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当代艺术

  不想成为艺术收藏家的赞助者不是好银行,或许多重的身份才能描绘出瑞士银行(以下简称瑞银)在艺术收藏领域的角色和野心。

  35,000余件新进艺术家的藏品、与古根海姆艺术馆合作举办长达6年的跨区域艺术项目、赞助重量级国际艺术盛事巴塞尔艺术展……其他区域性的合作或赞助项目则不胜枚举。而在瑞银内部,负责管理和运作数万件藏品、商业赞助与展览项目的,却是一个只有8名员工的部门——艺术收藏(ArtCollection)。史提芬.麦卡布雷(Stephen McCoubrey)就是艺术收藏部门的成员之一。

  作为艺术收藏部门的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策展人,在瑞银工作了15年的史提芬早已适应了瑞银的多重身份“:我想没有一个艺术馆的策展人像我要做这么多杂活吧!”在瑞银位于香港中环的52层会议室里,史蒂芬向《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以下简称《21CBR》)描述自己明天的工作:“一早我要在香港与悉尼的同事通电话,处理布里斯班分部艺术品运输的事情,商讨一些可能的收购。墨尔本也有类似的事情要处理。我还要组织运送一个新的展览团队和物资到摩纳哥。德国的三个分支机构也要重新装修(涉及到艺术品的移动、运输、存放)。接下来还要在意大利策划一个新的展览……”大到与古根海姆的长期合作项目,小到世界各地办公室的艺术品装饰,都需要策展人来负责。

  艺术藏品部门现在共有8个员工,分为3个团队:2人在纽约,负责北美和南美地区;2人在伦敦,史提芬就是其中之一,负责除了瑞士和美洲之外的地区;4人在瑞士,包括艺术藏品部门的主管Irene Zortea,主要负责瑞士当地的藏品以及事务。艺术收藏部门每年大概会买入80至100件艺术品,同时也会售出一些不想继续收藏的作品。虽然瑞银最早的收藏活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史提芬所参与的这种全球化的工作模式也是5年前才形成的,此前他曾为投资银行分支工作,也会为财富管理部门处理一些英国或者欧洲的事务。

  10月30日,古根海姆瑞银MAP项目的第一个主题为南亚与东南亚当代艺术的巡回展在香港开幕。作为这个项目的主导人之一,史提芬表示,这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古根海姆的藏品体系。所以项目虽然由瑞银出钱,但购得的藏品会全部都归古根海姆所有。

  而MAP项目的创意则来自于古根海姆的现任馆长荣安生(Richard Armstrong),他告诉《21CBR》记者:“我看着地图时,发现有些地区是古根海姆所遗漏的。为何不把目光放到这些地方呢?”这些被主流画廊和收藏家们所遗漏的地区——南亚及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及北非,有着许多正在创作当代艺术的年轻艺术家,而“当代艺术”与“年轻艺术家”,恰好是瑞银艺术收藏的关注核心。

  至于为何关注这两者,则与瑞银过去50年的收藏历史密切相关。“到目前为止,我们最成功的两三个收藏都是当代艺术品,所以我们有着非常扎实的基础。”史提芬说。2011年时,艺术收藏部门调整了收藏策略,收藏目标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艺术品,一些20世纪50年代的艺术品被选择性出售,但仍包括一些非常特殊、价值较高的50年代的艺术作品。

  而支持年轻艺术家则非常符合银行的角色:做艺术家的“艺术银行”,支持他们的成长与持续创作。史提芬告诉《21CBR》,如果艺术家被过度交易,却没有从中获取到任何好处,那么整个市场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崩塌。“瑞银收藏的准则之一,就是购买一件艺术品时,这笔交易的受益者必须是艺术家本人。我们会直接向艺术家购买,或者从画廊手中购买,这样艺术家至少能获得收益的一半。”瑞银财富管理香港行政总裁罗振纶也曾说过:“我们买画有三个条件。首先是不通过拍卖渠道购买,而直接从艺术家手中买;第二是不买旧画只买新画;三是每幅价格要在3万瑞士法郎以下。”

  从商业上考量,购买当代艺术品与支持年轻艺术家也有更多潜在的价值:其一,当代艺术是未来的趋势,其二,能够获得金钱形式外的回报。史提芬介绍道:“现在,当代艺术已经培育出了新的大师,于是市场又开始寻找新兴的艺术家。事实上,也只有某些出得起钱买最顶级作品的藏家,才有能力或者愿意这样做。”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作为早期支持者,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有益于艺术交易商或艺术家,那么你就可以从艺术家和画廊的手中获得最好的作品。

  好的作品自然能吸引人们的兴趣,对于有着众多财富管理等客户的瑞银来说,好的艺术收藏体系也能够与艺术银行业务相得益彰。“我们的客户对新艺术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收藏的原因。客户看到我们收藏的作品后想购买,这样的案例很多。”史提芬说。但瑞银艺术收藏部门的规定是,不能直接将藏品出售给客户,也不能直接向客户提建议。所以当藏家对相关作品感兴趣时,收藏部门会协助从艺术家手中购买类似的画,而直接参与执行的则是财富管理部门的艺术资能中心(Art Competence Center)。这个中心成立于2010年左右,为客户提供艺术品事务方面的专家知识与建议。

  在2008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许多金融机构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彼时的瑞银也不例外。2009年4月瑞银宣布关闭艺术银行时,其发言人Tatiana Togni曾说道:“艺术银行业务不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所以我们将不再运营这项业务。”但事实上,艺术已深深植根在了瑞银的文化基因中。史提芬告诉《21CBR》记者,艺术是瑞银的标志之一,这是员工与客户都能获得的相同体验。“每次当我们思考什么能代表瑞银,什么应该被坚持或者什么应该被质疑时,每一代高层和员工们都会赞同:艺术是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是瑞银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与同行区别的最好的证明。”

  文/邱月烨、谭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