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错位,成全“最苦金饭碗”
- 来源:人力资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考,公务员,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11-23 16:10
再“苦”也是“金饭碗”
自从有“国考”以来,其“温度”一年比一年热。今年的“国考”则热得“特别”,热得“迅速”。
●热门岗位更热
历年“国考”,中央综合管理机关或热门行业主管部门,尤其是税务、海关、出入境检疫等部门及门槛比较低的岗位,向来是报考者的必争之地,今年更不例外。
据统计,截止10月24日考试报名阶段结束,共有1369657人通过审核,仅有146个职位无人报考,竞争比达66∶1,预计未来几天的审核阶段,报名人数将会超过150万大关。这其中,报考海关的人数仍然“遥遥领先”,根据目前的统计,海关系统通过审核的总人数为151973人,仅有7个职位无人报考。与此同时,今年的“国考”还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报考的第四天,铁道部政策法规司政策法规处综合管理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竞争比例已达到1682∶1,成为当时竞争最激烈的职位。截止报名结束,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国家统计局合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则跃居最热职位榜首,同时以9525∶1的高竞争比例成为了近5年“国考”最热职位。
●冷门岗位变热
今年“国考”的一大变化,就是基层岗位数量增加,其中很多都是以前所说的“冷门”职位。考试公告发布当天,很多网友在查阅职位表之后认为今年的国考是“最苦金饭碗”。但从现在报名情况来看,“最苦金饭碗”仍是“金饭碗”,再苦、再让人抱怨,大家也争先恐后地抢着捧。
历年“国考”,都有不少冷门岗位、基层艰苦职位因报名人数不足规定要求或无人报考而取消,在今年“国考”的上述状况可能很少出现。截止报名结束,今年共招录的12901个职位中,仅有146个岗位无人问津。
●基层艰苦岗位争抢
2013年“国考”职位表相对于往年的最大变化,在于招录职位所需的条件更加清晰,其中近一半的职位都设置了条件限制,大约有三分之一注明“西部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职位”、“国家级贫困县”;有五分之一标注“不提供宿舍”或“自行解决住房”;还有许多职位要求“最低服务期限5年”或强调“长期出差”或“经常加班”等。这些条件需求刺激着报考者的眼球和心理,很多人认为今年的“国考”,苦“差事”最多,故称 2013年的“国考”是“史上最苦金饭碗”。
尽管如此,但从报考的情况看,“苦差事”也难以冷却“国考”热度。例如,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东站派出所的民警职位,强调“艰苦地区”,要求“经常加班”。但从统计信息数据看,该单位的上述职位的报考和录取比例在开始报名的第10天就超过600∶1。
“国考”之热何以持续
公务员的考录为什么愈演愈烈,甚至可以称之为“火爆”,而火爆的程度竟几乎达到了“万里挑一”,这种情景既让人们惊讶,又让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然而,惊讶、茫然、疑惑之后,有些颇有理智的人则开始思考:当今社会,为什么这么多人对公务员的职位那么热衷,那么迷恋,那么追求?
●社会地位高、待遇好
公务员,大都在党政机关或管理部门工作,既有相应的政治地位,更有相应的权力地位,手中握有大量的政治、经济、财务等资源,办理党务、行使政务、执行公务、履行职务,代表的是一级党组织、政府及其部门,具有其他机构、单位工作人员不可比拟的政治地位、行政地位和管理地位。同时,工资收入虽不是最高,也属社会中上等,且社会福利待遇更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上述地位、权力、福利上的优势,无疑是社会各类人员,尤其是大学生的首选。
●工作稳定、“饭碗”牢靠
根据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一个社会“漂流”人员,尤其是大学生,一旦考入公务员队伍,只要本人不犯“大错误”,出现“大失误”,造成“大影响”,一般情况下不会也不可能被开除公务员队伍或被辞退。这种稳定的工作及其环境,无形中给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以工作与生活的长久“保险”。
于是,人们把进入公务员队伍比喻为“端上了‘铁饭碗’”,甚至“金饭碗”,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被人们认为“铁饭碗”的唯一领域。尽管今年“国考”的许多职位都标明“西部地区和边远艰苦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不少于5年服务期限”和“常年出差”、“能够出海”、“需要晚上或节假日值班”、“不提供宿舍”、“24小时倒班”等条件要求,但人们仍然认为:就算岗位艰苦,也难掩公务员“金饭碗”的光泽。
所以,一些创业能力不足、风险承受力差的;一些对自谋职位或灵活就业信心不强的;一些对到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工作心存疑虑、不托底的;一些对到外资企业工作担心不适应的;一些对国有企事业工作担心被“裁员”的,如此等等,都把考取公务员职位作为一生进入“保险箱”的转折点。
●仕途宽、成长快
在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夸官还乡、光宗耀祖”等传统观念深入民心,人们都把当官作为个人奋斗的目标、实现自身价值的标志。在计划经济时代,无论是专业技术人才,还是企业家,一旦有所建树,就提拔到党政领导机关任职,认为这是给成功企业家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好“奖赏”和最佳结果。直到今天,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上述传统思想观念和习惯仍根深蒂固。据笔者了解,个别县(市)党委、政府,对本土人才、尤其是大学生,考入中央及省级党政机关公务员职位的,进行鼓励性“奖赏”,即考入中央党政机关的奖励多少钱;考入省级党政机关的奖励多少钱,等等。因此,诸多青年才俊、优秀学子,都把考入公务员队伍作为个人成长发展“走仕途”的最优选择。
●父母意愿、被动参与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一直在父母“怀抱”里长大,一般很少有主见,而父母又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历练”过来的,在找工作、寻职业方面,追求“国有”、向往“皇粮”的观念很难消除。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铁饭碗”一样的收入。
所以,不少家长坚持让子女,按照其事先设计或
想象的职业发展道路走,去报考公务员。尽管一些大学生不想考或没有信心考取公务员,但是也不敢公开硬性违背父母的意愿,只能被动地服从。笔者就经常遇到一些家长强迫子女报考公务员、参加辅导班等情况,虽然孩子没有太大信心,但父母心中则充满希望。这种状况至少占整个报名人员总数的20%以上。
●积累经验、面向未来
据笔者调查,在众多的报考者中,有不少是第一次参加,没有“实战”经验。虽然社会上有五花八门的公务员考试“丛书”或“指南”,但都是纸上谈兵,且书中的练习题,基本上都是历年试题,看这种“书”,只能是对公务员考试的提醒及宏观要求有所了解。而公务员考试,从题型到内容,每年都在变化。所以,不少报考者也是想通过“实战”考试进行考场“历练”,积累经验。
以上是对报考者本人及其家长的动机及心志进行的客观分析,到此为止是远远不够的,也是片面的。从根本上说,引起公务员招录日趋火爆的始作俑者或助推者,无疑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
从公务员制度本身上讲,现行的公务员制度是目前人们认为我国各行业、各领域仅存的具有“铁饭碗”、“太平官”性质的制度。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不用说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比较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不用说自谋职业或灵活就业的不易和忧虑,更不用说创业的艰辛和风险,就是到了所谓的国有企业,现行的也是劳动合同制,早已不存在“铁饭碗”、“太平官”。近年来,党和国家在完善公务员制度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创新性探索,力求打破其“终身制”、“铁饭碗”性质。诸如前些年一些地方推行的“政府雇员制”,以及现已提出的“公务员聘任制”等等。但这些还都在探索或研究讨论中,如何拓宽公务员队伍的“出路”,打破公务员制度的“终身制”和“铁饭碗”,实现公务员队伍的优胜劣汰、实现能进能出的良好循环,至今还未拿出更有效、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办法。
“国考”之热亟待“退烧”
基于“国考”热度越升越高,许多专家认为,这种状况很不正常。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青年才俊在科研开发、生产创造一线上拼搏。为此,他们纷纷疾呼: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给“国考”热降温。笔者认为,给“国考”热降温必须与创新公务员制度结合起来,与提升各类人才的地位和待遇结合起来,与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结合起来,尤其是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
在社会上公开选拔公务员的初衷,无非是通过公开选拔方式,从更大的范围或更宽的视野为党政机关招揽优秀人才;同时,为各类人才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开辟一条路径。这种方式有可能把最优秀的青年人才招入机关,也解决了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但在经济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是否有必要把最优秀的青年人才放在机关而不是在科研、生产第一线直接创造财富?2万个职位是否够能解决上千万人,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国考”热高温不下的状况看,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及其公开选拔方式、方法,不仅不能为“国考”热降温,反而会愈加升温。为此,笔者就“国考”热如何降温,提出如下对策:
●破除传统就业观念
观念是总开关。要使“国考”热降温,必须彻底破除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和计划时代“吃皇粮”的传统就业观念。一是破除“官本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对自己或孩子的希望,就是“当官”,一旦步入“官”道则将“光宗耀祖”、“鸡犬升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破除“封建社会”传统习惯和观念方面有了根本性变化,但在破除“官本位”方面,似乎还没有极为有效的办法。因此,各行各业及各类人才奔“官道”,已经成为人们成长发展的终极目标,而考取公务员,正是步入“官道”的捷径。所以,要使“国考”热降温,必须破除“官本位”。破除“官本位”,就必须降低“当官”者的政治、社会地位,减少和约束其权力,同时,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待遇体系,使其工资福利待遇保持在社会中等水平,并真正变管理职能为服务职能,把权力用在为人民大众谋福祉上,从而成为名符其实的“人民公仆”。
二是打破“铁饭碗”。现在是研究破除公务员“铁饭碗”的时候了,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双轨制,使今后凡是新考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一般实行合同聘用制,从而降低公务员职位对社会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三是破除“终身制”。现在的年轻人,一旦考入公务员队伍,只要不犯大错,一辈子都是公务员身份,享受公务员政治生活待遇,这种公务员“终身制”应尽快改变。因此,必须尽快研究公务员退休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接轨问题,使公务员退休后,与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险。
●创新公务员制度
一是创新公务员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强化公务员的择优汰劣制度,包括辞职与辞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不胜任者淘汰制度以及基层锻炼制度、转任轮岗制度等,努力拓宽公务员的“出口”,让公务员时时刻刻都有目标感、责任感、危机感、风险感。二是尽快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度。即进一步明确聘任制公务员的范围、待遇、期限及续用条件等,让公务员队伍进入一个自然良性循环轨道。三是强化公务员考录限制条件。近年来,党和国家及一些地方都明确规定,从中央到省、市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而是从具有二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且表现比较好的大学生中考录。但2013年的“国考”,仍有75%的岗位没有此限制,这恐怕也是造成“国考”“高烧”难退的一大原因。
从具有二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包括具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中招录公务员,这样就可以使所有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既经受“市场就业”的考验,又经受“基层工作”的锻炼,还经受“风险”、“疾苦”的磨练。经过考验、锻炼、磨练的大学生,一旦考入公务员队伍,他们既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懂得市场经济规律,还了解民情疾苦,并有艰苦磨练的体会,一定能够成为党和国家新时期需要的合格人才。
●拓宽市场就业渠道
在市场经济下,各类人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出路在市场。各级党委、政府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用新兴企业、开发项目,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二是积极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挖潜增岗,积极招聘吸纳新增就业主体。三是帮助和促进灵活就业。大学生自谋职业或灵活就业,比通过各种渠道到各类用人单位就业,难度更大,稳定性更差。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促使更多的大学生走上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之路。
●加大创业支撑力度
帮助和促进各类人才、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使社会上更多的人才走上创业之路,是化解社会就业难的根本保证。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帮助和促进各类人才、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作为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创业支持力度。一是创业初期在财政、税收、贷款、融资以及审批、收费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补贴。二是创业初期在用地、建厂、租房和水、电、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或资金资助或定期免费等。三是创业初期在风险抵押、安全发展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或资金资助。四是创业初期在风险补偿、失败救助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帮助和促进更多的人才,尤其是大学生成功创业。
在美国、德国、日本及东南亚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大都是45岁以上的人员或退役士兵,青年才俊几乎都会考虑自主创业,或到企业的科技、生产一线工作,直接为社会或个人创造财富,很少有年轻人到政府做公务员。我们应当借鉴世界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鼓励和支持广大的年轻人到科技、生产一线,为国家和社会直接创造财富,而不再拥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
文/姬养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