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个家庭问幸福

  • 来源:环境与生活
  • 关键字:城镇化,幸福发展指数
  • 发布时间:2014-06-23 14:56

  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二期报告发布

  中国人的家庭幸福程度是怎样的?提升家庭幸福有哪些有效途径?由国家卫计委家庭发展司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的“2014国际家庭日中国行动——聚焦城镇化与中国家庭幸福”公益论坛,5月15日在京召开。在这次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发布的《“二元”社会的“一元”幸福——中国家庭幸福发展二期研究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关注。

  在2012年一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又共同开展了“中国家庭幸福发展指数研究”二期课题的研究。所谓“二元社会”是指城市为一元、农村为另一元。二期调查于2014年2月至3月间,在全国东中西部共随机抽取了10个城市(包括所属农村地区),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培训的300多名专业调查员,共访问了10299个家庭的29882名家庭成员。问卷调查的目的,是反映宏观统计指标所不能反映出来的民众主观幸福感状况,主要涉及家庭成员在各个方面的心理状况和主观感受。

  一万个家庭问幸福

  问卷共涉及4类约65个问题,与一期调查直接询问“您觉得您的家庭幸福吗”,然后分成5类答案的李克特量表法相比,二期调查采取了更为科学的方法,对家庭幸福感评分进行标准化。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填答者对家庭幸福打分,1分最低,10分最高;然后再让填答者回答“几分以上算幸福”,以后一个问题为基准,对前一个问题进行等比例标准化,从而得到标准化家庭幸福感答案。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得出同样分值的不同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析出人们感觉不幸福,是由于现实情况真的很糟糕,还是人们的预期太高。

  这种配套问法对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予以询问,对于所调查的一万多个家庭而言,会得到近3万人的家庭幸福感情况,同时可对每个家庭中各个家庭成员的标准化幸福感进行平均,从而得到真正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家庭幸福感。标准化幸福感达到6时,表示已经达到了自己期望的幸福水平。

  此次调查记录的10299名主问卷填答者中,5099名为男性,约占49.6% ;5187名为女性,约占50.4% ;基本符合1:1的性别比例。30岁以下人口约占27.70%,30岁至45岁人口约占39.78%,46岁至59岁的人口约占19.52%,60岁及以上的人口约占13%。其中拥有农业户口的约占52.5%,非农户口约占47.5%,基本符合1:1的城乡比例。

  所有家庭成员个人幸福感得分的均值,作为家庭幸福感的得分。数据显示,51.78%的家庭标准化幸福感得分在6分以上,达到自家期望的幸福水平;48.22%的家庭标准化幸福感得分在6分以下,尚未达到期望幸福水平。分城乡来看,城镇家庭标准化幸福感得分平均可达5.99分,其中6分以上的占57.98%。农村家庭标准化幸福感得分平均约为5.79分,其中6分以上的占46.04%。可见,城镇家庭的幸福感高于农村家庭。

  夫妻关系最影响家庭幸福

  本次调查的主问卷中,询问填答者(在婚或经历过婚姻的人)“您认为影响家庭幸福最重要的五个因素是什么?请选出五项并排列顺序”,下设19个选项,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图列出了每个影响因素中排名前三位的选项,从中可分析出以下调查发现:

  1.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重中之重

  调查显示,影响家庭幸福排在前五位的因素中,各类家庭关系成为主要的被选对象。第一位和第二位因素的前三个选项中,都有“夫妻关系”选项;第一、二、三位因素的前三个选项中,也都有“儿女懂事”选项;“老人通情达理”的选项也进入到第二位因素中排名第二的选项。而这些家庭关系类选项,是从包括“有车”、“有房”、“子女有出息”等物质生活硬件的19个选项中脱颖而出的,由此可见,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家庭关系这种软环境,成为影响家庭幸福的最重要因素。

  在众多家庭关系中,最受重视的是夫妻关系,其次是同子女的关系,与长辈的关系相对而言受到的关注最少。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的家庭把“夫妻和睦”选作影响家庭幸福的第一位因素,另有近二成家庭把“夫妻和睦”排在第二位。被调查家庭对于“夫妻和睦”的重视程度,是其他各选项所无法匹敌的,由此可见,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的确是家庭幸福美满的关键因素。

  2“. 家人身体健康”是家庭幸福本钱

  在影响家庭幸福排名前五的因素中,“家人身体健康”是占比最高的一项,已然成为家庭幸福的刚性需求。“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致贫”的现实问题,使得“家人身体健康”同时也成为家庭生活较为富足、有所保障的重要条件,可见身体健康已然成为家庭幸福的本钱。

  3.要求“生活有保障”而非“有房有车”

  在有关家庭关系类的19个选项中,涉及经济方面的选项有“有房”、“有车”、“收入高”以及“家里有权势”等。在众多相关选项中,“家庭生活有保障”被选入前五位重要因素的比例最高。有12.9%的家庭认为“生活有保障”是第五重要的家庭幸福影响因素,此外还有10.7%以及9.6%的家庭把“生活有保障”列为第四以及第三重要的因素,另有9.8%的家庭认为“收入高”是第四重要的因素。可见,家庭日常生活稳定有保障仍是对家庭幸福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4.家人团聚对家庭幸福影响大

  影响家庭幸福的第五位因素中,排序第二的选项是“家人团聚的时间多”,有一成多的人认为家庭成员较多的团聚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19个备选选项中“孩子有出息”、“有知心朋友”、“邻里关系好”、“有房有车”以及“人脉广泛”等选项,都没能挤进前五位因素中排序前三的选项,而“家人团聚的时间多”虽然选择比例比不上“夫妻和睦”、“家人身体健康”等,却成功跻身为第五位因素中排序第二的选项,这值得关注。

  与“故土难离”、“安土重迁”、“几世同堂”的传统社会不同,现代社会“人在他乡”成为常态,快节奏的生活、高压力的工作学习使得“小家庭”往往只有等到晚上才能共处一室;“大家庭”则一年都难得聚上一回。能有更多机会同家人聚在一起,成为不能忽视的家庭幸福诉求。

  家庭幸福因素选择有地区差异

  据翟振武教授介绍,这次调查抽取的样本覆盖了分布于东、中、西部的10个省市。不同地区在自然资源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必然导致家庭在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及价值观念有所不同,从而使得家庭幸福重要因素选择及排序上呈现差异性。

  东部和中部地区更看重家人团聚。东部和中部地区都有一成左右的家庭,将“家人团聚的时间多”作为影响家庭幸福第五位因素的首选。由于东、中部地区人口流动频率均高于西部,造成更多“人在他乡”的现象,因而认为家人团聚对家庭幸福有重要影响。

  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家庭倾向于“有房”是影响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不过,三大地区家庭均不重视“有车”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有7%以上的家庭将“有房”列为影响家庭幸福第二重要的因素;东部则只有4.8%的家庭看重“有房”。三大地区都只有很小比例的家庭选择“有车”为重要因素。由此看来,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对于“有房”的诉求更强烈。

  家庭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调查结果还显示,近八成被访者认为不同代的家人之间的关系是“好”或“非常好”的,只有0.2%的被访者评价家庭代际关系“非常不好”。感觉代际关系“非常不好”的家庭,在影响家庭幸福重要因素的选择和排序上,与感觉代际关系“非常好”、“好”、“一般”甚至“不好”的家庭有明显区别。

  长辈不够“通情达理”和子女不够“懂事”,成为代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中,感觉代际关系“非常不好”的家庭中有二成以上首选“长辈通情达理”这一选项;其他家庭则不十分关注长辈问题,而是主要关注“夫妻和睦”的重要影响。排在第二位的重要影响因素选择中,感觉代际关系“非常不好”的家庭中同样有二成首选“子女懂事”第一选项;其他家庭首要关注的第二位影响因素则是“家人身体健康”,第二关注的为“夫妻和睦”。由此可见,重视夫妻关系的经营是良好代际关系的基础,而长辈不够“通情达理”、子女不够“懂事”,成为代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中国父母最担心子女健康和安全

  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最担心的前三位子女问题中,排名前三的选项始终离不开子女的健康、安全以及学习成绩。相比较而言,子女健康是首要担心的问题;子女安全屈居第二;子女的学习成绩仅排在第三。近年来,毒奶粉事件、校车事故、食品安全隐患等安全类问题频发,成为父母最担心子女健康及安全状况的主要原因。虽然,“子女的学习成绩”毫无悬念地挤进前三,但其受关注程度是低于健康及安全问题的。

  排在第二位的子女问题中,单亲家庭(离婚和丧偶家庭)和重组家庭(再婚家庭)中,选择最多选项都是“子女的健康”,其他类型家庭则主要选择了“子女的安全”。考虑到单亲和重组家庭都是经历过重大变故,伴随强烈情感波动的家庭,因而这类家庭中的孩子不论身体还是心理健康,都极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也就自然得到更多的关注。

  家庭收入提升幸福感

  无论农村还是城镇,收入水平和收入公平程度对家庭幸福都有着显著作用。此次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农村家庭的平均总收入为6.84万元,人均家庭收入为1.94万元;而城镇家庭的收入水平较高,平均总收入为9.04万元,人均家庭收入为2.72万元。

  但是,无论是农村家庭还是城镇家庭,家庭收入对提高家庭幸福都存在着正向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家庭年收入每提高1万元,标准化幸福感得分将提高0.004分;在城镇地区,家庭收入每提高1万元,标准化幸福感得分将提高0.01分。

  这次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我国家庭收入公平状况不十分理想,只有1/3的人认为收入比较公平,45%的人认为收入公平性一般,高达1/5的人认为收入和别人比不公平。总体来说,对收入公平性评价越高家庭就越幸福。

  居住面积不大不小的家庭最幸福

  住房也是与幸福感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之一。调查显示,80%的家庭拥有1套房子的产权,14%的家庭拥有多套房子的产权。分城乡情况来看,无论城镇还是农村,拥有1套住房的家庭都占了绝大多数。城镇家庭拥有住房产权的状况略好于农村家庭,城镇家庭的人均住房套数为1.18套,农村家庭为1.10套。而城镇家庭多套房的比例则更高一些。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这句上世纪9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歌词,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对住房条件的基本要求——够住就行,并非越大越好。调查中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都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居住面积非常大的家庭并不是最幸福的,而居住面积比较大的家庭最幸福的,但随着居住面积从“比较大”变化到“非常小”,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平均家庭幸福评分,都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社会信任度越高越幸福

  近年来,“扶不扶”、“救不救”等热点话题引发了关于我国社会信任状况的争论,“信任危机”、“道德滑坡”等词汇颇受瞩目。调查中发现,确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认为在社会上只有少数人可以信任,但是这一比例不超过两成,约有七成的家庭认为社会上的多数人可以信任。四分之三左右的家庭会在社会交往中时而感到人际关系冷淡,但是只有6.21%的家庭经常有此感觉。此外,较为信任熟人的家庭约占七成。这样的社会信任状况虽不足以让人十分乐观,但也不至于被“危机”描述得那样耸人听闻。社会信任也是家庭幸福的“垫脚石”和“强心针”。较为信任熟人的家庭标准化幸福感得分约为5.91分,而一般性信任熟人的家庭约为5.83分,不太信任熟人的家庭则只有5.75分。

  城乡之间的社会信任状况有异,也是造成两者家庭幸福感差别的重要原因。农村家庭较为信任熟人的比例约为72.55%,而城镇家庭的相应比例约为70.28%。在交往中时而感到人际关系冷淡的农村家庭约占73.51%,而城镇家庭的相应比例约为77.27%。不过,从社会信任的总体状况来看,认为社会上的多数人可以信任的农村家庭约占68.90%,与城镇家庭基本持平(69.19%)。

  此次调查还涉及了养老、疾病、诉求表达渠道畅通与否和安全感对家庭幸福的影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