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品的是非爱恨

  要钱还是要艺术品,对于经济深陷泥淖的英国政府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割舍不下的是感情。

  英国的经济是有多么的不景气,以至于伦敦自治镇陶尔哈姆莱茨区的区长拉弗.拉赫曼决定出售当地一件有名的公共艺术品——亨利.摩尔的《穿褶皱裙的女人坐像》来增加财政收入。

  “艺术的价值被货币玷污了。”丹尼.博伊尔说,这位此前因执导伦敦奥运会而大热的导演对区长的决定感到非常失望。但区长拉弗辩解道,这座雕像可以卖到2000万英镑,对未来3年将削减1亿英镑的财政预算来说,多少能缓解些压力。

  事实上,在经济疲软的情势下,英国各地市的公共艺术品“变卖潮”日趋蔓延——去年博尔顿议会卖掉了包括毕加索的两幅版画在内的7件艺术品,纽卡斯尔市议会则拿出价值27万英镑的公共艺术品在eBay上出售。艺术界人士批此为“败家”之举,当地许多政府官员则坚持变卖有理:时局不济,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然而,普通民众对公共艺术品的感情则可以说是爱恨交织。今年10月,在英国南海岸的小镇伊尔弗勒科姆,现代派艺术家达米恩.赫斯特在此竖起了一座高20米左右的裸体孕妇雕塑《真理》。雕塑由铜铸成,裸女站在一本法律书之上远望海面,一手高举宝剑直指天际,肚腹鼓起。

  在当地有些居民的眼里,这座雕像不像真理女神的化身,倒更像嗜血人魔“汉尼拔”。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当地居民听说这件雕塑将借给小镇长达20年时,文化部收到的投诉信件都能装下几麻袋了。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它将成为“城市再生的地标”,提高地区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发展。不可否认,《真理》确实为这个西部小渔村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

  俗话说日久生情,适应公共艺术品也是有“磨合期”的。1998年,著名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在纽卡斯尔郊区完成了高20米、翼展54米作品《北方天使》。一些当地人曾抱怨这座粗糙、锈迹斑斑、半人半鸟的雕塑“又大又俗”。但近15年过去了,《北方天使》成为了北英格兰的著名地标,居民们开始觉得“看到它就让我感到离家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雕塑真正取代了其他符号或者负面形象,转而成为了某些地区的象征。”公共艺术智库组织Ixia的乔纳森.班克斯说。对于陶尔哈姆莱茨区的居民来说,《穿褶皱裙的女人坐像》就是当地的象征,“这座雕塑秒杀了人们心中对伦敦最贫穷市镇之一陶尔哈姆莱茨区的所有偏见,仅凭这一条,其对当地居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丹尼说。艺术专家们也认为,公共艺术品应永久性地留在户外展示,为文化教育水平薄弱地区的人们带来艺术享受。(文/许梦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