汇丰晋信李选进:国际化是基金业唯一出路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汇丰晋信,李选进,基金,投资
  • 发布时间:2012-03-05 16:58
  “回顾汇丰晋信成立至今6年来的风风雨雨,我觉得自己比较幸运,亲历了中国基金业的快速成长期。我自己这些年来有得有失,但相信对股东、对同事还是能有个交代的。”在尽收浦江美景的金色大楼最高层办公室,汇丰晋信基金公司总经理李选进对《投资者报》记者侃侃而言。记得2006年该公司成立不久,他曾向记者介绍公司新推出的生命周期基金。而今,汇丰晋信已拥有丰富产品线,并发行了11只基金。

  从庙堂到江湖的转身

  李选进生在上海、求学在美国,打拼于新、台、港,然后归沪掌舵汇丰晋信,年近不惑的他比许多同行拥有更多经历。

  “我在休斯敦大学读完经济学本科,以及公共财政方向的硕士,当时的想法是到政府供职,多为社会做点事。”他还记得在美国国税局实习时,研究美国南部六七个州的有效税率。制定税率是一件相当费神的事,定太低了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定太高了纳税人避税诱因加大,因此需要通过模型分析找到均衡点。对逃税者的抽查同样需要模型支持,比如要界定职业、年龄、年收入等,找出哪些是关键因素。

  李选进在研究所做了许多技术性工作,包括模型设计分析、编程等,这使他在统计学和数量分析方面得到锻炼。“我后来发现,国税局那套模型的架构用来研究公司也可以,只要稍作修改就行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新加坡的一家政府研究机构--劳工研究所招聘研究员,觉得机会难得便欣然前往,并顺利入选。做了一阵,他渐渐觉得内心有一种声音在召唤,那就是金融投资。“政府工作安稳,薪水也不错,但我自研究所开始,就对投资产生了很大兴趣。”恰好怡富证券(台湾)缺个董事长特别助理,对英语要求很高,他太太也是台湾人,于是他转向证券业。

  台湾证券业比大陆起步早、成熟度高,李选进获得不少经验,并树立了全局观。后来他升任怡富集团负责人特别助理,接触到资产管理、风险投资等领域。

  “当时台湾地区集团负责人是许立庆,他在促进大陆与台湾基金业方面交流做了很多努力。1997年大陆开始发展基金行业,组织了100多人在东莞会计学院进行第一次基金业培训,我是跟他一起去的。同年11月底,中国证监会就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这100人中许多后来都成为大陆基金业响当当的人物。”1999年,李选进开始负责怡富集团在台湾的电子商务,业绩突出的他2001年被派驻怡富香港总部,负责电子商务及特别项目,协调总部资源的同时筹备内地业务。同年9月,怡富协助华安基金公司成功地推出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

  “2003年9月,我决定加盟汇丰环球投资管理公司,因为我一直期待有更大的舞台可以驰骋。在汇丰我参与了很多新项目,并负责亚太的新业务和新市场拓展,我们在韩国和马来西亚都有涉猎,而中国是更重要的目标市场。”2005年底李选进重归上海,翻开人生崭新的一页。

  寄望“进出口”理想状态

  李选进非常看重汇丰的资源优势,“汇丰在海外市场有着丰富的投资经验,无论是品牌、客户群还是网络都是数一数二的,但目前我们的国际优势还不能很好发挥。我觉得现在公司就应当未雨绸缪,开始铺设产品线,瞄准海外市场,抓住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发展‘出口’业务(即QFII投顾业务)和投资管理业务。目前我们已参与多只QFII基金的投资顾问和咨询业务,客户对我们信任度很高,未来希望能完成从投资顾问到投资经理的角色转换。”一众国际资本对A股虎视眈眈,但目前QFII占A股市场份额仍较低,李选进感觉如果未来市场开放,那么规模也会有很大转变。

  在抢滩“出口”的同时,李选进也不忘“进口”业务,即QDII。“国际市场近两年不乏投资机会,但我们无法参与。比如投资印度指数,今年1月就能挣10%。因此我理想中的基金投资,就是中国情况不好,马上可以买其他市场或资产类别,全球布局,不能把所有业务放在一个市场。基金行业连续几年无法带来很好的正回报,那么它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必然会削弱。我相信未来若要提供更多有机会带来正回报产品,只有国际化、多元化一条路。对汇丰晋信而言,我希望今年能拿到QDII牌照,明年发产品,尽快铺设相关产品线。”他坦言,真正达到“进出口”的理想状态,恐怕还需要5~10年。一两年内,还是以铺设框架为主。“我们今年计划推出一款指数基金产品,即恒生A股龙头基金,此外还有一只固定收益基金和一只股票基金,并加大力度完成人才储备。”对于基金业高端人才的成长历程,李选进深有感触。“行业中不少高管是从某个特定领域升上来的,比如有的是销售背景,有的是投资背景。而我一开始就涉及较多领域,不仅是营销,包括战略规划,人事、财务、运营等都有涉猎,因此更注重整体运作的协调。

  他笑言自己的特点是拥有较丰富的general management experience(总体管理经验),因而被同事认为是最适合做GM(总经理)的人选。”关键不是老板懂多少,是他知道要找什么样的人。“

  下一步是走向国际化

  “对公司而言,第一个5年计划是打基础,我们从无到有,已发展到100多人的团队规模,建立了销售渠道、投资团队和运营市场体系。从成立第二年到现在,一直处于盈利状态。”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汇丰晋信第二个五年计划就是以国际化为方向加速发展。“目前基金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单一,导致行业波动很大。如果能基于海外市场的金融工具、品种和策略发展产品,即使A股表现不好,影响也不至于太大。目前投资者选择面狭窄,且受基础市场影响很大,这对行业发展不利。”李选进眼中的国际化,就是更丰富的投资市场和品种,以及更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在这方面,他对汇丰的优势信心十足。

  《投资者报》记者 蔡臻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