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穿越的“红色小镇”

  • 来源:环境与生活
  • 关键字:四新林场
  • 发布时间:2014-06-23 15:18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到福建武夷山偏僻的四新林场,如今青春已逝,心却回到从前。仿佛时间停止,林场的小镇仍是当年模样,青山不变,绿水长流。摄影师宋小虎扛着设备深入秘境,向我们展示一个“红色”小镇的平静生活。

  绵延500多公里的武夷山脉,在福建和江西两省的交界处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这是广义的武夷山区域。而我们一般所指的武夷山,便是位于福建西北部武夷山市附近的地域,主景区的天游峰、九曲溪、水帘洞等可能人们比较熟悉。而这次,我去的是武夷山周边一些没有名气的小地方,这里少有人涉足,却有更多的美景和惊喜。

  时间停止的世外桃源

  我去过不少出产好茶的地方,山清水秀、自然植被优良,是这些地方共有的特点,好山好水出好茶,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今年5月底,我走进武夷山区域,这种感觉尤其明显,延绵的山脉都是郁郁葱葱的绿,正好去时那几天雨水特别多,雨后的山间飘着白雾,更多了一些仙气,湿润干净的空气甚至让人犯困。

  我们沿着山间的盘山路前行,一直进入到密林深处,在转了几个弯之后,一座小镇突然出现在眼前。一栋苏式建筑风格的礼堂外,斑驳的毛主席雕像正挥手面对前方,让初来的我很有穿越的意味。

  四新林场到了。听这个名字,应该大致能想到它建设的年代,以及当年热火朝天、斗志昂扬的革命气场。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外面的世界已换了人间,这里却仿佛成了时间停止的世外桃源。礼堂的大厅依旧挂着文革时期的版画和样板戏的海报,“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这样的标语,令到访者感觉突兀而醒目。沿着小镇的路一直走,百米长的街道上青苔遍布,两旁一栋栋苏联风格的小楼依旧保持当年的风貌,似乎对时代的改变还未回过味来。

  小镇虽小,可四新理发店、四新招待所、四新供销社、四新大食堂等等一应俱全,可以想像当年这里热闹的景象。

  由伐木工变成护林员

  当年,为响应国家政策,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到林场,把青春留在了这里。而今,青春已逝,当年的年轻人成了老人。

  我们到达的那天,小镇是安静的,这里住着一些曾经在林场工作的退休老人,他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供销社门口的长椅上闲坐聊天。可能外面来的人很少,老人们看到我们都露出了淳朴的笑容。在食堂门口,我们和一位老人聊了起来。这位老人今年已经78岁,1958年从山东来到这里,如今依然是一口山东腔。他告诉我们,当年来这里的都是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大家一直做着伐木的工作,后来政策从伐木变为封山育林,小镇就开始渐渐地没落,他们中的很多人返回了祖籍,或者去大城市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留下来的人就由伐木工转成了护林员。如今,他们都已退休,拿着退休工资,住在这座环境优美的小镇里,每天有一趟班车往返于林场与市区之间。这样的生活,老人们觉得很满意。

  道观与岩茶

  武夷山与道教文化相当有渊源,先秦时期,原始的道家信仰和传说已在武夷山盛行,之后一直有大批的隐士在这里修炼。因此道教文化在这里相当有历史根基。我们目的地之一,就是莲花山上的一座道观。由于路程崎岖难行,我们很早就出发。前一天下了大雨,山路变得更加湿滑了,天气继续阴晴不定,一会阳光暴晒,一会又是倾盆大雨。

  闷热潮湿的空气中,我背着20多斤的设备,那惨象只能用挥汗如雨来形容。上山的路的确艰辛,但当我们登顶的时候,眼前一座古朴的木质歇山建筑的道观坐落在竹林之间,还没推门进去就感受到几分禅意,让人放松了下来。之后,我们在柴房外的大堂里坐定,几杯用山泉滚泡的岩茶下肚,山顶的微风轻轻袭来,整个人顿时轻松了许多,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

  这次行程,轻松随意,不去热闹处,偏向林中寻,却在无意中收获了稀缺的平静和惬意——拜那些对简单生活感觉满意的老人所赐。

  宋小虎 撰文 / 摄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