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200万小微企业中国建设银行量体裁衣服务到位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微企业,建设银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12-02 09:18
近年来,国有大行纷纷改变服务方向,尤其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已经走到了同行前列
小微企业成千上万,多数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很多小企业的印象中,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门槛高,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服务。
但是近年来,国有大行纷纷改变服务方向,尤其是中国建设银行,在小微企业服务方面已经走到了同行前列。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建设银行在全行上下明确了小微企业业务的发展思路和定位,力求实现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末,建设银行小微企业客户总数超过200万户,小企业授信客户达到91512户。累计向18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9万亿元,几乎覆盖了与民生相关的各类行业。
推出全新服务“信贷工厂”
相比其他银行,建设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还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服务——建立“信贷工厂”。这在同行业中属于首创。
“信贷工厂”是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模式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运用,区别于大中型企业,强调标准化操作,实行产品销售和后台作业相分离,信贷操作集中处理,在全行执行统一的业务操作规范。通过流程之间的紧密衔接,“信贷工厂”大幅提高了业务流程效率;同时因为关键岗位分离,明显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有效满足了客户金融服务和银行风险控制的双重需要。
自2007年第一家“信贷工厂”模式的小企业经营中心在苏州成立以来,“信贷工厂”模式已成为建设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核心载体。全行已组建286家“信贷工厂”,基本实现了所有地区全覆盖,与全行1万多个营业网点、1.3万多个专、兼职客户经理一起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流程的信贷支持。目前建设银行约有80%的小微企业业务由“信贷工厂”加工完成。
过去,国有大行少有涉猎小微企业,除了它们规模小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数量太庞大,一对一服务成本太高。
建设银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围绕“一圈一链一平台”(即商圈、产业链和政府、担保公司等增信平台)的批量营销模式。
通过先行规划,找到圈内、链内、平台内小企业客户群体的融资需求共性和共同风险特征,设计统一的小微金融服务方案;然后以商圈管理方、产业链核心企业、第三方平台等为批量营销切入点,利用这些合作方的资金及信息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并合作对客户群采用统一的风险控制方式,从而实现批量式、标准化地为小微企业办理信贷业务。这种以点带面的一对多营销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量体打造专属小微企业产品
《投资者报》也注意到,针对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的特点,建设银行相继开发了小微企业“善融贷”、“助保贷”、“供应贷”等专属产品,改变了过去银行贷款必须全部提供抵押担保的传统做法。
湖北省中百集团主要从事百货销售业务,拥有近3000家供应商,主要是小微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很难获得银行传统信贷的支持。一些大好商机因资金不足白白错过,有的企业甚至不得不依靠成本高昂的民间借贷资金维持运转。
记者了解到,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根据小微企业在中百集团的销售业绩等各类数据,设计了专门的融资服务产品“中百易贷”,为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目前已有59家中百的小微供应商获得贷款1.2亿元。
事实上,建设银行在为小微企业量体裁衣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目前,建设银行已形成“成长之路”、“速贷通”、“小额贷”、“信用贷”四大产品体系,基本覆盖了客户的各类信贷需求。
截至2013年9月末,“成长之路”贷款余额4958.68亿元,客户数51853户;“速贷通”贷款余额1007.3亿元,客户数26472户;“助保贷”贷款余额143.02亿元,客户数2719户;“信用贷”贷款余额65.63 亿元,客户数9541 户。其中“善融贷”贷款余额44.40亿元,客户数8189户。
在上述四大体系之内,建设银行又设计了40余项小微企业产品,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冲击下,建设银行早已经做好准备,为小微企业推出网上银行渠道专属业务“网银循环贷”,客户可在网上自助完成贷款申请、支用和还款,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打破了线下服务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真正做到了银行的资金支持“不打烊”。截至2013年9月30日,已累计授信客户2029户,授信金额30多亿元。
建设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为进一步优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特别是体验式需求的满意度,目前建设银行正在由单一信贷服务逐步向提供包括融资、结算、理财、财务顾问等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帮助企业逐步积累信用,为进一步缓解融资难创造条件,并通过综合定价,优化回报。■
《投资者报》记者 薛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