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观北极“领土争端”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北极,领土
  • 发布时间:2014-02-24 12:41

  在宣示北极为本国领土的理由榜上,加拿大又添了一条:“北极居民”圣诞老人是加拿大公民。

  这句话出现在加拿大2013年12月提出的北极主权要求中。类似的“抢北极”行为在过去60年中出现过很多次丹麦曾设立“北极大使”,而俄罗斯曾在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底插上国旗。

  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俄罗斯,还有环北极的北欧国家,是“北极争夺战”中传统的几类参赛选手。但现在,想接近北极事务的国家越来越多,包括中国。

  为什么要争夺一块表面看只有冰的区域?美国地质研究局发现,北极地区待开发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3%和30%;对于美、俄、加三国来说,北极还是天然的条件优越的军事基地。

  这些利益相关国,“勾兑”北极事务的组织是北极理事会,北极理事会的成员有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芬兰、瑞典、冰岛和丹麦。该组织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划分各国在北极的领地,以及决定捕鱼权的归属,简单来说就是分北极的蛋糕。因此,北极理事会也被称为“淘冰潮俱乐部”。

  从2007年开始,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的临时观察员国,并争取成为正式的观察员国。有报道称,俄罗斯不同意中国加入,而加拿大害怕北极理事会扩大会使其像欧盟一样,“各国之间协渊越来越困难,理事会议程主题变得不明确。”

  扩大化还是发生了。2013年5月15日,包括中、日、韩在内的六个国家获得了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资格,现在,获得这一资格的非北极国家有12个。

  不过,观察员国的权力与成员国相差甚远观察员国没有投票的权力;他们可以列席北极理事会的会议,但不能独立提出提案,想要提提案的话只能经由八个成员国之手;在北极理事会的任何一个项目中,来自观察员国的资金支持都不能多于来自成员国的,除非得到理事会高级官员委员会的特别许可。

  对于中国加入理事会的理由,美国《大西洋月刊》的文章分析说,中国积极参与北极事务的理由跟能源和军事都没什么关系,而是为了捕鱼和航道。

  捕鱼业是中国的重要产业,而原中国驻挪威大使唐国强曾撰文说,北极的新渔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蛋白仓库”。今年早些时候,北极国家正在酝酿一项协议,在科学家评估北极鱼类储量之前,禁止在白令海峡附近捕鱼。《纽约时报》指出,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保护鱼类柄息地,而是为将来管理商业捕鱼行为做准备。这给了中国必须参与制定规则的理由。

  航道是另一个原因。在过去的两年中,超过50%的北极冰盖融化,这比大部分气候研究者的预测模型要更快。这样下去,北极将变成可以航行的海域。如果将来能够使用北极航道,中国到欧洲的航海距离将从2.4万公里缩减为1.3万公里左右,将近一半。

  正因为北极涉及各国的利益,现在还有更多国家排着队成为观察员国,国土一点都不靠海的蒙古国也在其列。

  (费凤华《壹读》)

  文/徐冉、孔令钰 责编/天翼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