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抢占移动金融新“蓝海”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移动金融,浦发银行
  • 发布时间:2012-12-21 14:44

  还在为凑够零钱而皱着眉头数硬币吗?你OUT了!

  正在兴起的移动金融,让手机成为移动的银行和钱包。只要动动手指或轻轻一刷,乘公交、付电费、购物血拼,轻松搞定。

  手机支付解放的不仅是钱包,还有银行卡。移动金融时代,我们还需要银行卡吗?

  小小的掌上手机,将成为银行的真正对手。移动金融也由此成为银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从“闪付”到定制手机

  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联合研究推出的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的定制手机,最快将于年底面市。这一产品包含了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的全部功能,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使客户通过手机实现传统支付功能。

  在标有QuackPass的POS机上,客户的购物体验将类似刷公交卡,“滴答”一声,消费金额可直接显示在手机屏幕上,消费明细亦能通过手机查询。

  只需将一张银行卡与手机上的IC卡进行关联,即可在任意的时间、地点,通过手机进行账户充值,将银行卡内的资金通过空中充值转到“手机钱包”。

  出于账户安全考虑,这个“手机钱包”的金额被限制在1000元人民币以内。目前手机卡作为电子现金账户,采取不记名、不挂失的方式,但未来可通过远程技术锁定卡片。

  这一技术的核心是SIM卡和手机改造。运营商将提供专门的SIM卡,使金融IC卡加载到SIM卡上。

  而要实现近距离通讯,带有NFC功能的定制手机不可或缺。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星、HTC等公司生产此类手机。中国移动也正与一些厂商谈判,集中采购支持NFC功能的手机。

  在新品推出之前,过渡产品是浦发和中国移动的联名“闪付”卡,与之类似的还有工行随后推出的“闪酷”卡。

  这是在2011年底推出的移动支付第一代产品,主要创新点分为两方面,一为闪付功能,一个是在办理联名卡时可根据其话费、信用等信息即刻获得小额消费授信额度。

  与信用卡支付相比,手机支付省却了输入密码和签名的程序。设计理念是“双卡三账户”,由一张标准磁条卡和一张手机卡组成,捆绑个人信用卡账户、借记卡账户和电子现金账户。

  其中的手机卡是一张小型的手机挂坠卡或贴片卡,挂坠卡仅有大拇指长度。其本质是符合中国人民银行PBOC2.0标准的非接触式金融IC卡,集合了信用卡和电子现金账户。

  除了手机卡,联名卡同时还包含一张大卡——标准的浦发银行磁条卡,正面是信用卡,背面是借记卡。手机卡实际是这张银行卡的附属卡和电子现金账户。

  双卡设计背后隐含着对客户接受度的考虑。“闪付卡”的支付场所仍很有限,它需要改造商户的POS机,以对接非接触式支付,还要改造银行ATM机,但全国设备改造进展非常缓慢,许多营业员也还不会使用。

  “全国完成改造的一万台ATM机中,一半来自浦发银行。我们全行的所有ATM都支持手机支付。”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副总经理薛建华表示。

  手机支付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其四大功能平台除可完成账户管理、转账汇款、黄金交易、查询网点等基本交易外,还可查看天气和附近优惠商户信息、查找身边医院的地址等。此外,“闪付卡”还可下载公共交通、社会保障、门禁卡等多种行业应用功能,换言之社保卡、交通卡、门禁卡等将有可能集中在一张卡上,成为真正的“一卡通”。但由于触及多方利益,“一卡通”的实现仍需协调机制。

  而从闪付卡到定制手机,这一变革的实现需付出更大成本。一张闪付卡的成本仅为20多元,而二代产品需客户更换SIM卡和手机,或至少更换手机。

  因对客户接受度缺乏充足把握,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对手机支付仍处观望或谨慎态度。

  “我们将通过捆绑话费等其他方式与运营商深度合作,一定程度上降低推广难度。”这是浦发的预案,薛建华说,“从银行账户到SIM卡,我们是国内唯一打通一整个链条的银行”。

  蓝海

  除了最早介入移动支付的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均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招行行长马蔚华甚至放言,要通过手机钱包“废掉”银行卡。

  17家主要商业银行均深刻意识到移动金融的战略地位,不惜以让利的方式推广手机银行客户端,其中9家银行客户端转账完全免费,另外8家也推出了不同程度的打折优惠。其中浦发、招行、建行三家银行的手机客户端在业内暂处领先地位。

  各大银行角逐移动支付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2012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占网民总数的72%。

  而据中国电子银行网统计,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8家上市银行的手机银行用户累计突破1.5亿。同时,据中国电子银行网及腾讯手机联合调查,目前有51.9%的用户最期待使用手机银行进行支付。

  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商业银行已推出了一系列的手机银行产品,从早期的绑定短信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支付及手机安全芯片。艾瑞咨询[微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的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156.4亿,同比增长401.3%。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2000亿元。截至6月末,工、农、中、建手机银行客户分别为6100万户、4632万户、3270.69万户、6517万户,累计用户突破2.05亿户,移动金融也正逐渐成为银行业的战略高地。据艾瑞咨询统计,2011年中国电子银行替代率达66.9%,即电子渠道交易笔数总量是柜面交易笔数的两倍左右。

  截至11月中旬,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的累计发卡量已突破30万张,而该卡的全国启动发行日期为7月1日,9、10月份才正式在全国铺开。

  同样增长显著的是电子银行的客户数量。截至6月末,工行个人网银客户数达到1.3亿户,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1.19%;建行个人网银客户数为1.01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0.27%;而中行个人网银数比去年底增长40.13%。据悉,截至2011年末,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701.1万亿元,同比增长35.9%。艾瑞咨询预计,2014年左右网银交易规模有可能在现有水平上翻一番。

  业内人士分析,在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消费方式的变革浪潮中,移动支付产业将迎来井喷式增长。银行的零售业务模式也将由此从“银行主导”向“客户主导”转变。

  下一次变革

  客户为大的移动金融时代,银行竞争对手陡增。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代表的新型贷款模式和以P2P网站为代表的新型人人贷模式都在争夺本属于银行的领地。减少高柜、增加低柜人员、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的理念成为银行新的竞争力。

  电子银行业务由此成为银行建设的新重点。有业内人士称,随着网络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将成为“21世纪一群要灭亡的恐龙”。

  这一新兴业务已在改变银行的组织架构。一些先行者已设立了电子或在线相关部门。浦发银行甚至为此成立了新的独立一级部门。

  2010年12月,浦发银行将原个人银行部下属的电子渠道部业务、银行卡部的部分业务加上新增的手机银行等业务,成立了专门的移动金融部。

  移动金融部的诞生,与浦发银行和中移动的跨界合作密切相关。2010年9月,中移动以398亿人民币注资正式获得浦发银行20%股权。2个月后,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双方业务范围内展开全面合作。

  此后,中移动与浦发银行合作的手机近场支付(NFC)业务成为焦点,其合作发布的联名卡及NFC手机,被视作中国通信业和金融业在手机支付领域深入合作的实质性突破。

  定制手机的新一代SIM卡已在测试过程,参与研发的项目组成员分别来自浦发与中国移动。

  据浦发银行三季报,浦发银行电子渠道对物理网点的交易替代率达80%。浦发全行所有网点的交易量只是网银渠道的一半,大量客户通过网络、手机购买理财产品,网上渠道交易量几乎是物理网点的4倍。若无电子渠道,大量客户要么去网点排队,要么面临流失。

  2012年以来,浦发已就移动金融产品召开了多次发布会。

  浦发银行移动金融部副总经理薛建华认为,移动金融已成为下一次产业变革的方向,为银行业带来的变化将不亚于互联网,“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金融的发展道路,很可能是十年前网上银行业务历程的翻版。”

  10年前,在国内银行全面进行股改、上市之时,一场互联网金融的变革,让一批银行成为转型成功的翘楚,招商银行及其“一卡通”就是最好的例证。

  下一次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谁能占领先机,谁就赢得了未来。

  文|李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