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事业单位,财务
  • 发布时间:2013-12-15 14:18

  【摘要】事业单位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份子,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实验,正在向着更加符合自身身份的方向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又走在了改革的前端。在改革中我们既要发现好的方面,作为宝贵经验继续保持,也要发现不足,找出问题所在。本文结合事业单位具体的财务工作内容,简要阐述目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 问题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成了当务之急,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不少文件以期切实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改善事业单位的发展环境。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依然任重而道远。结合具体工作,下文首先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一梳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法规制度过于框架化

  无论何时,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都是必须和必要的,只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然而,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却不时会遇到因文件规定得大而化之而产生矛盾的情况。过于简单化、框架化的规定不仅增加了不同人对同一项政策的理解和解读有所出入的可能,也加大了政策制定者解释工作的难度和工作强度,同时也容易让具体执行者不知所措或者产生抵触情绪,更倾向于靠猜测来解读文件精神或者干脆直接钻空子,最终激化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矛盾,使得文件精神的贯彻效率降低。

  (二)外控措施存在盲点

  2010年1月19日,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形成本单位收入,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文件本身出发点是非常好的,这样做能够有效维护财政经济秩序,防止各单位对资金往来票据的滥用、错用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偷漏税款行为,但是不得不说这个文件的实施还是一度给各事业单位带来了不小的困惑。对于事业单位及其上级部门来讲,不论收到经费还是下拨经费都需要具备合法的财务票据入账,事业单位原先还能够开具中央单位资金往来收据作为入账凭证,但在此办法实施之后,中央单位资金往来收据不可继续使用,开具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又会违反财政部门的现行规定;若自行制作凭证,仅能短时间应付状况,如果长期施行,难免在严肃性、规律性、合规性方面埋下隐患;如果开具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就要上交税金,而财政拨款本身就来自于国库,开具税务发票上税相当于把国库的钱又交回一部分到国库,这是极不合理的。那么,事业单位收到拨款后,不论是否开具财务票据都存在不合理性。财政部门的新旧政策衔接时产生了一个“真空地带”,事业单位身处其中非常尴尬。

  外控的“盲点”越多,事业单位的疑问就会越多,“盲目”和“盲从”的做法也会越多,这是不利于事业单位的业务的正常开展的。

  (三)预算执行进度考核标准“一刀切”

  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预算执行考核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进度进行了量化考核,规定事业单位在固定的时间节点必须支出某一比例以上的预算资金。

  预算执行进度考核能够有力的督促事业单位做事更加规律、合理、高效,避免无故拖沓、突击花钱的现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有待提高的点。事业单位所属行业不尽相同,预算执行进度的规定和所属行业的特点产生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某些行业的预算工作进行在规划的时候就可以在时间上均匀安排,或者至少能够对进度执行有充足的把控,能够靠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掌握业务的进度;而某些业务不可能达到均匀安排的程度,比如采购一些非常难寻的稀缺资源,或者特定时间才能供给的货品,或者因为天灾人祸货源地或采购地无法满足需要,这些问题都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能够决定的,不可能想加快进度就能够加快,单纯靠给财务人员肩上加担子、加压力不一定能够起到作用。预算执行进度考核时搞“一刀切”显然是不科学的。

  (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不畅

  一些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属性很强,因而财务部门很容易被领导和其他部门轻视或忽视。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必须无条件的为业务部门服务,为公益事业“奉献”,帮助业务部门实现社会价值,不应当用财务制度的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公益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援支持,长此以往,财务部门就会孤立无援,并且失去监督管理的功能,成了彻彻底底的账房。

  预算工作是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重点。很多业务部门的人会认为所谓预算只是表格中的一系列虚无缥缈的数字,这些数字只和整天和数字打交道的财务部门有关系,最好由财务部门独自去搞这个“数字游戏”,自己管好业务即可。于是,每到做预算的时候,常常都是财务部门焦头烂额,业务部门以非专业人士为由百般推脱。这样的部门之间毫无沟通和协作可言,有的只是敷衍塞责,相互拆台。

  工程项目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涉及金额一般较大,如果在财务环节出现问题,损失相当巨大。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了合同的重要性,但是仍有些人没能将合同和财务两项内容的重要性关联起来,在订立合同的时候想当然的先签字盖章让合同生效,回过头来再去研究和办理财务手续,殊不知合同本身于法可能没有瑕疵,但是在财务环节却留下了隐患。

  某些时候财务审批手续也会成为业务部门“错失良机”的理由。某项稀缺物品被列入采购清单,业务人员好不容易知道藏身何处,待在单位走完财务手续之后,却早已被他人收入囊中。事实上,这很可能不是因为财务或业务部门的经办人员的懒怠塞责导致的,也不是特意针对某人或者某件事,缺的只是财务和业务部门之间在采购之前、之中、之后的及时沟通和相互配合。(五)国有资产管理松散,内控措施流于形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事业单位成了“看报喝茶”、“清闲散漫”的代名词,一方面来讲有被人误解的成分,但是另一方面来讲事业单位的确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和国家国有资产的管理的水平直接相关,自从政府加大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处置力度,每个单位也都开始由自发到自觉的管理国有资产。但是毕竟散漫了很多年,很多职工对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不容易调动,袖手旁观的情绪比较重。某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流于表面,管理人员无心管理,职工对国有资产视而不见,档案、资产管理松散,档案缺乏科学管理的手段,资产清查连基本的频度都无法保证,这非常不利于达到会计账实相符的要求。

  内部控制,说到底就是应当制定完备的财务制度,凡事照章办理。但某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某些单位不制订制度规范,或者制订了又不遵照执行,如有违反制度的行为最后又都不了了之,导致制度成了一纸空文,缺乏最起码的严肃性。

  二、解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主管部门细化法律法规,及时调研、适时调整

  事业单位的各主管部门要细化各项法律法规。完善的法规不应当过于“简明扼要”。对于最讲究原则性的财务工作来讲,处理每项业务都应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要有问题,查阅文件就应当能够找到明确的对应点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即便无法面面俱到,也应明确对文件未能涉及到的内容的具体处理办法,以及负责最终解释的单位及责任人,这样才能避免文件制定部门内部的扯皮推诿现象。解释工作不凭主观臆断,而是凭白纸黑字的文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人为因素在财务工作中的比重。

  各主管部门要推行一项新规定,在下发正式通知之前应在一些代表性单位进行调研、试点、意见采集,如此便可以将很多问题扼杀在初级阶段。同样,对于一项实行了多年的旧规定,相关部门也应每过一段时间就调查一下其是否能够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如已出现脱节现象就要及时做出调整甚至彻底废止。对于主管部门之间职能范围可能存在的交叉,就需要在这些部门之间建立对话机制,充分考虑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定时交换意见、进行讨论,让下级部门少走弯路。

  (二)预算工作“内外兼修”

  管理预算的各级部门在预算执行进度考核标准中应将行业、季节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如确属无法进行细致时间规划的项目,则要减少不必要的节点考核和硬性标准,改用其他更加科学的考核方法。

  事业单位的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并非财务部门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每一个数字都是“肉”,真正的“骨头”还是业务,没有业务,预算根本无从谈起。预算的制定、管理、执行都要从业务部门提供业务需求开始,构成一个框架,然后财务部门根据这个框架,参考各项财务规定,有理有据的审核每一个数字,在合理范围内提供合理化建议,方能够合理的完成整个预算工作,而不是拍脑袋随性而定。所有这些内容必须在单位里和部门之间自上而下统一认识,部门之间分工配合。共同搞好预算工作。

  (三)内部控制有章可循

  积极有效地运用外部控制能够极大的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事业单位应当本着科学严谨的原则,组织员工认真消化各项法律文件规定,充分地学习和调研,梳理流程、制定规则。事业单位内部要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经过长时间的严格照章办事,使得每个成员都明白必须遵守规章制度,而后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步入良性循环。实行奖惩制度,对遵照执行制度者要奖,对违反制度者要坚决处罚。另外,要建立一个绿色通道,对于特殊情况要有应急预案,既要符合财务规定,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业务完成。

  (四)强化主管领导财务意识、突出财务的管理功能

  单位“一把手”应强化一个意识,业务和财务都是支撑单位的支柱,财务部门不是躲在业务部门之后默默支持的角色,而是通过对资金来龙去脉的全局把握和细节掌控,来理顺、管理、监督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直至最后一个环节的把关人,在任何时候都要保证财务部门的关键地位。只有高层领导认可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单位各部门才能真正紧张起来,对财务各项规定严肃认真地对待。

  事业单位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财务部门要努力取得其他部门的最大程度的支持和配合。要防止财务功能“档案”化,要积极强化财务的“管理”功能。业务部门在订立合同的时候需要在法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咨询好各方面的问题,留足办理财务等手续的时间,保守估计各方面的因素,全面估计风险,防患于未然,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让财务手续成为项目完成的稳定器而不是绊脚石。

  (五)重视财务人才储备

  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要熟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各项规定,要懂得和各个业务部门的沟通技巧。不是只要具有高职称、高职务、高学历,就能够搞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高职称、高职务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从业经历和管理水平,高学历能够代表一个人接受专业培训的水平和综合素质,但是具体到每一项业务,每一笔分录,都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都是需要悟性和经验的积累的。即使没有职称、职务、学历方面的优势,只要能够在日常业务中每日汲取知识技能,每天取得进步和提高,同时遵守财务纪律、爱岗敬业、勤恳奉献,那么这样的人才就是适合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是应该被单位当作人才留用的。

  综上所述,只有从外部和内部都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不断提升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养,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才能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促进各类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编辑:陈岑)

  高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