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打新之殇

  “逃得过初一,还是没躲过十五。”面对Facebook迟迟没有回归发行价,投资者王刚(化名)语气略带沉重。

  一部电影《社交网络》,让他有了参与Facebook上市盛宴的激情。在他与平安信托“QDII股权挂钩结构性产品——脸谱(Facebook)未上市股权信托产品”失之交臂后,迅速借助一家美国证券经纪机构在境外开户,干脆直接参与Facebook新股认购。

  只是,他引以为豪的A股打新赚钱惯例,到达太平洋彼岸却失灵了。自5月18日上市以来,Facebook股价最大跌幅一度超过30%,被视为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的新征兆。即使它顶着美国互联网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160亿美元IPO的光环。

  直到上市30天后,Facebook股价方才连续三天涨幅接近13.5%,但对王刚而言,账面损失仍然高达约17%。

  “Facebook没有延续自身的传奇,我也没有。”王刚颇为自嘲地说,但他并不孤独。

  早在去年初,一批中国高端投资者通过认购高盛集团针对海外投资者(非美国投资者)发行的一款的特别投资工具,以约19美元/股的价格间接持有Facebook未上市股权。只是,如今他们境外打新的盈利同样所剩无几,考虑到认购这款特别投资工具的投资者被强制要求收取0.5%承诺费、4%申购费与5%投资收益提成,当Facebook股价一度跌至最低25.75美元/股时,国内投资者基本没有盈利。

  “这都是浮云。现在只能算是交学费。”王刚有无奈,也有感慨。

  只是,学费显得过于昂贵。在一位对冲基金经理看来,由于中国投资者并不了解国外股市打新的游戏规则,反而容易给他人做嫁衣。

  如Facebook上市首日股价之所以没有破发,主要是Facebook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在股价跌至38美元发行价附近时,动用绿鞋机制在收盘前20分钟里调动20亿美元资金入场买股票,使股价暂时逃过首日破发的厄运。但这往往被不知情的中国投资者视为“资本追捧”而调高Facebook打新的投资收益预期。

  “但关键还是信息不对称,有些国内高端投资者参与Facebook新股认购,主要是通过几款在境内销售的挂钩Facebook股权理财产品所提供的企业财务数据而判断投资价值,却没有实地考察Facebook各项业务发展状况,尤其是引发股价大跌的移动业务收入增长状况。”他强调说,其次是国内投资者没有足够的渠道“了解”主承销商护航Facebook上市首日不破发的意图——据Facebook提交的股权变动文件显示,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董事彼得.赛尔(Peter Thiel)分别出售了3020万股和1680万股Facebook股票,分别取得毛收入11.3亿美元与6.33亿美元。

  “但主承销商协助Facebook主要创始人高价套现,国内投资者未必能第一时间了解。”他认为,美国新股认购投资成败的主要标准,并不是看上市公司首日股价表现,而是6个月或12个月后股价能否超越发行价。但中国投资者倾向以上市公司首日股价涨幅作为打新成败的关键。

  尽管不熟悉境外打新游戏规则,但国内投资者试水境外股票投资热情似乎难以阻挡——除了申购Facebook等个别知名公司的股票,越来越多中国高端投资者悄然潜伏中国概念股。为此,一批专业投资机构应运而生,一种是国内专业境外投资机构,他们高薪聘请特定的投研团队与交易团队,专门吸引国内高端投资者资金投资美股港股或境外新股认购。

  然而,他们投资思维同样具有浓厚的中国式投资情结——一方面他们主要挖掘部分股价被低估的境外股票(中国概念股为主)并持有待涨套利,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擅长海外对冲基金的沽空策略。

  在海外中国概念股沽空潮涌期间,他们往往面临各种突如其来的“狙击”。

  此前遭遇研究公司Citron Research质疑公司财务数据并伺机沽空套利的中国阀门首席执行官王建宝透露,海外对冲基金与研究机构沽空中国概念股套利,大致存在严密的四大步骤:第一步是先向经纪商借来中国阀门股票沽空;第二步是出具财务质疑报告打压股价;第三步则是寻找美国散户投资者,要求中国阀门为财报违规问题高额赔偿;最后则是要求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不要给中国概念股做审计,从而加深投资者对公司财务怀疑,赢得高额赔偿。

  “很多参与境外中国概念股打新的国内高端投资者被吓退了,他们最忌讳高额赔偿诉讼官司,当他们自发性地套现股票时,除了自己被迫认赔出局,也给沽空者又做了嫁衣。”上述对冲基金经理表示。

  不过,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也开启了一扇窗。

  由于中国概念股沽空潮涌,多数中国概念股市盈率已跌至4-5倍,远低于国内A股平均市盈率。某些境外股市的另类打新投资模式悄然面世,较流行的做法是国内高端投资者出资,由专业投资机构运作资金,将市盈率偏低的中国概念股实现“私有化”,最终转至A股上市,国内投资者能轻松赚取市盈率差价带来的“利润”。

  只是,上述另类打新操作起来绝非易事。毕竟,境外投资者看在眼里,同样乐在心里——尤其是一批美国证券律师事务所趁机“帮助”持有中国概念股的欧美股民要求调高私有化报价,并收取交易总额约1/3的佣金。

  “只要欧美证券交易所认为公众股东与上市公司股权回购价格条款没有谈拢,通常优先考虑股民利益,不会批准私有化。”该基金经理称,这让欧美股民“有权利”漫天要价,通常私有化一家中概股的费用,要比预期高出20%-30%,最终还是参与境外打新的中国投资者埋单。

  不公平的游戏?

  Facebook上市股价大跌,成为众多参与海外股市打新的国内投资者投资梦魇。但他们绝对没想到,Facebook的主承销商们竟然悄悄利用Facebook股价“跌跌不休”赚进高额利润。

  据一位名为Stephen Gandel的《财富》杂志资深编辑透露,由于Facebook在上市后破发且股价大幅走低,大摩可以在二级市场以更低的价格买入。买入股票价格越低,盈利也就越多。

  此前,投资者相信摩根士丹利和自己同病相怜,都是Facebook股价大跌的受害者——在Facebook上市首日,摩根士丹利曾动用绿鞋机制在收盘前20分钟里调动20亿美元资金入场买股票,使股价最终维持38美元发行价上方。

  但Gandel透露,所谓的绿鞋机制,是指发行人Facebook公司在与主承销商订立的承销协议中,给予主承销商一项期权,即后者有权在股票发行后30天内,以发行价从Facebook购买额外不超过原发行数量15%的股票。

  然而,当Facebook上市破发后,大摩可能没有行使绿鞋期权,而是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超额发行的股票以支撑价格。

  Gandel透露,摩根士丹利在Facebook的超额配售是6300万股,如果按Facebook目前接近31美元/股测算,摩根士丹利等承销商在二级市场按上述价格买入,并按38美元/股发行价进行沽空(通常是针对超额配售的股票以沽空方式做风险对冲),它们目前已赚取约4.5亿美元。

  事实上,虽然Facebook上市乱局的最大赢家尚未浮出水面,但最大输家早已排定座次。那些以38美元/股认购新股的全球个人投资者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Facebook股价大幅下跌。而一些大型投资银行却利用法规难以涉及的监管盲点,有机会以低于30美元/股抄底Facebook股票,将个人投资者的财富实现大挪移,落入自身账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