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调味品和一座城

  顺昌路330号天厨味精厂旧址的去留是近来申城的热门话题。说起味精,现代人闻之色变,但应该说,在上海近代短促的民族工业发展史中,天厨味精对上海城市历史发展的意义,远远胜过其调味品的功能。

  吴蕴初毕业于上海兵工专门学校化学系,学业优秀,深受校方器重,毕业后留校任教达3年,后受中国实业家火柴大王刘鸿生之聘,为刘氏创办了炽昌新牛皮胶厂,味精就是吴蕴初在该厂的化学实验室中试制出来的。

  当时日本的味之素在中国的销路铺天盖地,吴蕴初觉得中国人自己能生产味精,认为这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工业,但味之素的制造配方如可口可乐一样是绝对保密的。吴蕴初经过一年多努力在实验室成功试制味精样品,但他既无资金也无实力,后经人介绍认识上海酱油大王张逸云。张也是个人精,看到味精与酱油的密切关系,即同意投资,当时资金总额为5万元,张占4万元,吴与另一朋友各占5000元,在南市福源里租了两开间石库门房子,1923年8月创办了天厨味精厂。

  张任总经理,吴蕴初为厂经理兼技师,并以佛手作为注册商标,开始登报发售天厨味精,同年冬从福源里迁到当时的菜市路三北烟草公司,即现在顺昌路330号。

  随着“天厨”的业务发展和战事的影响,天厨先后在新桥路斜土路间租地50亩自建厂房,1937年又在合肥路搭建简易厂房,1938年为避战事,在徐家汇徐虹路又租到一块地皮建造简易厂房……但顺昌路330号自始至终是“天厨”最正宗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犹如品牌旗舰店,承载着一部沉甸甸的民族工商业发展史。

  1925年开始,“天厨”业务蒸蒸日上,刚从顺昌路330号出厂货物未及分配已半路被店家拦住购去了,不少商家为早日得到货物上架,均付款预定。1926年与1927年间,天厨味精在美英法等国先后获得专利,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连美国在当时也没有氨基酸工业。

  1933年美国举行芝加哥开埠百年纪念博览会,“天厨”得奖。因业务扩大,“天厨”将顺昌路330号东厂房翻建成三层钢筋水泥厂房,并于1932年再将顺昌路的西厂房翻建成五层楼钢筋水泥厂房,即现面临被拆的这幢房子。

  邹韬奋曾采访过吴蕴初,将他自幼苦读成名成业的经过以落霞为笔名,写了一篇《创造味精的吴蕴初君》在《生活》杂志上发表。

  虽然成为“大款”,但吴蕴初生活并不奢华,现今上海滩名人豪宅中有吴同文的绿房子、荣家老宅、贝公馆……唯独从未听闻有吴蕴初公馆,足以证明他个人生活简朴。

  老职工回忆当年他常在顺昌路330号与职员同桌吃饭,以了解情况,他还创办了“清寒教育基金”,专以资助学业优秀但家境困难的学生。还在沪江大学化学系设立了奖学金,并捐资设立了中华化学工业研究所,设立了化学论文奖,办了会刊,并购买了南昌路315号花园洋房一所,赠捐给中华化学工业会,不知该楼有无被拆?

  1933年,东三省陷落后,天厨捐款10万购飞机一架以示抗日,机名“天厨号”,飞机后编入杭州笕桥空军基地。上海解放时,吴蕴初身在美国,同年11月回沪,直到1953年逝世。

  早在抗战后期,吴蕴初就宣布将他的全部股份,以及其他一些投资,包括将味精发明权全部捐出,组成“蕴初资产保管委员会”用以公益事业。这笔捐款直到解放后,连本带息已达人民币百万。那可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百万呀!吴逝世后,家人将此笔款项捐给上海图书馆。90年代,笔者曾与吴蕴初的儿媳妇和孙子同桌吃饭,此时他们已定居香港,衣着朴素,言谈举止谦和,一点不像富人后代。

  听说吴蕴初下葬在万国公墓,想来也给掘掉了。现今年轻人可能还知道邬达克,但有几个人知道吴蕴初?

  程乃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