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VS花旗 一场事先张扬的“离婚”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浦发,花旗,银行,A股
  • 发布时间:2012-05-07 14:42

  中国人好客,我们铺下了干净的红色地毯迎接外资银行,但是这些“大佬”们似乎不愿意把鞋擦干净,留下一堆堆尘土在鲜艳的红毯上,绝尘而去。

  这就是浦发银行和花旗银行“苦恋”、“同居”多年的最后结果。

  2012年3月20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3月19日原公司股东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向几家机构投资者转让了5.06亿股浦发银行股份,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2.71%。花旗在浦发银行的股份为零。

  缘早已尽,分手只是法律程序而已。花旗的“特权”与“霸道”让浦发银行在过去的岁月中失去了很多。

  终于“离”了

  3月20日,花旗、浦发均发布公告称,花旗银行于3月19日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以8.33元/股的价格向太平洋保险及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转让了所持浦发银行5.06亿股股份,占比2.714%。

  这是A股史上最大一笔大宗交易。

  至此,花旗银行所持浦发银行股份为零。按照当前汇率,该项交易的全部收入为6.68亿美元,花旗银行计税后获利约3.49亿美元。

  其实,这不过是一纸迟来的公告罢了,因为双方早已各自分飞了。

  “谁的女儿谁来疼!”一位曾经参与花旗“牵手”浦发交易的投资银行家感叹道。

  花旗早已“移情别恋”。根据双方在2005年签署的协议,花旗承诺增持浦发股份至19.9%,但一直未有实质性购买。

  在承诺落空的同时,花旗却“诱惑”广发成功,2006年11月16日,由花旗集团牵头的财团出资人民币242.7亿元收购了广东发展银行85.6%的股份,

  花旗退出浦发银行早在预料之中。不过,花旗大宗交易价格8.33元,为浦发当前价格的9折,仅相当于2011年1.04倍PB和5.7倍PE。

  当前浦发是A股银行股中PB最低之一,而花旗还愿意9折出售?看来是“铁了心”要和浦发分手了。

  浦发银行在“另寻新欢”前也努力过,2005年12月23日,浦发银行宣布与花旗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补充协议,实质上终止了花旗对浦发的排他性协作,并解除原有的购股权和受股权。但花旗要承诺增持浦发银行股份至19.9%,并在5年内维持积极合作关系,也积极支持浦发的股改。

  但是,一门心思看上广发的花旗对浦发爱搭不理。于是,浦发银行在2010年引入中国移动,向后者定向增发了约22亿股,募得资金398亿元。增发后中移动持股比例为20%左右。浦发通过“拉拢”中移动“入伙”,不但一举解决了资本金约束,未来三到五年内都无须补充新资金,而且还高调宣布要在手机支付、移动银行等领域进军。

  当花旗另寻新欢,而浦发银行也早有倦意时,“分手”就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选择了。目前看,双方的分手看似“友好”。

  花旗集团宣布,双方已经达成一项新的战略合作安排:以花旗集团的全球网络和信贷额度支持浦发银行海外扩张的计划,花旗将为浦发银行提供技术协助和培训。花旗集团将完成股东向独立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转换。

  浦发则表示,花旗此次减持股份不会对该行的日常经营带来影响。浦发银行称,双方已持续近十年的战略合作卓有成效,该行学习了国际先进同行的经验,花旗则积累了宝贵的本土经验,双方一致希望未来继续加强和深化这种互利合作的战略合作。

  这些在行业内人士看来不过是“分手”的双方彼此留有余地的“温存”辞令而已。

  一场没有“信任”的婚姻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方式宣告结束似乎是最好的结局了。

  没有分手费

  这是一笔没有“分手费”的协议离婚。

  花旗与浦发于2002年底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当时这桩交易可谓是“轰动一时”,花旗投资近6亿元人民币、入股浦发5%的股份,借此这家美国金融巨头打开了进入中国银行领域的大门。一度放言希望与浦发的深度合作,豪言希望占股20%的花旗银行“轻轻地走了”。

  这就是花旗。而今看来,语言何等苍白无力。

  彼时,浦发银行是为数不多的上市中资银行之一。

  凭借双方合作关系,2003年花旗在外资银行中率先实现了发行花旗、浦发联名的人民币信用卡,此举也被业内视为外资银行曲线进入中国内地信用卡市场的创新之举。

  而今,与“和平分手”的外交辞令大相径庭的是,今年2月,花旗中国宣布已经获得在中国独立开展信用卡业务的牌照,并预计将于2012年内正式发行。这是继东亚银行之后第二家获此牌照的外资银行。

  据悉未来浦发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将不再加上花旗的品牌,花旗派驻的人员也将撤出。

  其实,双方的合作一直并不顺畅。

  比如合作伊始,在两者均看重的信用卡业务中,双方争执不断。当时信用卡中心的首席执行官和4个部门的正职均来自花旗。首席执行官向一个由花旗和浦发各三人组成的“管委会”汇报。另外,花旗提供了集团内最新版本的业务系统,所有的数据处理则集中到花旗在新加坡的亚太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在管理上,花旗也输出了一支较有经验的团队。

  但这个合作并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相反,因为卡片定位高端用户,服务费高昂,销售规模仍然打不开。自与花旗海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信用卡合作协议至今,浦发银行的业务结构并未有根本改变,远不构成对盈利的贡献。

  同期,招商银行因坚持独自办信用卡业务,坚持贴近本土市场特点的营销方案和发卡策略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国内股份制银行的翘楚,随后如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纷纷杀入,而浦发银行则一直可谓是“风平浪静”。

  “在国内业务上,外资银行有他们的优势,但对于核心业务,绝对必须是中国人唱主角,我们才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人的消费行为习惯。”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对此评论说。

  同时,广发的“横刀夺爱”让浦发吃了“哑巴亏”,虽然有排他性协议,但显然,花旗根本“不管不顾”。当时,浦发银行利用排他协议一味阻止花旗竞投广发行股权现在看来并不是上策。

  业内人士看来,在花旗得以高比例入股广发银行后,浦发在花旗的中国版图中也将退居次要的位置。

  而脱离了花旗的浦发最近似乎又多少有些“重现生机”。

  “说到底,外资银行不是雷锋,他们是最现实的商人,这次花旗出售浦发,无论是说花旗自身有财务问题,要这笔钱解困也好,还是为了腾挪出资金增持广发也罢,抑或就是简单的一笔财务交易,对于花旗来说,真金白银最重要。”一位投资银行家分析说。

  他认为,很多外资银行当年进入中国就是为了赚大钱,培育市场、占领市场都是借口、托词,真正能控股一家银行,完全按照自己的模式操作才是外资银行的最佳选择。因此,浦发和花旗现在这样,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文/文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