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不怀才

  • 来源:今日文摘
  • 关键字:怀才不遇
  • 发布时间:2010-04-02 13:45
  这个世界上,整天嚷嚷着自己“怀才不遇”的人随处可见。可如果机会真的有一天来到了面前,又有几人能抓住?又有几人敢抓住?这些“本事二三两,傲气四五斤”的“怀才不遇”者果真有独挑大梁、独当一面的能力和本事吗?

  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是“怀才不遇”,而是“遇不怀才”。他们“不患不遇,而患不才”。

  首先,让我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怀才不遇”。《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怀才不遇”的解释是: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很显然,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算是“怀才不遇”:一是胸怀真才实学,请注意: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华,而不能是自封的,或者自以为是的;二是遇不到赏识自己才华的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伟大抱负。

  鲁迅先生笔下有一种“恨恨而死”的人,他们满腹牢骚、一腔怨言,整天说些“怀才不遇”的话,可他们有钱便狂嫖烂赌,没钱便喝几十碗酒。先生质问他们:“四斤的担子,你能挑么?三里的道,你能走么?”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在575位被调查的职场人士中,有41%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有34%的人“偶尔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只有25%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从这项调查可看出,正在或曾经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占到了75%。不知这些动辄高喊着“怀才不遇”的少爷小姐先生太太们可曾扪心自问:如果真的给我机会,我能做些什么?又能做到什么程度?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镜子总会反光的。”只要你真的“怀才”,就不可能永远“不遇”。作家乔叶写道:“如果你一直不遇,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你怀的才还不够多;二是你怀的,根本就不是才。”

  这个世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怀才不遇”。一个人会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也许有很多客观因素,但必然有其主观原因,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就是这些主观原因。

  都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其实,恰恰是“伯乐常有,千里马不常有”。“伯乐”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发现“千里马”,他们的任务就是一门心思地满世界寻找“千里马”。没有不对“千里马”感兴趣的“伯乐”,“伯乐”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发现更多的“千里马”。如果你真的是一匹“千里马”,怎么可能逃过“伯乐”的“慧眼”?“伯乐”又怎么可能对你视而不见呢?

  退一万步讲,就算你暂时还尚未被“伯乐”发现,也不用太着急上火,如果你是匹货真价实的“千里马”,早晚会遇到赏识你的“伯乐”。世上“伯乐”何止万千,不可能每位“伯乐”都“有眼无珠”,总有一位伯乐会“慧眼识珠”的。

  “怀才不遇”是时代的不幸,“遇不怀才”则是个人的悲哀。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举考试开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1282年间历代王朝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高中状元不能再说“不遇”了吧?可这839名状元中真正有所建树的又有几人?大多数人还不是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了?

  孔丘一生“不遇”,一代宗师的名位无人可替;屈原一生“不遇”,端午节的怀念千年不变;李白一生“不遇”,斗酒百篇的才气穿越历史……遗憾归遗憾,他们的成就终归是沉甸甸的。对此,那些整天“冷眼看世界,撇嘴论英雄”的“怀才不遇”者又作何感想呢?

  如果你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怀才不遇”,那你就会一直处于一个消极的状态中,这种不被重视的不公平感,会使得你心中充斥不满、抱怨,乃至愤怒。

  不要再为自己的“怀才不遇”怨天尤人了,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坚持和等待,不断地完善自己,这会让你在机会到来的时候,少一些“遇不怀才”的遗憾,多一些“怀才能遇”的可能性。“怀才不遇”的这段过程至关重要,你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将直接决定你日后是否能“遇”,能“遇”多大,能“遇”多久。

  (闻思慧荐自《成功之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