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技术提升无锡电视影响力

  • 来源:传播与制作
  • 关键字:城市电视台,无锡
  • 发布时间:2013-12-30 16:12

  【摘要】近年来,地方城市台在与卫视和网络电视的收视竞争中被日益边缘化,本文以无锡电视台为视点,从技术角度提出增强地方城市电视台影响力的一些设想和举措。

  【关键词】城市电视台 影响力 新技术 网络电视 传播渠道

  2013年以来,地方城市电视台的经营创收遇到了少有的困难,其中的原因有上星电视频道的冲击、新媒体对传统收视群体的分流、政策的限制以及实体经济的收缩等,有些困难是暂时的,将来会好转的,但有些趋势是难以逆转的。

  这些挑战许多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技术发展推动传媒方式革新。地方电视台曾经享受过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如在电视传播从无线为主到有线传播为主的开始阶段,也面临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如日渐强大的卫视频道和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新媒体。

  但电视节目以“内容为王”的竞争格局没有动摇。所以技术的进步同样也给地方电视节目带来了机遇,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提升节目竞争力,另一方面新的传播手段也扩大了地方电视节目的覆盖地域。只要节目做得好,还是有人看的。

  下面就运用新技术提升无锡电视影响力提几点设想。

  一.运用新技术提升节目制作水平、丰富节目表现形式

  1.建设新闻集散平台,丰富电视节目素材来源

  无锡电视节目素材来源有传统的外出采编,兄弟电视台交流,卫星节目收录,现在还可以有网络上的微博、微信、短信、QQ、手机视频,有门户网站的即时信息、BBS论坛、气象、交通监控实时画面、无线无锡手机门户等。

  这么多的信息来源传输手段可以有传统的互连网、手机网,还可以利用我们电视台专有的光纤网络、移动传输车和电信城域网等。

  地方电视台嘉宾和专家的资源有限,由于现在互联网的带宽日益加大,在大城市20M的带宽很容易做到的,它完全能满足视频数据的传送,有条件的嘉宾或专家可以在家里与异地演播室视频互动。

  建设这个互联集散平台,可以为无锡广电集团首创的“六位一体”的传播模式提供技术平台。“六位一体”即融电视、广播、报纸(原广播电视报改版为新周刊)、网站(无锡太湖明珠网站)、微博和手机(无线无锡)于一体。新闻集散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各种信息来源和传输手段,更加方便跨栏目、跨频道、跨频率甚至跨媒体的资源共享,发挥各种媒体的特长,对重要事件、重大活动播前预热、播中互动、播后热论。

  2.加快充实媒资素材,提高电视节目质量

  本地新闻、本地事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是“快餐”,可以管饱,但营养不高。许多日播类节目影响力不大,影响范围不广,向外推介的难度大。我们需要制作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有厚度的、有相当时长的富有营养的精品,让本地节目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和世界。

  节目要有文化底蕴和深度,除了要有优秀的制作团队,也需要丰富的历史素材积累,电视节目不同于文字媒体和广播,它需要一定量的画面。作为媒资这个技术系统它是已经建成了,但里面的历史素材积累得太少,一方面要做好当前节目的归档,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另一方面要抓紧抢救历史资料,同时随着媒资素材的与日俱增,要重视入库素材的编目和管理,完善各项制度,提高媒资系统的响应速度,改善查询的方便程度。

  3.充分发挥大屏功能,丰富节目表现方式

  大屏有着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主要应用在电视演播室中。大屏的初级应用是将大屏作为一个背景,它的输入可以是传统的字幕机、非编,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切换台特技输出。较高层次的应用是把大屏作为全媒体演播室的核心,根据节目要求,定制它的画面显示以及与主持人的双向互动方式。它的输入端连接的是带有实时渲染功能的包装机,辅以连接各种信息来源的数据接口。主持人可以解读大屏上的画面、文字、数据,与大屏形成双向互动,后台数据经审核后实时更新。通过大屏的画面和主持人的解读,观众更详细地了解到新闻事件以及背景信息。

  4.采用虚拟演播室等电视技术,增强节目表现能力,提高节目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虚拟演播室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电脑生成的背景与主持人之间的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虚拟演播室系统用软件来生成背景和道具,它可制作出实际不存在的或难以制作的场景,并可以在瞬间改变场景,可以制作出真实演播室无法实现的效果,其空间不受物理空间限制,摄像机可以以360゜旋转;还可以引入大量虚拟特殊环境与道具,因此可创作出更丰富、更吸引人的节目,使导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间、空间和道具制作方面的限制,获得了更大的创作的想象空间,能够以低廉的成本产生新奇的视觉效果。另外,由于场景的制作、修改、保存等都在计算机上进行,制作和更换电子布景快捷简便,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提高演播室的利用率等。

  二.运用新技术增强节目互动性

  1.利用微信、微博、短信、二维码、网站新闻、社交论坛增强节目互动性

  微信、微博和短信的互动既可以在制作环节加入,也可以在播中后和播后运用,技术方式既可以通过计算机VGA输出转SDI接入传统电视屏幕,也可以与SP提供商合作,直接将相关数据接入后台专用工作站,供栏目直播时实时审核、实时展示。电视各栏目组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账号与观众互动。

  2.发掘网络字幕机在宣传和预告方面的作用

  电视屏幕的每一部分都很珍贵,需要予以充分利用,我们的自办栏目可以充分利用屏幕的四个角和一条边,向观众提供丰富的信息,为在播和待播节目作不间断的宣传。但我们的影视剧中屏幕的四我一边开发得不充分,信息量不够。随着观众收视体验要求的提高,在节目之外插播长时间的广告会增加观众的抵触感,我们要重视不占广告时长的时段,利用它做一些观众互动、公益宣传、节目预热和剧场冠名等。

  3.充分利用“无线无锡”增加节目互动性

  《无线无锡》是无锡广播电视台(集团)重点打造以新闻资讯、社交娱乐、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广播电视特色的无线应用客户端,全面支持iOS与Android系统的各类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一期客户端版本先期推出了新闻、专题、政务、直播、点播、图览、报料、公交、路况、阅读、微博圈、天气、旅游和票务共十四个功能版块,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了涵盖各种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在内的全面信息和服务。

  由于它是我们集团开办的移动门户网站,本台的栏目可以和它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可以要求定制一些其它网站无法提供的服务。栏目播出时可以出现直接连接到“无线无锡”中栏目的二维码,观众可以直接进行在播话题互动,往期栏目点播和评论,下期栏目话题设置和投票等,如果手机没有安装相应的客户端,则可以自动下载“无线无锡”,不仅扩大“无线无锡”的用户群,而且可以增加观众对栏目和网站的粘性,使网站和电视节目生产做到双羸。

  三.利用新技术增加节目传播渠道

  1.加快布署无锡电视节目进入网络电视的传播渠道

  通过互联网包括3G和将来的4G移动互联网提供视频内容和应用,是一个发展趋势,营销广告在互联网方面的投放快速增长,作为缺乏上星频道和有线电视全国覆盖资源的地方城市电视台,网络电视给我们带来了机遇。现在的网络电视资源有各地的IPTV播出平台,CNTV、PPS、PPTV、皮皮网、优酷等。许多新兴IT公司认识到网络电视的巨大潜力,纷纷推出网络电视机顶盒,市场畅销的有小米盒子、乐视无线网络电视机顶盒、苹果无线网络电视机顶盒、海美迪无线网络电视机顶盒、美如画无线网络电视机顶盒等。电视盒子使用的方便性、网络内容的丰富性、节目播出的双向互动性,致使大量传统有线电视用户转向了网络电视。

  以本地有线电视传播为主要渠道的地方电视台面临巨大压力,加快重点频道或栏目进入这些网络电视平台,及早布局占据有利的频道已经刻不容缓。

  2.改进无锡品牌栏目在“无线无锡”移动互联网的表现形式

  精做重点栏目,使之不仅可以整栏目点播,还可以进行板块点播和条目搜索,不仅提供视音频播入,还可以配发文字、图片、花絮,增加微博链接,微信互动等。我们把加强栏目与“无线无锡”的深度融合作为无锡电视节目进军互联网络和移动消费群体的突破口。

  3.定制适合网络传播的节目表现方式

  进军计算机互联网,进军移动互联网,除了要有观众喜爱的节目之外,对节目的制作要求也会有新的要求。首先节目的表现方式要适合网络用户的收视特点,如果是手机用户,那它的特点是屏幕小,一些家庭电视机上能清晰看到的文字在手机上可能会看不清,最好能对栏目的字幕等内容进行重新编辑。如果是移动用户,可能他的收视时间比较零碎,最好将节目适当分段,自动连续播出,传统的以大栏目为一个板块的节目可以二次编缉成以小栏目板块为单位或以新闻、事件条目为单位。另外相应的广告播放也要有相应的改变,一次播出广告的时长要短,节目中尽量少插播占用时长的广告,可以重视广告标识和冠名的播放,也可以在收看暂停时播出静态广告等。

  4.及时开播高清电视频道

  高清电视是传统有线电视擅长传送的节目,也是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大力推广的项目。现在的网络高清电视的收视效果同有线电视高清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无锡当前已经有30万高清电视机顶盒用户,收视人群不小,由于高清机顶盒用户每月要额外增加收视费,所以收视人群的层次相对较高,是电视广告的优质客户。建议继续加大高清机顶盒推广力度,希望丰富的、高质量的高清节目吸引更多的观众回归有线电视收视。

  无锡作为全国首个获批高清电视频道的地方电视台,按时、高质量的开播不仅具有示范效应,也具有经济效益。

  电视的竞争本质上是节目内容的竞争,其次才是技术的竞争,技术和营销策略运用的好可以提高节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覆盖人群,这些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必夸大。城市电视台由于受到传播手段和覆盖范围的限制,其竞争力、影响力的提高更多还要看节目的质量,看它能否接地气,有人气,能否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这需要广播电视技术工作者和电视传媒人员共同努力,以提高城市电视台的影响力。

  周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