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百日:台前幕后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政务微博,上海发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3-23 10:11
2月27日,“上海发布”政务微博诞生第93天,迎来了百日内的第一个“大事件”。这天,上海市民秦岭在人人网上发布了《一名癌症晚期病人家属致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的公开信》,详述了1个月来他陪老父辗转多家医院无人收治的就医难。
28日下午3时50分,第一名网友将这封公开信转发到新浪微博上,在2万多次转发中,许多网友都不约而同地@(注:微博上@操作类似于电话呼叫)“上海发布”。
29日下午5时,秦岭接到俞正声的慰问电话;晚上7点09分,“上海发布”登载了俞正声的回信,说“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这条微博在20小时内,转发过万;上海市卫生局领导知晓后,立即与秦岭取得联系,当晚8时,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局和控江医院领导分别到院看望秦父。
3月3日,全国“两会”之际,“上海发布”走进会场。这是继今年1月10日至16日全程直播上海市“两会”之后,“上海发布”首次全程参与全国“两会”。
3月6日,正好是“上海发布”开通第100天,“小布”走进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活动进行了全程微直播。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答中外媒体记者提问的内容,第一时间在微博上传递。
抢“空椅子”
在两会上海代表团开放会议上,俞正声回应媒体说,上海对网络信息有专报制度,新闻办对于重大信息有回应机制。那位家属的诉求并不是自己从网上看见的,而是上海市舆情部门建议他回复的。
俞正声是中国最早一代网民,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团队对于来自网络的建议一直比较重视,不少工作人员多次在会上听到主要领导说,看到“上海发布”上网友的意见很中肯或者很有价值。
“上海发布”开办前经历了约半年的犹豫期。上海信息发布的渠道很丰富,在全国最早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各委办局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党委也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上海市政府网站的更新频率、办事效率在全国名列第一;政府公告在邮局、东方书报亭免费赠阅;市长及各级官员较多地出现在电台、电视台的热线节目中与市民互动。微博将在这套较完备的发布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发生轻度追尾,这次碰撞改变了“上海发布”的进程时速。事故发生后,乘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播报。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在第一时间快报事实、致歉,前后27条微博,就事论事、态度诚恳、用词严谨、不回避问题、不规避责任,迅速化解由此带来的公共危机。
这件事使上海市政府认识到微博像一把“空椅子”,你不去坐,有人会去坐的。
我国目前网民数量超过4.85亿,在各网站注册的微博账号则达到约8亿个,微博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约为2亿条;过去一年由微博首发的新闻事件约占1/4,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舆论场,如果政府机构缺席,将会是工作中的一个“遗憾”。
使用微博的主体人群(70后、80后、90后)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不用微博,就失去了与这批成长中的人或者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的人的一个对话交流平台。俞正声称其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平台”。团队形成一个共识:平台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想不想用、会不会用、能否用好之分。
从当年10月起,“上海发布”进度加快。筹备小组四处拜师,近学上海地铁,怎样搞好服务;远学“成都发布”,宾主谈了一天,分享理念、做法、故事。
2011年11月28日8时40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 “微成都”与“上海发布”隔空对话:“上海!上海!我是成都!收到请回答”,“上海发布”立即回应:“收到收到,向你学习”。
模式之辩
“上海发布”起步之际,遇到两个模式之辩。
一是启动模式。本来想等各部门、各区县的官方微博都上线之后再推出“上海发布”,但后来走的是由市政府先出“上海发布”再带动各部门、各区县的路子。政务微博是新事物,由于政府工作本身的严谨性、规范性特征,不允许太多试错,由市级层面先行先试,便于组织资源、降低试错成本、尽快树立范式。
其实,树立这个范式很艰难。微博发展一日千里,面对上海这样一个超级大体量的城市,又该做些什么、何处着手?
目前,中国政务微博的运营模式大体上分三类:生活化的,比如“南京发布”、“成都发布”,将政务与生活,甚至是市民的活动,糅合得比较好;大厅模式,比如“北京微博发布厅”,所有的信息都在大厅里滚动、互动;问政模式,比如“问政银川”,由市委督查室坐阵,通过它的官微督促下属部门解决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问政银川”甚至叫板“银川国资委”微博,理由是对方近50天不更新博文,对转发过去4条待办事项,还有网友十余条评论,均无动于衷。
“上海发布”不认为已自成一派,但在内部凝聚了三点共识:视权威信息发布为根基,不一定是最快,但一定最权威,不轻率发布内容,但凡发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反复核实确认无误的消息;“上海发布”官方微博提供的服务,不是“有求必应”的服务,更不以每条微博都满足所有“粉丝”为标准,但确保所有“粉丝”如果每天都看“上海发布”,一定有信息满足“粉丝”的需要;“上海发布”官方微博还应该是一个凝聚人心的地方。
“上海发布”迅速成长,当初设想中的带动效应显现出来。近一段时间内,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委、财政局、地税局、水务局、监察局、宝山区、黄浦区、普陀区等,都与“上海发布”办公室进行过沟通对接,上海市要求今年3月底实现全市各区县、各委办局政务微博全覆盖的工作目标,由市政府秘书长牵头督促各部门尽快地将官方政务微博运行起来。
以“上海发布”为主角的微博集群重装而来,目前,包含市、区、街道各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在内,在新浪、腾讯、东方、新民网四个平台,这个政务集群约有400多家单位、近800个账号,总粉丝量超过1100万人次(注:这个数字包含有人可能同时关注不同账号)。
《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特约撰稿刘寅斌 | 上海报道
……
28日下午3时50分,第一名网友将这封公开信转发到新浪微博上,在2万多次转发中,许多网友都不约而同地@(注:微博上@操作类似于电话呼叫)“上海发布”。
29日下午5时,秦岭接到俞正声的慰问电话;晚上7点09分,“上海发布”登载了俞正声的回信,说“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争取在制度上有所前进”,这条微博在20小时内,转发过万;上海市卫生局领导知晓后,立即与秦岭取得联系,当晚8时,上海市杨浦区卫生局和控江医院领导分别到院看望秦父。
3月3日,全国“两会”之际,“上海发布”走进会场。这是继今年1月10日至16日全程直播上海市“两会”之后,“上海发布”首次全程参与全国“两会”。
3月6日,正好是“上海发布”开通第100天,“小布”走进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对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向中外媒体开放活动进行了全程微直播。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市长韩正答中外媒体记者提问的内容,第一时间在微博上传递。
抢“空椅子”
在两会上海代表团开放会议上,俞正声回应媒体说,上海对网络信息有专报制度,新闻办对于重大信息有回应机制。那位家属的诉求并不是自己从网上看见的,而是上海市舆情部门建议他回复的。
俞正声是中国最早一代网民,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团队对于来自网络的建议一直比较重视,不少工作人员多次在会上听到主要领导说,看到“上海发布”上网友的意见很中肯或者很有价值。
“上海发布”开办前经历了约半年的犹豫期。上海信息发布的渠道很丰富,在全国最早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各委办局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党委也设立了新闻发言人;上海市政府网站的更新频率、办事效率在全国名列第一;政府公告在邮局、东方书报亭免费赠阅;市长及各级官员较多地出现在电台、电视台的热线节目中与市民互动。微博将在这套较完备的发布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发生轻度追尾,这次碰撞改变了“上海发布”的进程时速。事故发生后,乘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播报。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在第一时间快报事实、致歉,前后27条微博,就事论事、态度诚恳、用词严谨、不回避问题、不规避责任,迅速化解由此带来的公共危机。
这件事使上海市政府认识到微博像一把“空椅子”,你不去坐,有人会去坐的。
我国目前网民数量超过4.85亿,在各网站注册的微博账号则达到约8亿个,微博用户每天发布的信息量约为2亿条;过去一年由微博首发的新闻事件约占1/4,面对这样一个新兴的舆论场,如果政府机构缺席,将会是工作中的一个“遗憾”。
使用微博的主体人群(70后、80后、90后)正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不用微博,就失去了与这批成长中的人或者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的人的一个对话交流平台。俞正声称其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平台”。团队形成一个共识:平台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想不想用、会不会用、能否用好之分。
从当年10月起,“上海发布”进度加快。筹备小组四处拜师,近学上海地铁,怎样搞好服务;远学“成都发布”,宾主谈了一天,分享理念、做法、故事。
2011年11月28日8时40分,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 “微成都”与“上海发布”隔空对话:“上海!上海!我是成都!收到请回答”,“上海发布”立即回应:“收到收到,向你学习”。
模式之辩
“上海发布”起步之际,遇到两个模式之辩。
一是启动模式。本来想等各部门、各区县的官方微博都上线之后再推出“上海发布”,但后来走的是由市政府先出“上海发布”再带动各部门、各区县的路子。政务微博是新事物,由于政府工作本身的严谨性、规范性特征,不允许太多试错,由市级层面先行先试,便于组织资源、降低试错成本、尽快树立范式。
其实,树立这个范式很艰难。微博发展一日千里,面对上海这样一个超级大体量的城市,又该做些什么、何处着手?
目前,中国政务微博的运营模式大体上分三类:生活化的,比如“南京发布”、“成都发布”,将政务与生活,甚至是市民的活动,糅合得比较好;大厅模式,比如“北京微博发布厅”,所有的信息都在大厅里滚动、互动;问政模式,比如“问政银川”,由市委督查室坐阵,通过它的官微督促下属部门解决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问政银川”甚至叫板“银川国资委”微博,理由是对方近50天不更新博文,对转发过去4条待办事项,还有网友十余条评论,均无动于衷。
“上海发布”不认为已自成一派,但在内部凝聚了三点共识:视权威信息发布为根基,不一定是最快,但一定最权威,不轻率发布内容,但凡发布的内容,一定是经过反复核实确认无误的消息;“上海发布”官方微博提供的服务,不是“有求必应”的服务,更不以每条微博都满足所有“粉丝”为标准,但确保所有“粉丝”如果每天都看“上海发布”,一定有信息满足“粉丝”的需要;“上海发布”官方微博还应该是一个凝聚人心的地方。
“上海发布”迅速成长,当初设想中的带动效应显现出来。近一段时间内,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委、财政局、地税局、水务局、监察局、宝山区、黄浦区、普陀区等,都与“上海发布”办公室进行过沟通对接,上海市要求今年3月底实现全市各区县、各委办局政务微博全覆盖的工作目标,由市政府秘书长牵头督促各部门尽快地将官方政务微博运行起来。
以“上海发布”为主角的微博集群重装而来,目前,包含市、区、街道各级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群众团体在内,在新浪、腾讯、东方、新民网四个平台,这个政务集群约有400多家单位、近800个账号,总粉丝量超过1100万人次(注:这个数字包含有人可能同时关注不同账号)。
《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特约撰稿刘寅斌 | 上海报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