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如何起死回生?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媒体,克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1-28 08:35
一位媒体同行在微信中说:媒体已死,不仅仅是传统媒体,还包括新媒体。“大众媒体本质上是一架用工业化的手段制造出‘标准化大批量’消费者的机器,其制造原理就是给大众洗脑,把亿万人的大脑中的综合认知塑造得一模一样,从而给这个世界创造了一个新事物、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消费。”也就是说,“媒体——消费者——企业”的三角关系是大众媒体生存的逻辑。“所谓新媒体也不过是换了一种载体,仍然克隆这个逻辑。”
该同行拿“悦果”当例证。我曾拜会过“悦果”的创始人王甲佳——这个人为不少IT媒体编辑、记者所熟知,因为他经常以CIO身份为媒体撰稿。“悦果”的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一是帮助企业建微站,相当于移动终端互联网;二是刻画会员,借助大数据手段可视化企业的会员和潜在客户;三是交叉营销,即互补性企业实现客户资源共享,类似于虚拟世界的WTO。由这个例子出发,该同行重申,媒体复活的可能性在于从大众走向小众,重构“圈子——交流——交易”的经营逻辑。
对于这条“求生路径”,笔者深有同感。笔者曾经短暂主持过某渠道媒体的经营工作,打动笔者的不是其可观的广告经营空间,而是走向电商的可能性;不是走向跨行业的“一丝亮光”,而是打通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潜能。笔者内心在打赌——渠道媒体可能是建构电商平台的最佳跳板,可能是未来电商“内刊”的最佳候选。是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性带来了“媒体已死”的现象,媒体也必须向移动互联网求生。
首先,移动互联网将“生产者兼消费者”变成普遍现象。“我写你看,我说你听”的逻辑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交互、交叉进而交心的“去中心化”逻辑。其次,以此逻辑为出发点,媒体内容固然重要,但不能再以“生产内容的方式经营媒体”,而是搭建信息、知识的集纳和分发平台,进而可视化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最后,解构复杂网络中的节点、链接,远比吹嘘发行数量、受众精准度有价值,因为这些是摒弃媒体的“管传播不管效果”弊端、促成跨界交易的必然选择。而且,交易的物品不仅是有形的,也可能是虚拟的,比如健康服务、教育服务等;交易的形式不仅是货币的,也可以是物物交换的。
一言以蔽之,媒体将承载电商的某些功能。
渠道媒体可能是建构电商平台的最佳跳板,可能是未来电商“内刊”的最佳候选。是移动互联网的颠覆性带来了“媒体已死”的现象,媒体也必须向移动互联网求生。
本报记者 张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