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手机实名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09 13:55
各部委联手打击手机淫秽色情信息的行动还余热未尽,今年2月初,有媒体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手机实名制终于要来了,政府今年4月份将正式启动手机实名登记制度,中国联通集团甚至就此事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分公司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控制由代理商销售的号码等,以保证相关政策出台后各地能够顺利执行。随后,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都对此消息表示否认,称目前并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看来,全面实现手机实名制的时机尚未成熟,若要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还要有一番博弈和酝酿。而现在,挡在手机实名制前面的究竟是什么?实名制是否能成为治理垃圾短信的灵丹妙药?后手机实名制时代的世界是什么景象?
手机实名“有名无实”
所谓手机实名制,是普通的用户到运营商或者户网运营商入网的时候,必须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提供自己的有效信息,今后所有用户在入网时都将按真实身份登记。
其实,早在2005年末,原信息产业部就表示要在2006年把手机实名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当时的手机实名制已然实施在即。然而,时至今日,热议了多年的手机实名制仍没有具体的落地时间表。近日,随着对手机信息管理力度的加大,手机实名制再露端倪。
2009年年末,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深入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方案提到:手机实名制工作任务的第二阶(2010年的1至9月),基础电信企业要采取各种优惠措施,鼓励用户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等信息进行实名登记和补登记,逐步提高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的比例;第三阶段(2010年9月至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加快立法进度,力争在2010年底前出台《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为全面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实行手机实名制并非无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第6条),并明确不得“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第59条)。
为何手机实名制之路如此坎坷呢?有业内专家认为,“实名制”本身是个体自由与公共利益长期博弈的结果,是公共管理政策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要让身份底线成为犯罪的防火墙得有两个前提——社会必须自觉准备好处理庞大的信息、支付额外成本的能力,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必须自觉负担烦琐的程序成本和退让个人隐私领地。而这也就是目前手机实名制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运营商徘徊
作为手机实名制实施的重要主体——电信运营商来说,首先要面对手机实名制所带来对的其执行力的考验。而大规模的投入且短期难以实现收益让运营商少了几分动力。
其中,用户数据的建设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目前虽没有具体的数据,有专家分析,手机非实名登记(预付费)用户数至少一半。事实上,运营商对于庞大的用户数,进行实名登记和实名核实的支撑能力有限,在政府相关法律法规不成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标准和审查方式不确定的情况下,靠运营商的一己之力难以承担。
电信专家陈金桥曾在采访中表示,运营商需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包括后台系统的技术改造、营销渠道的改进、与公安部备案系统的协调等等,这无疑需要企业增加投资。另外,手机实名制将会带来SP领域的大洗牌,那些以短信群发业务为主的SP在实行手机实名制后将无以为继。
尽管实行实名制要应对用户离网、系统改造、营销模式改造等问题,但是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并不意味着,手机实名制一定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
在跟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里,就存在着机会。Frost&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王煜全这样分析:手机实名制有助于运营商对用户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实名制更多的是与后付费结合,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良竞争,而运营商也知道了自己有哪些用户,并认真地经营这些用户,从而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用户爱恨交织
手机实名制的另一个参与主体——用户,实施的困难来自于对其的认同,其中,受到普遍关注的就是隐私和安全问题。
一方面,垃圾短信和手机诈骗的骚扰让用户苦不堪言,用户希望通过实名制来对此类行为有所遏制,另一方面,用户也担心手机实名制会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甚至更加“不安全”。
“假身份证问题由谁来审核?盲目对2亿手机用户进行实名登记,劳民伤财。只要有万分之一的人使用假身份证取得手机卡,垃圾短信照样还会满天飞。重新登记的价值又何在呢?”有网友担心骗子们都穿上“马甲”。
“银行账户不是实名制了吗?利用银行漏洞的犯罪杜绝了吗?骗子公然开设银行账户诈骗钱财,一样很难追查。实名制不是包医百病的良药,还是要多考虑下为好。”还有网友认为,如果每个手机号码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人”可以方便追查,那“网络老鼠”要通过拨号器骚扰用户就很难不被发现。“办理实名制手续是否便利,也是手机实名制能否迅速推广的关键问题。”陈金桥认为。
赢得用户的积极支持,获得用户的信任,才能在全社会大规模推广手机实名制。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和运营商恐怕要吸取打击短信“黄段子”的经验,在完善标准和明确执行者之前,让用户从内心接受和支持。
后实名通信时代
实名制的初衷毕竟是保护广大用户的公共利益,打击垃圾短信等非法活动,用户在这方面与运营商和相关管理部门可以说有着切肤之痛。
在其他领域已经实行的实名制也对手机实名制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用户对手机实名制其实并不抵触,反而是担心居多。而这就需要通过立法明确查询主体、监控查询过程、公示查询结果,并且规定不当透露用户信息的法律责任,把公共利益和私人权益和谐统一起来。
手机实名制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毕竟是未来通信的趋势。它涉及的不仅是打击垃圾短信问题,在后实名通信时代,手机实名制带来的商业机会更值得运营商去思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