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供应链金融业务起家并将其定位为战略业务
平安银行2012年半年度报显示,报告期末,贸易融资授信余额2775亿元,较年初增长18.89%。而今年年初的财报数据显示,2011年末平安银行贸易融资授信规模2334亿,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4.85亿。一直以来,平安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上的成绩,让同行艳羡。以“供应链金融”业务起家并定位为战略业务,平安银行多年来如何保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不断升级线上服务
2009年,原深圳发展银行(今年7月已更名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正式投产,成为国内首家提供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
系统投产当年,用户即突破1000家。根据平安银行向《经理人》提供的数据,该系统正式投产3年来,目前已有70多家大型核心企业和2600多家上下游企业,正利用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有效实施或参与供应链协同战略。
然而,在过去一年,互联科技带来的新型微贷技术,让供应链金融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优化升级成为必然。
随着中国平安入主深圳发展银行,其线上供应链金融优化升级的核心是信息流。要获取更大的信息流和数据库,就不能满足于只服务上下游企业,其触角势必要延伸至平行的公司、物流网络等,才能连接所有的关联方,整合信息流。
支撑平安银行信息流采集的是,该行原创性的突破型产品—商品编码标准体系。今年上半年,运行4年的商品编码标准体系,实现了商品价格信息的在线查询。此项服务提供了15个行业、数百种商品的动态价格数据,企业可自助按商品种类、区域、城市设置价格动态跟踪表,并同步提供相关产业价格走势对比分析功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有效的增值信息服务。
在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未能提供全程无纸化的背景中,强烈的反差,让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各种优化升级,显得光彩夺目。
信息流与物流并驰
中信银行副行长张强曾表示,银行控制物流是一件耗时费力又难以全面覆盖风险的工作,但是“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越来越重要”。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物流对银行而言,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即银行看住钱,物流企业看住货。一旦企业出现经营等问题,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反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基于此,2011年7月22日,平安银行与中铁现代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中铁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正式直联对接上线。此次双方系统直联对接,将金融、物流功能无缝嵌入供应链交易过程中,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与商流的有效集成。这是国内首个实现与物流系统无缝对接的供应链金融系统。
两大系统对接后,平安银行能够实时掌握抵质押物的流通、仓储状况,进而通过中铁物流系统对质押物的动态实时管理,以达到有效监控风险的目的。同时,线上供应链系统上的融资、回款等资金流信息,也能实时反馈到中铁物流系统中;中铁现代物流系统据此了解企业的资金流情况,可为企业提供更好、更精准的物流监管服务,进而协助银行提高业务风险防范能力。
供应链金融系统与物流系统的数据实时交互,让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信息流,能够全面呈现供应链金融的现金流、物流状况,为风险管控提供信息数据支撑。来自平安银行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其贸易融资保持了良好的资产质量水平,不良率为0.25%,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良好的风险管控成绩,得益于供应链上各类数据的即时呈现。
挖掘新的收益增长点
国内大部分银行都在着力拓展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业务。招商银行总行现金管理部总经理左创宏表示:“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的生存支柱与利润源泉,对于企业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国内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增长前景,却令人担忧。长期以来,各家银行集中在大型优质企业领域开展同质化竞争,业务收益率日趋下降。而平安银行看重中小企业这块日益壮大的市场,认为其中有着更多的收益增长点。但是,如何去挖掘这些增长点?
一是开发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供应链上成片的中小企业,虽然受惠于核心企业资信担保,享受到了融资服务。但是,又囿于传统信贷技术决定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银行始终无法深度介入。
平安银行的做法是,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方面入手,在总分行设立专门的贸易融资专业的风险审批和风险管理团队,并设立贸易融资专业操作中台;同时,自行研发贸易融资债项评级体系,并制定专门的授信管理及贷后管理办法。
通过以上做法,平安银行探索出了一个新的系统性的规模和收益增长点。
二是开拓上下游企业所在行业。平安银行开展得较为成熟的行业集中在汽车、钢铁、家电、有色金属、能源等。这些行业的核心企业了解上下游交易对手,且上下游资信较好,因而降低了银行授信的风险。随着平安银行的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运作日趋成熟,挖掘与上下游企业平行的企业,找到其所在行业,就增加了所涉足行业的数目,从而挖掘到了新的收益增长点。
■文/罗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