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挂职路径看三步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干部,挂职,人才
  • 发布时间:2012-05-03 10:07

  挂职作为锻炼和培养干部的一种形式,有从中央到地方挂职、从政府部门到非公企业挂职、从事业单位到国有企业以及系统内部上下挂职、系统外横向挂职等类型,可使干部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素质、增长才干、积累经验,但也有些干部挂职曾一度引发坊间热议。要实现达到挂职的初衷,避免干部挂职走马观花,实现委派单位、挂职者和挂职单位“共赢”,走好以下三步很关键。

  第一步:定与不定。通常来说,挂职就是要让挂职者去经历、体验不同的环境,磨砺性情,开阔视野,增加历练,从而考察挂职者是否具备担任相关领导的素质和潜力。因此,对干部挂职来说,首先要定心,绝不能把挂职看作是“镀金”行为,更不能抱有“认认人、串串门和养养神”的走过场心态,否则,心不定则无所事事,更不可能达到挂职的目的;其次要定岗,也就是要有明确的分工,无论挂职什么“位置”,挂职单位都要避免只是给挂个“虚职”,要给予明确的分工,让挂职者切实有事可做,在工作中亲身体验,在实践中接受考验,绝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通过“业绩论英雄”。再次是不定期,也就是不要明确挂职的期限,而是要根据挂职实际情况再作定夺,这样既可以让挂职者定心工作,也增加了挂职后的干部如何使用的灵活度。因为一旦明确挂职期限,势必给挂职者和被挂职单位强烈的“镀金”心理暗示,就有可能影响挂职锻炼的效果。

  第二步:评与不评。人们常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挂职干部被“拉出来”以后,作为委派单位相关后续工作应该跟上,需要对挂职干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注、学习上关爱、生活上关照以及思想上关怀,而不是挂出去了就不管不问了,必须进行跟踪与评价。一是定期评与过程评相结合。委派单位应该对挂职干部制定评价计划,如季度、半年或者年度考评,同时与日常工作考评相统一,评价要确保全过程、多方位、立体化,谨防“一叶障目”。二是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可以采取360度、背靠背等方法对挂职者进行全面考评,并与挂职者自评相比对,这样既反映了“民意”,又可以看出挂职者自我认识的程度,为下步如何使用奠定基础。三是不相关者不评。比如委派单位不可以对挂职者进行直接评价,因为这将影响考评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又如第三方不可以直接评价,尽管可以借鉴第三方的方法和经验,甚至可以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价,但万万不可由第三方根据相关理论或者经验直接拿出评价意见,因为这样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三步:用与不用。挂职干部经过“下基层”、考验和评价后,按道理应该水到渠成可以提拔任用了,但这时候千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决策,必须“因评而异”。一是对考核优秀者要大胆地用。很显然,经过挂职考评后,如果达到了预期挂职的目标,考评优秀,作为委派单位就应该对挂职者大胆提拔使用,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二是对考核合格者要谨慎地用。对于考核测评情况平平的挂职者,要“三思而后行”,可以继续挂职、以观后效,也可以恢复原职(表明挂职者暂不适合提拔),切不可因为情面而提拔重用。特别重要的是,要敢于不用。三是对于考核不合格,特别是挂职中有弄虚作假或者被举报经查实后的挂职干部,坚决不能任用。委派单位要把考评的真实情况向挂职者反馈,并按挂职规定作出相应的处理或安排。

  总之,干部挂职坚持以上“三步走”,才能够实现有效培养人才、科学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乃至酌情否决不合格“人才”,从而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科学用人观。

  文/陈永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