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过热的内蒙古样本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11-09 09:58
  对于地处中国北方边境的内蒙古自治区来说,有着“世界发展看中国,中国发展看内蒙”的豪迈说法。然而,这说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大跃进时期放卫星的官谣,而“GDP增速连续七年全国第一”的名号似乎正成为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紧箍咒。

  重工业大跃进

  受惠于政策“有保有压”,受惠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惠于山西煤炭转型期的阵痛,“连续7年经济增长速度排名全国第一,人均GDP排名前10”的内蒙古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省份。

  可在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力的眼中,这些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内蒙古的经济增长能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靠的主要还是投资拉动。”

  据内蒙古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8年内蒙古全年GDP增速为17.2%。其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4%,在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工业的比例为82%。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而农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轻工业对GDP的支撑度并不是很高。

  “内蒙古第二产业重工业占据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还呈日渐扩大的苗头。”孙学力表示。

  “尽管直到2007年,官方才正式宣布,内蒙古煤炭储量超过山西,跃居中国第一,但是内蒙古资源丰富,‘遍地是煤’,这种资源的优势注定了内蒙古要发展经济,就只能走第二产业带动发展的路子,至少最近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是这样。”

  当然,这样的说辞是在草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畜牧业难以支撑内蒙古经济发展之后。“白金”落寞,“黑金”上位,不可再生资源又一次担当起投资提振经济的主力军。现在政府关心的重点已经不是草场的退化与否,重要的是能源开发也许能够让内蒙古的GDP数字越来越耀眼。

  风电项目只是摆设

  也许是认识到黑金的难以为继,也许是处于“调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口,作为公认的风能资源丰富的内蒙古对风电项目自然格外关注。截至目前,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逾3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个阶段工业必须加速。”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处长包思勤曾经表示。预计到2010年,内蒙古风电装机总容量将突破500万千瓦。

  但是,拥有“资源丰富、清洁、节能减排指标、政策支持、节约型增长”等众多关键词的风电行业,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却相当尴尬:处于起步阶段的风力发电项目,其风电装机发电量占总数的百分之一不到,未连上输电线路的风车数量竟然有1/3。

  金风科技[30.955.31%]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顾问周彤告诉记者,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风电自主创新能力缺失,技术重复引进,致使风电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利润普遍较低。

  “风力设备应该具备低电压穿越的性能,就是说,即便在电压不稳的情况下,仍然保证电流能够满足电网并网要求。但在这方面,我们现在很多风电机组是有欠缺的。”

  2007年,政府公布了“2020年前将风力发电能力增加至3000万千瓦”的目标。但日前,能源局却表示“力争在2010年前后风电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而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将“风力发电能力增加至3000万千瓦”的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提前近10年时间。

  风电的目标定得越来越大,可按照目前风电利用情况来看,内蒙古超前发展的风电项目也只是摆设而已。

  难以摆脱GDP崇拜

  内蒙古以资源取胜的案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统产煤大户山西省。如今,在GDP数字上来看却有着天壤之别,但二者之间也有相似之处。

  山西省正在上演的煤炭整合、国进民退,似乎已经在内蒙古演过。早在2000年以来不到五年的时间,各个煤区就已经被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圈个干净。呼伦贝尔、鄂尔多斯[13.54-0.22%]、锡林郭勒沿途的草原区块,大部分都已经被铁丝网圈了起来,神华、华润等各大能源巨头的招牌也代表了其领地属性,看起来开发前景大好。

  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这三座分别位于内蒙古东、西、中部的典型能源城市,要么刚刚开始庞大的煤电项目建设,要么已经因为大规模煤炭开采而水源枯竭,城市搬迁正苦于水资源的匮乏而停滞。

  更重要的是,“内蒙古模式”自身存在缺陷。对于“GDP增速连续七年全国第一”,内蒙古的百姓对这一数字的变化却少有切身感受。

  以“黑金”为核心的能源重工业的迅速崛起,在带给政府财政收入以及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只是给煤老板、电老板、各种矿老板以及掌握现代能源重工业操作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从业者更多的实惠,大多数百姓并没有体会到GDP增长带来的收入的变化。

  在内蒙古当地分析人士看来,“国富民穷”和“贫富分化”在短期内尚难改变,这是以能源重工行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其对劳动力需求特征所决定的。但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将会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最大隐患。而调整收入分配也是国家“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现在山西省的情况,足以成为内蒙古的前车之鉴。如果不考虑如何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全国增长第一的名号可能会成为内蒙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紧箍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