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于山 意溢于海——浅析作文如何做到感情真挚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饱满的情感很难打动读者,只有以丰富的情感为基础,才能使文章具有内在的魅力。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写自己经历的事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产生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只有触动了内心深处,才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

  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作者看到了母亲工作的恶劣环境与辛苦程度,知道母亲那一元五角钱来之不易,是母亲用自己的青春换来的。文章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之举,只有儿子简单的行为和母亲纯朴的话语。

  善于渲染氛围

  生活中的一些寻常琐事并没有特别之处,但如果能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在叙事之初就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则有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看到父亲翻月台的背影流泪了,读者也流泪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效果?这是由于渲染铺垫的作用。没有前文对家中光景惨淡、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的描述,就不可能产生这么感人的背影。

  细微处见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能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张洁在《拣麦穗》一文中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卖灶糖的老汉形象:

  ……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这里“葫芦样的头”、“白发”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使老汉的模样跃然纸上。

  巧用情感载体

  日常生活中,能蕴蓄人们真挚情感的实物载体有很多,可以是长江、故宫,也可以是小巧的文具盒、精致的书签,抑或只是一片枫叶、一张旧照片,只要能引发情感的波浪,都可以借以为媒,写出好的习作。

  鲁迅珍藏的《山海经》寄托了鲁迅对保姆阿长的无限深情;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中贝尔曼画在墙上的那片叶子更是生命的载体、精神的永存。

  总之,要写出感人至深的佳作不是易事,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细心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生活素材,掌握一定的文章写作技巧,就能写出好文章。

  徐朝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