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总督一般都会收受大量的陋规。那么,曾国藩是不是这样呢?
早在京官时代,曾国藩就对官场上的贪污腐败非常痛恨,他认为,大清天下之所以问题重重,民怨四起,根子就在于吏治不清。如今他成了总督,终于可以对官场风气采取一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了。
官场上讲究“亮相”。一位新官以什么姿态出现在官场之上,对每位官员,包括曾国藩来说都是需要认真斟酌的问题。
咸丰十年五月十五日,也就是升任两江总督不到一个月后,曾国藩要从大本营前往祁门。这次出行,对于两江地区的官场来说,就是新任总督的“亮相”之举。途中曾国藩要经过湘军水师控制的长江各码头。湘军官兵盼着曾国藩成为总督,眼睛都盼蓝了。如今曾国藩如愿以偿,湘军上下也都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曾国藩预料到,各处水师一定会大摆宴席,对他大搞迎送仪式。因为清代官场上,对这个迎送排场非常讲究,有许多精细的“尺寸”。
对于这种风气,曾国藩自然非常清楚。所以出发之前,他特别致信水师将领杨载福、彭玉麟,要求他们不要搞迎送仪式:国藩赴水营,请阁下告诫各营,无迎接,无办席,无放大炮。
成为地方大吏后,曾国藩还遇到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礼品。我们前面提到,官员见上级,都要送见面礼。
曾国藩给下属发下一条指令,不收官场上例行的“见面礼”。这一个指令,就相当于少收入了几万两白银。
不过,身在官场,你想从始至终片礼不沾是不可能的。因为官员送礼,送的不光是钱,还是人情。你一点不收,就显得你“不近人情”,这不符合曾国藩“合光同尘”的作风,也不利于他与下属建立基本的情感联系。所以在实在拒绝不了的情况下,他会从下属送来的礼物中挑一两样价值最轻的收下来。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派人把家眷从湖南接到安徽。庐州知府唐景皋知道了这个情况,就给曾国藩送去了大批居家日用之物,从家具到被褥,林林总总,几乎无所不有。
这个是官场的惯例,因为庐州知府就驻在安庆,官场上通常都是由驻在省城的官员为总督布置总督府。曾国藩本来不打算按照这个规矩执行。但是东西已经送来了,曾国藩又不忍心违了下属一片心意,于是将其他东西一概推却,只收了草席七领。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湘军名将鲍超亲赴安庆,给曾国藩贺寿。鲍超的军队向以能战、能抢闻名,因此他既是一个粗人,也是一位富人。其他部下不敢给曾国藩送礼。鲍超却不管这一套,他一共带来十六大包礼物,其中有许多珍贵的珠宝古玩之类。曾国藩一看,笑了,说你打开,我看看是什么。鲍超打开来,曾国藩细细看了一遍,从中挑了一件收下。收了一件什么呢?一顶绣花小帽。
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记载:鲍春霆来,带礼物十六包,以余生日也。多珍贵之件,将受小帽一顶,余则全璧耳。
鲍超知道曾国藩脾气,也无可奈何,只好又带了十六大包东西回去了。
曾国藩刚开始当总督的时候,给他送礼的人每天都在门外排成行。因为拒收礼物慢慢形成习惯,很少再有人给他送礼了。幕僚赵烈文到曾国藩这里,看到曾国藩的菜里没有鸡也没有鱼,就问,总督府里连火腿也没有吗?
曾国藩回答:无之,往时人送皆不受,今成风气,久不见人馈送矣。即绍酒亦每斤零沽。
也就是说,过去有人给曾国藩送火腿等食物,被拒绝。渐渐他不收礼成了风气,什么都没人送了,就是想喝点黄酒,也要到街上现打。
赵烈文一听,笑着说:大清二百年不可无此总督衙门!
张宏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