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是追随,不是依靠(外一篇)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追随,职场
  • 发布时间:2013-12-02 10:21

  古装电视剧里,经常能看到意气风发的小弟跪下来,向大哥一拜:“大哥,小弟这辈子,跟定你了。”

  侠客小说中,时常出现这样的句子:“跟随师父多年,行侠仗义,又学得一身功夫,好不快活。”

  文人散文里,也会看到这样的段落:“我从早年就师从大师,深受大师垂青,才有今天的点滴学术成果。”

  跟定、跟随、师从……都说明一个问题:跟对人的重要性。用句俗话来说,就是“跟什么人学什么人”。

  正是。出色的下属是由优秀的上级塑造的。上级是个“包子”,下属很难不是个“窝窝头”,即使你是一张油汪汪的“黄金大饼”,也不会被重视而端上饭桌。所以说,职场上跟对人,尤其是刚一涉足就能遇到像盛田昭夫、杰克·韦尔奇、柳传志这样的“教父”,成功的大门,定是豁然开朗的。

  许多时候不仅要看你做了什么,还要看别人能帮你做什么。如果你上错了船,即便是再出色的水手,等待你的不是冰山,就是落得与一帮无能之辈掉到小舢板上逃命的下场。

  问一声:你跟对人了吗?职场上如果能够跟从、师从对了人——职业生涯不能说一帆风顺,至少也会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有必要认真领会一下这个“从”字。甲骨文之“从”,是两个面向左面站立的人,仿佛互相跟随。

  繁体字的“從”,前后相从的“会意”更为明显了。因为两人相从意味着行走,所以,“从”下面就有了变形的“止”,也即“脚”,而在左边,又加了“彳”表示行动。其实,“彳”与“止”就是辵,也就是“辶(走之底)”,就是跟随、相从、行动的意思。

  “从”就字面来看,也明示了一个人紧紧跟从另一个的意思。切忌理解成两个人并肩站立。这个“从”,是“跟”随。

  “跟”字中的“足”为走,就是说,跟着敬仰的人走对一步,也就是一“点”,“艮”就成了“良”——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展现在前面。

  “随”字中的这一步“辶”——“走”对了,能够跟着领路人肝胆相照,披荆斩棘,该“有”的,也就都“有”了,这“有”可是“肉”啊(金文之“有”乃“以手持肉”)。

  因此说,跟随顺利时,有福同享;逆境时,同舟共济。而不是那种庸俗的“鞍前马后”,寻找“保护伞”。职场漫漫,要永远争取为那些最智慧、最卓越、最有创新精神的人工作。如果领导成功了,我们也可能取得成功。

  跟随一个好人,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坏人。但是,跟随决不是一味地依存,还要有自己的依靠——独立的精神和人格。

  协调:是技术,也是艺术

  “协调”之前,先学习一下“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

  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但还是没有准备好。会议上因为一个小问题、小矛盾,渐渐地引爆了两个部门、甚至多个部门参与进来,于是展开质问,然后是解释、辩论,随着嗓门增大,唾沫横飞,脸红脖子粗,逐步升级为争吵、讽刺、嘲笑,甚至诋毁……直到老板拍桌子才“镇压”住。但“战争”并没有偃旗息鼓,又从会议室转移到了办公室,又是一通唇枪舌战。这还不算完,晚上,残留的导火线又在酒桌上点燃,结果摔酒瓶子的,耍酒疯的,开始丢人现眼——原本是希望解决问题的,到头来“旧恨”没有算清,还添了“新仇”。

  什么原因?都是“协调”不好惹的祸。

  协调是为了协作与配合。但协作能力的培养单从个体层面上讲是有难度的,更别说扩展到群体、部门和整个企业了。而且,协作不是没有目的的寻求一致,而是建立在对彼此能力和承诺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稳定过程。仅有好的动机和意图是不够的,一个部门、团队应该对其他部门和团队有信心,允许有争吵甚至创造性的冲突。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6版)对协调的解释是,使配合得适当。部门之间、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配合,就没有企业的向心力,而配合不好的原因,就是协调得不适当,向心力变成了离心力。协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那么,有人要问了,“协调”两字里面是不是已经包含了有关“如何协调”之类的信息呀?

  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认真来看“协调”两字,就可以看出其中已经表明了协调的形式、方法以及原则等。

  一、协调的形式:

  “协”字左边是“十”,一横一竖。

  横,表示横向的协调,部门之间、班组之间、两个人之间等的协调。

  竖,表示纵向的协调,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上级与下级之间等的协调。

  会议上乱哄哄的状况,大多是因为横向之间的协调不畅,导致问题梗阻。

  二、协调的方法:

  “协”字右部为“办”,“调”字右部为“周”,合起来,就是协调要“办”得“周”全,细致,上下左右,方方面面,尽可能地考虑周详。再有,“办”字是“力”的两边两个“点”,提示做事情要巧用“力”,那两“点”讲究的是“平衡”。

  “调”字左部为“言”,说明协调离不开沟通,要多“打招呼”。有的时候要有预判,打好提前量。

  “协”字左部“十”,又是多的意思,告诫沟通要勤,成为常态。

  因为横向协调,即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之间,是企业协调量最大的工作,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有必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协调方法,例如会议协调和现场协调等要领。

  既然要“协调”,就要务实。“协”字的左部为“十”,就是多;右部为“办”,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要动员各方力量全力协调,而不是挂在嘴上,什么要认真协商啦、好好讨论啦。协调就要踏踏实实,就事论事,圆满解决。

  “协调”最切忌的就是“走过场”。具体表现在——

  一是绕。碰到问题绕着走。主要是各部门之间职能上存在漏洞,任务苦乐不均,奖惩不明,谁都不愿意把问题揽过来,并予以解决。

  二是推。碰到困难想方设法“礼让”给别的部门。这种事情常常发生在“三不管”地带,责任出现“空白”,造成推诿、扯皮。

  三是躲。碰到事情能躲就躲。这是因为机构臃肿,职位、职能重叠,人浮于事,都把问题当成“烫手的山芋”,生怕自己部门接到,承担责任。

  四是靠。碰到障碍往后靠。这是因为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结果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晾在那里,实在没辙了,把矛盾上缴,问题已成滚动的雪球,越滚越大了。

  酷爱军事知识的朋友一定知道“米格-25效应”: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可见,所谓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协调一致。

  文/老范行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