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你的能力圈

  在1998年股东年会上,巴菲特被问及是否考虑过未来某个时候投资科技公司时,他回答说:“这也许很不幸,但答案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我也希望能通过投资他们将这种崇拜转化为行动。但当涉及英特尔和微软股票,我不知道10年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在《投资哲学——保守主义的智慧之灯》的作者刘军宁看来,巴菲特对科技股的疑虑与回避,无疑是暗合了保守主义思想。正如20世纪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奥克肖特所说的,“保守就是宁要熟悉的东西不要未知的东西,宁要试过的东西不要未试的东西,宁要有限的东西不要无限的东西。”同样是奥克肖特,他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种是技术性知识,一种是实践性知识。前者有如iPhone,后者有如茅台。保守主义者不喜欢技术性知识,深爱实践性知识。所以在投资领域,保守的投资者回避高科技公司,因为没人知道苹果公司10年后还靠什么产品赚钱,但10年后大家仍然知道贵州茅台在卖什么。

  保守主义投资者最重要的投资智慧就是“守住你的能力圈”,这不仅要意识到自己已经知道多少,更要意识到自己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范围的局限性。这说起来简单明确,但其实并非轻而易举。可能很多人会同意,只投资自己理解的公司。但何谓能力圈意义上的理解呢?了解公司产品性能,看懂公司商业模式,熟悉财报,理解公司战略,这都还不足以称得上理解。真正的理解,是指投资者有能力看清作为潜在投资对象的公司10年到20年后的未来。巴菲特显然赞赏能力圈原则,他曾说过:“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么你就不要持有它10分钟。”

  中国的投资市场,长期被称为政策市,股市如此,房市也如此。有很多投资者认为,最大的投资风险,不在于投资者自身,而在于永远猜不透政府会出台什么样的干预政策。刘军宁给出的解决方案,仍然来自于保守主义思想,这就是休谟的“无赖假定”——假设所有的当政者都是无赖,他们总是有集中权力、扩大权力、滥用权力、任意干预的倾向。根据无赖假定,对各种政策和干预,要么不去猜测,要么朝最坏的方面去猜测,并做好最坏的准备。换而言之,保守主义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独立于当政者及其政策。就像巴菲特那句脍炙人口的话:“即使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在我耳边秘密告知未来利率的去向,我也不会改变任何投资计划。”

  无论是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还是作者刘军宁总结的保守主义投资哲学,它们都服务于一个共同的最终目标,即保守与扩大个人的自由与独立。保守主义投资最大妙处,不仅是它能帮助投资者致富,而是财务自由为人格独立与政治自由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不管世情如何变幻——套用投资大师费舍尔的一本书名——保守的投资者夜夜安枕。

  文/王一州 制图/文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