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最“中国”的城市?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扬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02 09:00
人们已经提出了超过4000种有关文化的定义和分类,但这丰盛本身是否能滋养枯涸的心灵,使它超脱日常的纷扰,清除狭隘的偏见,还是很值得怀疑的事
随着隋炀帝和萧皇后合葬墓的出土,江苏扬州市的关注度大幅上升,而这也成为了2014年大运河申遗的重要砝码之一。
与此同时,“扬州---最中国的城市(Find China in Yangzhou)”,这句针对国外游客提出的一句宣传口号,也引发了关注。
“杨勇”真的发现了“杨广”?
舆论热炒的开发商杨勇发掘了隋炀帝墓的消息,实际上只是一个流传于坊间的“段子”。杨勇虽确有其人,但也只是个这个地块的项目经理。真正的幕后“功臣”是认真负责的考古队工作人员。
2013年春节前,春寒料峭。考古所的技工老吴有事没事就要跑到工地上转一转,也就是位于扬州城区西北部西湖镇的一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地。推土机早已将那里的村庄推成了一片废墟,周边的别墅工地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某一天,老吴偶然在瓦砾堆中发现了疑似墓砖的东西。他急忙给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汇报,经过初步分析,专业人员认为此处应当是隋唐墓葬,并在3月启动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将发现的两座墓葬定为M1、M2。
4月11日,考古队工作人员在M1中发现了一合墓志,一句“隨故煬帝墓誌” 表明,这里很可能就是隋炀帝的最后安葬之所。
经历了半年多的考古发掘和专家论证,2003年11月16日,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正式宣布: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与萧后合葬墓。
不亚于专业考古和文博人士的热情,网民们也在热议关于隋炀帝墓考古的消息。多家媒体以“隋炀帝墓的开发商老板名叫杨勇”为题发文,《新华日报》微博证实:“隋炀帝墓所在地块,开发集团总经理真的叫孙勇,其副总经济师名为杨勇。”
为何网民会对一个开发商如此津津乐道?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立即假拟隋文帝诏书,赐死兄长(前太子)杨勇,勇被追封为房陵王。网民们由此感叹“君子报仇千年不晚!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扬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樊余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是坊间的笑谈,其实发现墓葬更多要归功于扬州在城市发展中的‘考古前置’方略。曹庄的位置,处于‘甘泉—杨庙战国至五代墓葬埋藏区’的范围内。我们一直盯着,不然直接推平了都不知道。”
据本刊记者了解,隋炀帝墓所在地块的地势略高于四周。上世纪80年代,村民住宅破坏了原地形地貌。村民的房子甚至直接建到了墓室上。当时老百姓的粪坑直接打到了隋炀帝的墓室里,几乎占了墓室的一半,而且离墓底只有50公分。墓室里积水非常严重。
跨越千年的“巧合”与“运气”
村民们的粪坑最终没有破坏隋炀帝的墓室,并让一位负责任的考古队员发现了墓砖,甚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酸性土壤中奇迹般地保留了部分尸骨与牙齿……如果说这些都是“巧合”的话,那么对于正处于大运河申遗关键时刻的扬州来说,隋炀帝墓的意外现身,称得上是这个城市的“运气”。
此前,扬州已经有一座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大学士阮元捐建。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隋炀帝陵经过多次整修,成为扬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并于1995年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的一位专家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知道阮元所考证的墓应该不是隋炀帝夫妇最终下葬的地点,但由于一方面无法排除是否隋炀帝多个下葬点之一,另一方面当地也希望能够有一个隋炀帝墓的“实物”,因此“伪陵”才得以保留了多年。
《瞭望东方周刊》发现,在已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大运河申遗文本中,扬州共有16个遗产点、河段进入首批预备名单,之所以没有将阮元所考证的炀帝陵列入,现在分析来看,也是这个原因。
阮元曾亲自定下了八个字,作为自孙辈起的排行:“恩传三锡,家衍千名”。现任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正是“三”字辈后人。“我为扬州人感到高兴。京杭大运河,扬州虽然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但能够作为申遗牵头城市,足见其重要性。而真正的隋炀帝墓现身,更加佐证了扬州这个城市在大运河申遗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樊余祥说:“有人开玩笑说大运河申遗当前,隋炀帝‘助阵’,虽然这是玩笑话不严谨,但确实是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隋炀帝是中国大运河的修造者,申遗文本没有将其列入是因为当时没有非常确定的相关遗迹。现在,有了隋炀帝墓葬实物作证,应当增补列为重要遗址。”
不应为旅游重建隋唐城
隋炀帝墓尘埃落定引发扬城旅游业内人士热议。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帝王旅游资源已经成为各地争夺的对象,帝王陵寝作为一种独有的不可复制的旅游、文化资源,扬州必须用好这块“金字招牌”。进而提出了“重现炀帝下扬州盛景”、“打造隋唐城”等方案。
而在2013年8月,《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扬州旅游业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将旅游业作为扬州永久性基本产业,树立‘城市即旅游’的发展理念。”
南京大学教授张鸿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瘦西湖、个园、何园胜景,以及双东开发,都是扬州明清文化的体现。而扬州隋唐文化更为炫目,遗憾的是没有多少旅游体验。”
那么规划一座“隋唐城”,是否会成为扬州发展旅游产业的选择?
《瞭望东方周刊》从扬州市多个部门了解到,目前确实没有相关的规划正在编制中,多位负责人明确表示:“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保护规划仍未出台,暂时不可能有开发的计划。”
在阮仪三看来,为了旅游重建隋唐城肯定是错误的。扬州作为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少有的几个认真做保护,并且做得比较好的城市,应该不会走这条路。
“在中国,有十几个‘西湖’,瘦西湖的景观环境保护得最好,乾隆皇帝当年在瘦西湖看到的景致,今天现代人还是一样看到了;有十几个城市在重建古城墙,扬州虽然有明城、清城、甚至汉城和宋城的遗址都保留了下来,但都是给老城墙做好防护,原样保留下来,并没有在原址上重砌,让人们真切看到了城墙遗址的样子。这都说明这个城市对待历史的态度是正确的,采取了历史文化保护应有的方式。”阮仪三说。
阮仪三向《瞭望东方周刊》表示,“每次在外演讲,提到城市景观环境保护,我就建议他们学学瘦西湖,提到历史街区的保护,我就建议他们学学双东。”
然而,扬州找到了“保护”的路径,却在“开发”上面临困难。瘦西湖的门票经济一直以来遭遇外界诟病。“一家四五口玩瘦西湖光门票就要上千元,这个消费的确过于贵了,但客观上看,瘦西湖这类传统观光型的运营养护费用过高又是现实。暂时仍缺乏好的解决之道。” 扬州市旅游局信息中心戴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3年8月28日,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在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上也指出:“扬州的旅游资源很多,但旅游化的资源不多。资源旅游化,不等于商业化,怎么样把旅游资源旅游化,这方面要做的文章很多。”
如何去扬州找到中国
“扬州---最中国的城市(Find China in Yangzhou)”,是扬州针对国外游客提出的一句宣传口号。与此同时,扬州的这届市领导班子也在对内宣传时提出了“建设世界名城”的思路。
从历史来看,扬州与世界的“勾连”十分丰富。仅就申遗来看,扬州就有三个项目在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除了作为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之外,瘦西湖与盐商园林文化景观已作为单独申报项目重新进入国家文物局新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外,扬州还与广州、宁波等八个城市一起,正进行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项目。
然而,对于这座即将迎来2500年周年的历史名城来说,知名度与美誉度从来就不是这个城市所稀缺的,如何将这些历史资源的积淀,真正转变为现代城市的“吸引力”,才是难点。
“雕版印刷、扬州炒饭、扬州园林……能够被世界所了解的扬州特色有很多。”戴兵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但是,如何将游客,尤其是境外游客吸引来到扬州,现在看来却并不容易。
据江苏省旅游局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3411.56亿元,增长了11.5亿元,其中国内游客接待量增加了8.7%,境外游客下降了12%。
“交通兴,则城市兴”。城市的振兴,其核心是不被时代最主流交通运输方式的主干线边缘化,扬州的兴衰史,不仅深刻地诠释了这句话的精髓,也是其他城市的缩影。
“扬州是一座通史城市,汉代兴盛,隋唐鼎盛,明清繁盛,但近代却落后了。固然跟战争有关系,因为扬州历代一直处于交战前沿,城市破坏严重。但根本上,还是清晚期之后,铁路兴起,运河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从江苏来看,扬州就被苏州替代了。”樊余祥说。
由于扬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没能搭上京沪高铁、沪宁城际的“高速列车”,只能看着昔日的“小兄弟”苏州、无锡、常州进入高铁时代,并快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戴兵说:“镇江高铁站到扬州半小时,我们就把它当作‘扬州高铁南站’。我们考虑的是,宁杭高铁、京沪高铁的开通,在落地自驾游方面能做一些什么工作。因为来南京的游客也会分流到扬州来的。”
他透露,2014年扬州的旅游营销工作,就是“抓住高铁南京、镇江、上海虹桥站纳入,争取更多的分流游客”。
据《瞭望东方周刊》了解,扬州目前正加快推进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连淮扬镇铁路和京沪高速南延过江等项目,并加快与苏南地区的融合速度。
航运方面,扬州泰州机场也正在申请开通直飞台湾的航线。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蒋芳 | 扬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