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北线 2412公里,梦一样斑斓的苦旅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川藏北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6-20 16:08
川藏北线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享有“东方的阿尔卑斯”之称的四姑娘山,“千碉之国”丹巴,墨香浓郁的印经圣地德格,“西天瑶池”新路海,川藏第一高和第一险的雀儿山,“小布达拉宫”赞丹寺,世界上最高的大湖纳木错……沿线的景观不仅会让你的视觉得到享受,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洗礼。
比起川藏南线来,川藏北线走的人相对较少。这条线路全长2412公里,是一条艰苦却充满西藏人文故事的线路。沿途高耸入云的雪山,狂野奔腾的河流,宽广秀丽的草原,洁白美丽的帐房,随风飘扬的经幡,金碧辉煌的寺庙,不仅冲击着你的视野,也震撼着你的灵魂。
我在成都买了一辆破旧不堪的北京212吉普车,第一次走川藏北线,请了一位藏族司机带路,将生死命运交给苍天,在没有任何后援的情况下,将老爷车从成都开到了拉萨。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经历就像是一场梦。
成都→映秀→巴朗山→四姑娘山
巴朗山艰险的盘山路弯弯曲曲,直上云霄;四姑娘山犹如四位头披白纱,去尽铅华的天之娇女。
最近一次走川藏北线是2012年。那是3月下旬的一天早晨,我驾着吉普车从成都出发,沿213国道一路北上,沿途是川西平原美丽的田园风光,心情十分愉悦。行驶约90公里后,到达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映秀镇。在映秀作了短暂的停留,我便沿着303省道向西南方向行进,大约在中午抵达巴朗山。
巴朗山地处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属于邛崃山脉的东麓,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主峰海拔5040米。巴朗山的盘山公路,是汶川境内最险的天路,弯弯曲曲,直上云霄。时令是初春,巴朗山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白雪,蓝天白云映衬着绵延的雪山,云雾像哈达萦绕在山腰,气势磅礴的美景中带着几许神秘。任何人如果身临其境,应该都会有如梦如幻的感觉。
我小心翼翼地行进在坡陡弯急的盘山路上,翻越巴朗山之后,大约3小时,抵达了山下的日隆镇。这是一个不大的镇子,因为著名的四姑娘山而闻名。四姑娘山主峰海拔6250米,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邛崃山系的最高峰,被当地藏民奉为神山。虽然日隆的旅店密集,但由于游客很多,我下了很大功夫才找到一家旅店住下来。
四姑娘山→小金→丹巴
春天的丹巴是花的海洋,梨花、桃花、油菜花布满了山野,迷人至极;拔地而起的碉楼或三五一群,或独立山头,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
第二天上午,我沿着303省道继续向西行驶。汽车行进了大约48公里后,到达了阿坝州的小金县。小金在历史上很有名,红军当年在这里留下过很多故事。这里还盛产苹果和松茸,一路上可以看到河谷边有许多苹果园,可惜现在不是收获的季节,不然我就可以大饱口福。为了弥补遗憾,我买了一些干的松茸,准备带回家煲鸡炖鸭。
从小金往西行驶大约62公里,就到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东大门丹巴县。大金川、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与大渡河5条河流在这里会聚。春天是丹巴最美的季节,冰川雪线下的大小金川两岸,梨花、桃花、油菜花布满了山野,迷人至极。默尔多神山下的村庄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如同梦幻仙境。
丹巴地区一直有着“美人谷”之称,这里的女孩皮肤白嫩,相貌端庄,气质高雅,美若天仙。在传说中,丹巴美人是古西夏王族的后裔,西夏王朝被蒙古大军灭亡后,残存的皇族沿着甘南、阿坝草原一路南下,当走到丹巴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时,被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深深地吸引,从此就定居在这里。
不仅如此,丹巴还号称“千碉之国”。碉楼是古时为了防御野兽和战争而修建的。它们拔地而起,或三五一群,或独立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
沉浸在迷人的花海和壮观的碉楼中,手中的相机不停地工作着,不知不觉天已渐渐变黑。夜晚的丹巴十分宁静,月光洒在山间,浪漫至极。
丹巴→八美→道孚
八美那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让每一个喜爱摄影的人都会为之激动;道孚充满民族风情的建筑,则有着另一番小情致。
第二天清晨走出门外,山间已升起袅袅炊烟。我沿着303省道向西南方向行驶,一路海拨不断上升,当高山草甸映入眼帘时,八美镇就到了。
八美以草原牧区风光闻名,风景极好,是个容易让摄影师激动的地方。正因为如此,很多人一路开车,兴奋地拍照,由于大脑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又处在高海拔上,身体是很难吃得消的。
八美说起来是镇,其实不过是一条短短的街,街边散落着一些房屋,四周是青稞地和广袤无边的草原。这里的牧民非常淳朴,虽然我们彼此语言不通,可是互道一句“扎西德勒”之后,他们的脸上就会扬起真诚的微笑。
我去了八美的惠远寺。惠远寺始建于清朝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是甘孜州唯一、也是藏区少有的皇帝钦定修建的寺庙。惠远寺坐落的地点有个美丽的名字“莲花坝子”,传说很多年前这里曾是一片大海,雅拉雪山之神来到这里,随手把一片小小的莲花掷入海中,随后,一朵巨大的金莲花升出海面,化为今天的莲花坝子。至今,当地人还把坝子四周的山岭通称为“莲花山”。
从八美镇出发,有两条路,一条是去龙灯大草原,一条去往塔公草原。从龙灯大草原再往前就是一直下山的路,而山脚下就是道孚县。道孚的藏居非常漂亮,泥墙的房屋,白边的屋檐,红色的柱子,红褐色的圆木,窗户上精美的雕花……小情小景吸引着我的目光,也让我不停地按动着手中的相机。
由于道孚的海拔相对较低,树木葱郁,空气含氧量高,之前的高原反应在这里会得到好转,因此很多人选择在道孚休整一晚,我也是如此。
道孚→炉霍→卡萨湖→甘孜
卡萨湖被雪山环抱,湖畔开阔的山坡草地上牛羊成群,骏马奔跑,湖边的喇嘛庙内传来的钟声瞬间让人觉得置身红尘之外。
为了早上八九点钟拍摄位于炉霍县的卡萨湖(那时的光线最利于摄影),我6点就起床从道孚出发。沿着秀丽的鲜水河前行,沿途有漂亮的民居,也有美丽的田野和古朴的经塔,约两小时后便抵达了炉霍县。在这里,省道和317国道相会。
卡萨湖位于炉霍县充古乡境内,车子可以一直开到湖边。卡萨湖的湖面海拨3510米,四周被雪山环抱,湖畔开阔的山坡草地上牛羊成群,骏马奔跑。湖边有一座喇嘛庙,从寺庙内传来的钟声瞬间让人觉得置身红尘之外。卡萨湖是水鸟的保护地,不时有鸟儿掠过湖面,因此我手里的长焦镜头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充古乡,你会见到一个特别的景象--居民房屋的墙上贴满湿的牛粪,犹如一个个巨大的烧饼,整齐地排列在墙上。当牛粪饼完全干透之后,主人就会把它们叠放起来,日后用来生火取暖。牛粪饼在燃烧时气味很重,但对祖祖辈辈习惯了这种气味的藏民来说,只有用牛粪饼烧出来的酥油茶才是最地道的,就如同泡龙井茶必须要配上虎跑泉一样,个中的妙趣,只有惯饮之人才会懂。
从充古乡出来,汽车一路在山间爬行,行驶约97公里后,就到达了甘孜县。甘孜是川、青、藏三省交界处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藏地风俗极浓。如果说在小金县还是汉藏杂居的话,那么,在甘孜,藏民的比例就已经达到了90%。
晚上,我借宿在甘孜的一位藏族朋友家。晚饭时,朋友端上美味的酒菜招待我,几杯青稞酒下肚,我和朋友开始侃侃而谈,直到醉意涌上,我才在浓郁的酒香中慢慢睡去。
甘孜→马尼干戈→雀儿山→德格
“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下是“西天瑶池”新路海;藏区最大的印经院德格,则享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的盛名。
也许是青稞酒的作用,熟睡一晚之后,第二天早上醒来时精神状态非常好,因此我早早就出发了。沿着317国道向西北方向行驶约106公里后抵达马尼干戈镇。
马尼干戈是个重要的分岔口,往右200多公里的那条石子路,可以抵达位于甘孜州西北边陲的石渠县。在四川,石渠是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边远的县,以巴格嘛呢石经墙和松格嘛呢石经城而闻名。巴格嘛呢石经墙以1.7公里的长度而举世无双,松格嘛呢城则以其独特的佛教坛城造型成为一大奇观。在马尼干戈到石渠的途中,还会经过格萨尔王的故乡阿须草原。但由于时间关系,这次我没有去石渠,而是在马尼干戈路边的小店买了一些干粮,然后继续赶路。没过多久,便到达了位于雀儿山脚下的新路海。
新路海是一个纯净的雪山湖泊,也是藏民心中的圣湖,有着“西天瑶池”的美誉。在公路旁眺望新路海,湖水如同一面硕大的明镜,将四周的雪山、树木倒映在水中。
欣赏完新路海的美景,我驾驶着汽车开始小心地爬行在雀儿山盘旋而上的石子路上。雀儿山是甘孜州境内最险的一座雄关,主峰海拔6168米,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当汽车爬上5050米的垭口,“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的标志牌就映入了眼帘。继续前行,当熬到路段稍好之处,眼前豁然开朗,遥望前方的山下,德格县就在那里。
走317国道从川藏北线进西藏,德格是最后一站。来这里,自然免不了去德格印经院看一看。印经院建于公元1729年,位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院藏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近30多万块,并有许多印度梵文、乌都尔文孤本、珍本,享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的盛名。
参观完印经院已是傍晚时分,几天奔波下来,身体颇感疲惫,因此我在德格找了一家稍好的宾馆入住,算是犒劳一下自己。
德格→金沙江大桥→江达→昌都
江达是进入西藏的第一个县城,从这里翻越4个山口,一路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行进,当到达昌都时整个行程也就过半了。
出德格约半小时就到了著名的金沙江边,过了金沙江大桥就是西藏地界。
从金沙江大桥行驶约85公里,就进入了西藏的第一个县城江达。江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横断山脉上段的高山峡谷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倾斜状,为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
从江达出发后,汽车一直行驶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山梁,要翻越4个山口,最后从达马拉山下来,一路沿着蜿蜒曲折的沿河公路开到昌都。昌都是从成都到拉萨之间最繁华的城市,面积不大,房屋却相当整齐。
下午,我去了昌都著名的强巴林寺(又名昌都寺),这是昌都地区格鲁派寺院中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寺院。寺内供奉的主佛为强巴(大慈)佛,寺庙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抵达昌都,也就走了川藏北线的一半路程。晚饭我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然后在街上的汽车修理店把车彻底地检查了一遍,为接下来的行程做好准备。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在昌都这个准天堂吃饱喝足,完成休整。之后会选择南下到邦达汇入川藏南线,因为这条路的路况相对较好,沿途的自然风光更美。而我仍然选择西去,经丁青、那曲,然后上青藏线去拉萨,因为这条路上的人文内涵更加浓郁。
昌都→丁青→巴青
藏东第一高峰布加雪山是藏区最著名的苯教圣山,从不同的方位望去,它有着不同的形状;西藏规模最大的苯教寺庙孜珠寺,其庞大的建筑群像是蜂巢悬空在孜珠山的岩石峭壁上。
从昌都出发沿着317国道行驶,翻越海拔4688米的陡峭险峻的珠角拉山,三个多小时后便到达了类乌齐县。为了赶路,在类乌齐稍事休息之后,我又继续前行,中午时分抵达丁青县。
丁青县的西部,有着藏东第一高峰布加雪山,这也是藏区最著名的苯教圣山。这座雪山有着奇怪的地形,从不同的方位望去,它有着不同的形状。虽然布加雪山的山顶终年积雪,但春夏季节山下仍然盛开着美丽的鲜花,景色十分迷人。
在离县城约37公里的孜珠山上,矗立着西藏规模最大的苯教寺庙孜珠寺,远远望去,其庞大的建筑群像是蜂巢悬空在孜珠山的岩石峭壁上。
出了丁青,向着那曲地区的巴青县行进。这一段路要么是盘山公路,要么就是在峡谷里,道路崎岖,弯道很多,因此当我到达巴青时已是下午5点左右。巴青位于羌塘大草原盆地的边缘,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很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巴青也是苯教的地盘,宋末元初时,青海蒙古族霍尔部落的39个部族从青海迁徙到如今的巴青、丁青和索县地区,所以这一带又叫“三十九族地”。
由于巴青盛产虫草,晚饭后,我便在商店买了一些,准备带回去给亲朋好友。
巴青→索县→那曲→当雄
赞丹寺曾是藏北最大的黄教寺庙,如今已成废圮,只修复了一座红宫,其外观酷似布达拉宫,因此又有“小布达拉宫”的别称。
从巴青到那曲,全长260公里,途中要经过索县。索县离巴青仅30公里,这里平均海拔约3500米,多是高山草甸,视野开阔,在巴青产生高原反应的人,到了这里会感觉稍有好转。
索县最引人注目的是赞丹寺,这座寺庙曾是藏北最大的黄教寺庙,如今已成废圮,只修复了一座红宫,外观酷似布达拉宫,因此有着“小布达拉宫”的别称。
出索县继续走317国道,行驶约120公里后,过了夏克曲,就到了美丽的羌塘草原,而那曲也就不远了。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昌都至那曲的黑昌公路因此而得名。那曲境内多山,大多属于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分支或余脉。
川藏北线与青藏线在那曲交汇,从那曲至拉萨,在此转走109国道。沿着109国道向西南方向行驶,约164公里,就到了拉萨北部的当雄县。
当雄是藏语译音,意为“被挑选的草场”,可见这里水草十分茂盛。在那曲到当雄的路上,你会发现草原上的草越来越茂密,上面还星星点点地分布着牧民的房屋。为了抵挡高原上的风暴,这些房屋修得有些低矮,牛羊在周围休闲地吃草,远远望去,画面温馨而动人。
当晚,我住宿在当雄县城。夜里躺在床上,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想着明天就能到达拉萨,心情不免有些激动,久久不能入睡,脑海中开始浮现出布达拉宫的影子……
当雄→纳木错→羊八井→拉萨
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错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岸高大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似乎正张开臂弯将湖水揽入怀中。
行程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我就驱车去往纳木错。纳木错位于那曲地区和拉萨市的交界处,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被藏民称为“天湖”。
纳木错坐落在青藏高原之上,面积接近2000平方公里,是西藏最大的湖泊,同时,因为湖面海拔4718米,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大湖”。在湖的南岸,就是高大雄伟的念青唐古拉山,而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似乎正张开臂弯将湖水揽入怀中。
此时的纳木错,冰雪还没完全融化,湖中巨大的冰块挤上岸边,形成一望无际的冰塔林,犹如冰雪王国的城堡。湖边有朝圣者转湖的身影,沿着他们的脚印行走,耳边回响着手摇转经筒的声音,灵魂仿佛得到了洗礼。
从纳木错到拉萨,途中要经过羊八井地热蒸汽田。由于空气比较冷,地热田产生的巨大蒸汽团弥漫在空中,形成白色的雾气,远远望去,宛如仙境。
从羊八井到拉萨市内大约2小时车程,当我抵达布达拉宫时,眼前的景象瞬间让我震惊了:布达拉宫四周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红宫那鲜红的墙壁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头顶蔚蓝的天空上云朵在缓缓飘动……这圣洁而庄严的美足以打动每一个人。
文/图 卢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