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艺术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艺术,舞蹈
  • 发布时间:2012-11-05 16:25

  黄帝时,大容做云门和大卷两支舞,我们的祖先从此跳起了中国舞。在西方,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启发意大利人踮起脚尖创造了芭蕾舞,二十世纪初美国人重又解放身体产生了现代舞。舞蹈,这门身体的艺术,从古至今发乎身体止乎身体。

  台湾云门舞集艺术总监林怀民告诉我:“舞蹈用身体说话,关注舞者的形象、动感、韵律和呼吸。”国际芭蕾明星希薇·基莲告诉我:“舞蹈是一场好玩的游戏。”意大利阿岱舞蹈团首席编舞马乌洛·比贡泽蒂告诉我:“舞蹈就像呼吸,非常自然。”

  舞蹈,最简单的莫过于所谓手舞足蹈,是每个人都会的由肢体的动态、节奏、呼吸外化出的情绪表达,或欢欣、或悲悯、或惆怅……但是要表达的精准细腻,就要经过专业的训练,以致穷其一生的努力。10月24日到11月24日,一个月的时间,大剧院舞蹈节汇集了中外十三台舞蹈演出,涵盖了中国舞、芭蕾舞和现代舞。这些登台国家大剧院首届舞蹈节的艺术家们,为我们展示舞蹈这门身体的艺术,是如何的精致、细腻,沁人心脾;同时又是如何的震撼、磅礴,出乎想象。

  外国舞蹈家 挑战自己和传统

  约翰·诺伊梅尔、希薇·基莲、马乌洛·比贡泽蒂、韦恩·麦克格雷戈尔、姜秀珍,一连串国际舞坛上响当当的名字,他们至今仍然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品质和票房的保障,一时间齐聚北京就为了共赴这一场舞蹈盛世。

  现年47岁的希薇·基莲自幼学习艺术体操,曾经是法国国家队的奥运替补队员。大概正是因为艺术体操打下的基础,铸就了希薇超人般的身体能力,一个足尖她便能轻松地立起整个身体。然而,高超的技巧在日后,却成了一把双刃剑。

  去年,她在伦敦著名的沙德勒之井剧院首演《六千英里之外》,威廉·弗赛斯的《排列组合》、依利·基利安的《27分52秒》和马兹·艾克的《再会》,她跳得酣畅淋漓妙不可言。从16岁进入巴黎歌剧院算起,今年是希薇职业生涯的第三十一个年头,她依然是芭蕾世界最顶尖的舞者,这对很多舞者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19岁的时候,希薇便一举拿下了瓦尔纳大赛金奖和巴黎歌剧院首席,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芭蕾作品,在她的演绎之下都成就了经典版本。本可以在古典芭蕾的世界里成为天后的她,却是一个不安分的舞者。

  终于在24岁这一年,她离开了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对于这次惊人的辞职,她只是简单地说:“舞蹈事业是短暂的,我一定要去实现自我。”然而,进入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之后,她却开始了一场新的征程,与英国保守派芭蕾势力的斗争,更让她获得了一个雅号“不小姐”。

  天生的叛逆者和革新者,希薇却被保守派批评是庸俗的佩吉小姐、杂技演员一般的提线木偶,她却依旧坚持自己。威廉·弗赛斯和马兹·艾克先后为她量身创作的《多少悬在半空中》和《烟》,结合了古典芭蕾的技巧和现代芭蕾的观念,开辟了芭蕾世界的全新视角。希薇说:“我反对的不是古典,而是守旧。我并不想一昧充当反对的喉舌,但是如果你不发表意见,就只是个被动的木偶。”

  希薇不仅挑战了古典芭蕾世界,挑战了身体艺术的极限,更是挑战了自己。登台舞蹈节的外国舞蹈家们,个个都是挑战传统挑战自己的典范。除了《六千英里之外》,希薇还将带来一台弗雷德里克·阿什顿的名作《玛格丽特与阿芒》,无独有偶竟然与之后要演出的《茶花女》选择了同样的题材。大编舞家约翰·诺伊梅尔开拓了芭蕾世界的新领域,新古典芭蕾吸引了全世界的观众,此前他曾带领自己的德国汉堡芭蕾舞团登台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过《茶花女》、《尼金斯基》和《马勒第三交响曲》,音乐与舞蹈的完美融合震撼了所有的观众,特别是用肖邦的音乐演绎《茶花女》实在是妙不可言的天作之合。

  此次舞蹈节中,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带来《茶花女》,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带来《小美人鱼》,两个舞团带来的均是诺伊梅尔的代表作。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首席明星、韩国舞蹈家姜秀珍更将饰演《茶花女》中悲情的玛格丽特,无论技术还是情感都日趋成熟的姜秀珍演绎这个角色必定是得心应手的好看,上次她随团来大剧院演出的是约翰·克兰科的经典喜剧芭蕾《驯悍记》,一喜一悲的不同演绎,想必此次将给中国观众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而代表着意大利当代芭蕾力量的比贡泽蒂和阿岱舞蹈团,更是带来现代派的《春之祭》、《罗西尼卡片》和《宛如呼吸》,用身体诠释西方古典音乐。

  中国舞蹈家 跨越文化和界限

  杨丽萍、沈伟、谭元元、王启敏、布拉瑞扬·帕格勒法,又是一连串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他们代表了中国舞蹈最坚实的力量。从民族舞到古典舞,从芭蕾舞到现代舞,他们把中国舞蹈一路跳向世界,在不同文化间穿梭游走。

  沈伟七岁学水墨画,九岁学湘剧武生,十七岁学油画。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艺术之家,沈伟自小就在中西方文化中游走。十九岁那年,一个意外的舞蹈比赛,沈伟走进了现代舞的世界。比赛之后,他去了广州,进了现代舞班,就这样成为中国第一批学现代舞的人。

  1995年,沈伟获得了一项奖学金,前往美国纽约学习现代舞。初到纽约,他一直在学习,不放过任何机会。直到2000年,沈伟在纽约创立“沈伟舞蹈艺术”,开启一场世界文化之旅。从《声希》开始,沈伟每一年都有重要作品发布,一步步成就了自己的舞蹈,更完成了“自然身体发展”的技术体系。

  纽约聚集了世界上许多成功的现代舞团,何塞·利蒙、摩斯·肯宁汉、保罗·泰勒都在。沈伟有他的生存秘诀:“在过去这十二年,我们去了世界上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我们不靠一个国家生存,所以我们也不怕某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但是,你要不断有新作品,并且作品要足够好,别人才会一再邀请你,现在我们就成为很多国家和艺术节的老朋友。”

  沈伟的舞团,并没有因为他来自中国而带上中国烙印,如他所说这是一个“世界文化”孕育的现代舞团。“突破自己”是他对自己和舞团的要求,“我的每一个作品都有各自不同的方向,从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其实都有不一样的地方。”

  这次演出沈伟带来了《春之祭》和《天梯》,“但整体来说,我的作品都是和人的灵魂有关系的,是和人的思想的沟通与交流。实际上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很理性的思考,你可能会觉得灵魂上理性的沟通好像很奇怪,但其实是有好的方式的。我们以一种坦诚的表达方式,让观众觉得好像在看自己的日记一样。”

  沈伟不仅跨越了文化,更跨越了艺术的界限。他的作品是世界文化的产物,更是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和他一样,登台舞蹈节的中国艺术家们,也都是跨越文化和界限的代表。

  杨丽萍跳了四十年孔雀,总算在这部舞剧《孔雀》里凝结了最沉厚的爱恋,让全世界聚焦中国文化。

  谭元元从上海跳到旧金山,一个中国小女孩只身一人远渡重洋,跳成国际芭蕾明星,她在西方古老艺术中发出了中国舞蹈家的声音、与世界对话,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的位置更是她每一个舞步跳出的艰难之路,这次她将在大剧院首次委约创作的《穿越:三个女人的舞蹈》中与中外舞蹈明星共同起舞,演绎来自不同国度的编舞家们的九个全新作品。

  来自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王启敏,则是现今中国顶尖的芭蕾舞演员,曾被已故的法国芭蕾大师罗兰·佩蒂提携并随之巡演,此次她将跳起诺伊梅尔的《小美人鱼》,并与希薇·基莲同场演出《练习曲》,与国际大师和明星的对话,或许会激发她不同以往的斗志。

  而台湾云门舞集二团的编舞家布拉瑞扬·帕格勒法,台湾排湾族原住民的出身抵挡不住他对舞蹈的热爱,在林怀民大师的帮助下学习舞蹈进入云门,近年来与美国玛莎·葛兰姆舞团的合作更证明了他非凡的实力,在云门二团首次大陆巡演的舞台上,便将呈现他的作品《出游》,他将自己的原住民背景隐藏在舞蹈之后,与世界观众用身体深入对话。■

  倪敏/文 王小京、罗晓光/摄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