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朝鲜动画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朝鲜,动画
  • 发布时间:2014-02-24 13:22

  国外动画师眼中的朝鲜

  已经从纪录片中了解到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一切,但和所有外国人一样,加拿大人德利斯勒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这里的与众不同依然让他惊讶不已。

  机场不算大,除了跑道尽头停放的两架苏联时代制造的伊尔-62客机外,该国唯一的国际机场里,只有一辆摆渡车缓慢驶来。视野的空旷让机场候机大楼上方的领袖肖像愈显庄严。

  只有同机来朝的外国人为这里增添着新的热闹。作为地球上最后几块商业处女地之一,新世纪以来,不少国外的企业家嗅到了这里的机遇。几十年积压的需求存量,让这里成为了稳赚不赔的商业宝地。德利斯勒所在的这趟班机上,就有来白德国的矿泉水商、法国的电信服务商和意大利的建筑工人。

  但德利斯勒此行却不向朝方兜售商品和服务。作为一名动画制作人的他有求于朝鲜,他是来采购朝鲜的动画制作服务的。

  一个叫4-26儿童电影工作室的制片机构能满足德利斯勒的大部分需求。坐落于平壤市中心金日成广场旁一栋15层的白色大厦里,白1957年成立至今,这家工作室已经走过了55个年头。

  没有资料告诉我们这家工作室最早的名称是什么,但它的名称4·26,其实代表着朝鲜在动画制作领域的难酬壮志。根据凤凰卫视提供的资料,1985年4月26日,朝鲜原最高领导人视察这里时提出,要提高朝鲜动画产业水平,力推朝鲜动画向国际化、向海外发展,工作室的正式名称因此得名。

  德利斯勒本人受聘于法国一家动画公司,而4-26则将在德利斯勒带来的动画创意和原型设计的基础上,完成具体的动画制作环节。法国是朝鲜在动画领域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1989年,法国动画大师何内·达路的《甘达星人》就是在平壤完成了大部分的制作工作。4·26的规模让德利斯勒诧异。法国的动画工作室一般不大,即使比较成规模的也只有几十个人。而在这里,1500人编制的4-26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动画工作室。

  可贵的是规模并没有降低4·26员工的工作品质。这里大部分员工毕业于培养朝鲜社会所需最顶尖艺术人才的大学——平壤艺术大学,很多员工甚至具有博士学位。

  在平壤人看来,在4·26工作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4·26员工每个月能得到3000 - 5000朝鲜网(1朝鲜圆约合0.0073元人民币)的工资,超过平壤平均水平近一半。

  更让平民羡慕的是这里的员工可能享有的“自由”。与国外厂商签署制片合约后,4·26的合约官员有机会去海外“学习业务”。朝鲜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不遗余力,据《世界新闻报》消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工作室刚成立时,朝鲜就曾经选派优秀的动㈣技师去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学习。

  可惜今天有机会去海外进行合作项目的员工大都是不直接参与动画制作的中层管理者,这让一线的动漫绘图员有时无法领会漫画中的异国情节,作品因此不得不多次返工。德利斯勒此行也有督工的目的,好在这里的员工基本功扎实,对于返工也任劳任怨。

  有个叫小金的画师让德利斯勒印象深刻——不论在法国还是加拿大,他还没有见过其他人用Photoshop(一个美术制图软件)能够如此娴熟。

  亲身指导几次后,这些法国动漫中的“朝鲜”痕迹不再明显。德利斯勒曾告诉媒体:“能看得出来,这些动画师确实懂得怎么画动画,而且是真的了解。他们应该研究过许多西方的动画经典,比如《猫和老鼠》。”

  世界一席之地

  不同国家的动画画风往往迥异。欧洲动画笔触细腻,只是市场稍稍狭小;好莱坞动画色彩明快,制作过程中还经常运用到前沿的计算机技术;日本动画则更像精心打造的料理,作者细致的心思往往融入在画面的每一点细节中。

  而朝鲜,制作世界各地各种风格的动画似乎都不在话下。

  在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列表上抹去之前,美国法律规定美国公司不得与朝鲜发生直接的经济往来。所以当《亚洲时报》爆}《忍者神龟》、《狮子王》等风靡全球的美国动画背后都有朝鲜制作团队支持时,舆论哗然。原来,美国一直采取外包的动画制作形式。迪士尼等本土厂家负责的仅仅是上层的动画剧本和人物形象设计,有时再绘制一定数量的关键帧,把其他的制作环节都交由海外企业处理。

  韩国曾经是美国动画重要的外包方。首尔动画中心的一位官员曾经对《亚洲时报》说,在过去,迪士尼等美国厂商对韩国的动画外包,不仅培育了韩国的动画产业基础,同时也锻炼了一大批动画制作人才,直接促成了韩国动画的起飞。

  但上个世纪末,韩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员工工资上升,原本外包工作中大都是一些需要大劳动量的工作,如上色、补间动画等,变得非常不划算。因此,韩国公司往往将订单二次转包,朝鲜公司白然成为首选。

  中奈舜(尼尔森·申)是韩国AEON动画设计公司的总导演,他补充说道:“《狮子王》是一部迪士尼电影,但如果是迪士尼的欧洲公司,而不是美国的迪士尼公司与朝鲜公司合作,那就不算是一家美国公司在与朝鲜企业做交易。”

  而朝鲜自己却并不满足于简单的代工,甚至二次代工这样的幕后角色。4·26工厂在国际业务中逐渐开始采用SEK工坊的名字,试图接轨国际,进入附加值更高的创作环节。

  2005年,朝鲜和韩国合作推出了一部动画片《春香传》,它脱胎于历史上堪称东亚三大巨著之一的同名古典小说。这让外界终于能够一窥朝鲜白身的制作实力。《亚洲时报》网的网友评论说:朝韩两国虽不能统一,但一起看同样的动画片也很好。

  申奈舜也不得不承认,朝鲜动画师的作品画面丰满,透视感好。虽然韩国的工作室在硬件配置上略胜朝鲜一筹,但SEK工坊可怕的生产能力,不仅是他的公司难以望其项背,也应当引起世界任何一个动画公司的重视。

  SKE每年的2D动画产量已经达到3000分钟,而3D动画也已经达到700分钟。这相当于100集30分钟的动画剧,外加7部100分钟左右的动画电影。

  朝鲜人的学习热情更让对手敬畏。在鹿特丹工作的外包咨询顾问保罗·泰加向《亚洲时报》记者展示了一张和朝鲜工程师的合照。他认为,不仅仅在动画界,在整个信息技术业界朝鲜都在全力追赶着世界主流。尽管在国内,朝鲜的手机几乎没有信号,可朝鲜自主开发的手机应用、游戏,甚至银行系统软件,在中东已经获得了大量客户。

  美国动画职业评论网将SEK评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100家动画制片厂之一,排名第85位。它评论道,尽管SEK地处朝鲜这样一个强硬、神秘的国家,但它的动画作品却显示了这个国家的温柔一面:“虽然从动画原创数量而言,SEK制作的动画依然是有限的,但它的影响却是没有国界的。”

  能看好朝鲜动画吗?

  你一定还记得那组名为“朝鲜画家笔下的北京”的组画。

  在朝鲜画师画技精湛的笔下,熟练的海报语言精准地勾勒出北京最现代建筑物的逼真形象——钢筋骨架在空中斜交并支撑着的是央视大楼,而蓝色聚酯薄膜泡覆盖的也确实是水立方。

  可朝鲜画师笔下的“北京人民”却是另一副面孔:身着青灰色的旧中山装的男士和涤纶粉色碎花连衣裙的小姑娘,正走在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上,而路边的工厂在创造生产的同时也坚持不懈地排放着滚滚浓烟——这就是朝鲜画师笔下的美好生活。

  这组海报的“始作俑者”是英国《卫报》。《卫报》记者将北京代表建筑物的画面形象告诉朝鲜画家后,画家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出北京生活的细节,就成了海报中的矛盾形象。

  朝鲜艺术产业,特别是动画产业未来难以突破的瓶颈,也由此显现。

  SEK一直在不动声色地拓展海外业务,但一直以来,其主要的制作环节仍然以绘画、上色等纯技术环节为主,而本应当视为动画灵魂的剧本、构想,甚至包括关键帧画面的制作等,均来自美、日等发达国家。朝鲜最顶尖的员工在这样的产业链条下,从事的也仅仅是最简单的重复劳动、机械制作。

  现阶段朝鲜动画在国际分工中主要的优势来自于该国的特殊治理体制。由于国家供给人们生活的一切必需品,朝鲜采取低工资制,让这里的人力成本低得难以置信。前面已经说过,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SEK员工每月3000至5000朝鲜网的收入,按官方汇率计算仅相当于3至5美元。

  因为这种优势,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迪士尼动画裁员2000名员工,SEK反而扩充了员工数量。

  虽然朝鲜坚持自己独立制作动画,但因为其特殊的精神内涵,一般难以走出国门。在朝鲜,动画片是教育青少年的道具,这些动画虽然也有巧妙的构思和精良的画面,但在国外少有赏识。YouTube网站上倒是偷偷流传着不少朝鲜动画,美国动画评论网站克瑞客在看过这些动画后,总结出朝鲜本土动画的核心理念:“(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否则难以抵御外敌找上家门。”

  与国外理念交流的障碍,甚至直接影响朝鲜现阶段的动画制作。申奈舜为了《春香传》,曾经18次造访朝鲜,最终制作出来这部历史上第一次由朝鲜半岛两国合作完成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南北双方的交流并不顺心。韩国公司的一位制作人员曾经告诉媒体,韩国人前往朝鲜限制诸多,因此他们主要的联系方式是通过传真,而非实时的沟通方式。可朝鲜画师们经常理解错动画的本意,很多稿件不得不重头来过。

  分工优势让朝鲜的动画产业在今天终于有一席之地,可朝鲜动画的明日走向,仍然存在诸多变数。

  (连玉巧荐自《看世界》)

  文/郑羽 责编/小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