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最爱——体感游戏

  80、90后的小伙伴们大多曾有拿着手柄在电视上打游戏或握着鼠标在网游中厮杀的经历,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游戏方式———体感游戏已成为用户的新宠儿,它可以不用任何控制器,仅用肢体动作就能控制游戏里的玩家,让用户更真实地遨游在游戏的海洋中。

  体感技术的快速发展令各式“体感”设备不断推陈出新。除了经典的任天堂Wii外,微软新一代Kinect堪称一个代表。它相当于一台不用控制器的3D体感摄影机,具有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社群互动等功能。虽然Kinect让无数人翘首以待,殊不知这个创意在1989年就有人开始着手实现了。

  平衡体感设备的起源:Roll&Rocker

  相信在20多年前,所有人第一次见到Roll&Rocker这款游戏控制器时一定会感到非常惊奇。它的外观是一块四边略成圆弧形的平板,背面呈三角形。玩家需要站在这个倒转的金字塔上,努力控制平衡,同时利用不同的倾斜角度来控制游戏中的角色。这种玩法是不是觉得很眼熟?没错,现在大红大紫的WiiFit平板就是这款设备的继承者。

  尽管Roll&Rocker在20多年前就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体感技术理念,但它在技术上实在糟糕透了。首先是外形设计失败,玩家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控制自己的平衡,一不小心还可能摔到地上导致受伤。其次是控制效果不好,灵敏度差。不过Roll&Rocker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为日后WiiFit的开发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数据与实例。

  耳机、光枪、麦克风三合一:LaserScope

  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游戏软件商之一Konami在1990年推出了一款创意十足的FC控制器“LaserScope”。LaserScope吸收了当时军用战斗机的头戴式瞄准器理念,将耳机、光枪和麦克风这三种功能集成于一体。玩家只要转动头部就能完成瞄准动作,而开火则用语音控制。

  然而,LaserScope的实际使用效果与它科幻的外形并不相称,所谓语音控制也基本属于有声音即可,并不能真正识别语音内容,且瞄准的精确度也不高。

  光枪进化版:Super Scope

  Super Scope是超级任天堂主机的一款光枪射击游戏控制器。它不同于传统的光枪造型,外形以肩扛火箭发射器为蓝本设计,视觉效果更威猛。

  技术上,Super Scope脱离了传统光枪的有线连接模式,改用了类似现在Wii所使用的无线红外感应技术。使用时需要在电视机上安置一个接收器,SuperScope的本体则需要6节5号电池驱动。

  思维控制:Atari Mindlink

  用思维控制游戏,估计很多玩家都有这个想法。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科学家为此日夜奋斗。不过早在1984年,Atari就曾计划推出一款号称可以依靠思维控制游戏的周边产品。

  Mindlink是Atari计划在Atari2600上推出的一款游戏控制器。这款像头带一样的古怪设备号称可以直接读取你的思维,然后控制电视上的游戏角色。如此科幻的设备为何会归类到体感技术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该设备的真面目只是一个眉头检测仪,当你的眉头产生了活动,就能触发该设备。

  理念超前的体感手柄:Power Glove

  Power Glove是任天堂于1989年推出的一款FC游戏控制器。这款控制器的设计理念可以说是跨时代的,通过感应放置在电视机上的三个红外发射头可以检测到玩家手臂的活动方向。玩家只需移动手臂就能控制游戏里面的角色活动,攻击等操作则靠感应手指活动来进行控制。

  这款控制器虽然理念超前,但当时的技术无法对该创意提供足够的支持。最后手套控制器在玩家心目中除了很帅以外,没有留下更多的好印象。多年以后,任天堂的Wii 手柄继承了Power Glove的衣钵,终于让人们真正体验到流畅的体感游戏感受。

  全身体感运动先行者:跳舞毯

  跳舞毯的技术源自Konami在FC上推出的《家庭训练机》系列,而真正让它大放光彩的游戏是同为Konami推出的《DDR》系列。《DDR》系列的爆红,让跳舞毯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千家万户。除了作为游戏主机与PC上的游戏配件,国内的山寨厂家还开发出了自带游戏的跳舞毯。

  这类游戏控制器其实并不拘泥于某类游戏,因为只要愿意,可以做出与手柄同样多的按键,按键的位置安排与功能可以随不同游戏而变化。在使用此类游戏控制器时,玩家会被迫进行全身活动。

  文珍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