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呆子”不呆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呆子
  • 发布时间:2014-03-23 15:17

  寡言少语、举止木讷的王嘉祐,人称“王呆子”。可他与大名鼎鼎的寇准成了忘年交,不只因为他是寇准好友王禹偁之子、同年张咏的女婿,而是因为“王呆子”见识非凡,触动了寇准。

  那是1002年初夏,奉诏还京的寇准出任开封知府。十月,向敏中被罢相外放,相位出缺,京城政界普遍看好寇准入朝拜相。一天,寇准为此事问王嘉祐:

  “外边人都怎么评价你老叔我呀?”

  “他们都说您当宰相是早晚的事情。”王答道。

  兴头儿上的寇准追问:“你怎么看?”

  “王呆子”实话实说:“我觉得吧,叔父大人还不如不当宰相呢,当了宰相,您的声望肯定会受到损害。”

  很有意思,寇准刨根问底:“为什么呢?”

  “自古以来,好宰相能够建功立业、造福百姓的前提,是君臣关系要像鱼水一样融洽。只有这样,皇帝才能对宰相言听计从,宰相才能既建功立业,又博得美名。叔父大人您跟皇帝,能像鱼和水吗?”

  “王呆子”的这番言说,让寇准直点头。他拍着小王的肩膀说:“你老爹文章甲天下,可是论到深谋远虑,比你差远了!”

  “王呆子”把相权与皇权的依存关系说得一清二楚,对寇准的脾气了如指掌。他是个明白人,“王呆子”不呆!寇准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通俗说,皇帝与宰相是国家的一、二把手,权力都很大。但说白了,皇帝才是“家天下”公司的董事长,而宰相不过是公司的总经理--“高级打工仔”。宰相不能干、不会建功立业不行,但宰相再怎么能干、有作为,都得合皇帝的心意。从独断权力的角度说,皇帝宁可要无能、听话的宰相,也不要很能干但不听话、不称心的宰相。宰相跟皇帝不合拍,冒犯、得罪皇帝,准没好果子吃。这就叫“伴君如伴虎”。

  问题就在于,寇准恰恰是个长于谋国理政,拙于处理君臣、同僚关系之人。他一生不改说实话、办实事,强势而又耿直的臭脾气。往往事情办得很漂亮、很成功,但又得罪了皇帝及其近臣,使自己很被动、很受伤。

  公元1004年8月,寇准拜相。闰九月,辽国萧太后亲率几十万大军侵犯边境,形势危急。宋真宗惊慌失措,是战是和举棋不定,一度还听信王钦若想要迁都江南。是寇准力挽狂澜,劝说、促逼真宗御驾亲征,最后以很小的代价订下“澶渊之盟”,为大宋赢得了几十年的和平安定。寇准的胆魄、能力、功劳,朝野钦服,但一心谋国的他也由此深深刺激、得罪了皇帝及王钦若等。他逼迫皇帝去做不情愿的事情,在皇帝几次犹豫退却的关头,寇准都加以尖锐批评,不留一点情面,这就让皇帝很没面子、很不高兴。加上王钦若的谗言挑唆,寇准很快败走麦城。1006年2月,他被解除宰相之职,在相位上只待了一年半。官方给出的罢相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曰“俾从进退之宜,用保初终之分”,一曰“眷言机务,不欲重烦”。这是说,不劳烦您了,为保全咱们君臣情分,请您退下吧!

  这叫什么理由呢?隐藏在背后的真相,是皇帝觉得寇准太强势,惹得皇帝不高兴了。相声名家马三立有个名段子,说“咱们得让领导放心,让领导高兴,领导不高兴就是我们犯错误……”真宗皇帝不高兴,那不就是宰相寇准“犯错误”了么?你犯这么大的“错误”,能不把你拿下么?“王呆子”的话应验了,谁让你“不学无术”、不谙官场关系学呢?

  十三年之后,寇准再度拜相。但这次仅干了十一个月,他就被赶出京师,并一贬再贬,死于雷州。寇准不愧为“真宰相”(李贽语),但在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皇帝的情绪、好恶左右着臣子命运的时代,像寇准这种既不是“官二代”、“富二代”,又方正慷慨、秉道疾邪的能臣干吏,虽能叱咤风云于一时,终不免仕途坎坷,运交华盖。“王呆子”的话,迄今不失为至理名言吧?

  【原载2014年2月28日《湘声报·乐朋专栏》】

  乐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