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2014年技术展望——中国洞察

  • 来源:信息化文摘
  • 关键字:数据处理,埃森哲
  • 发布时间:2014-08-29 15:53

  趋势四

  驾驭超大规模:硬件重现舞台(其实它们从未真正离开)

  十多年来,软件创新日新月异,相比之下,硬件领域似乎相形见绌。不过,对建立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数据中心的需求却在迅猛增长,从而催生了硬件领域的新一轮发展。每家企业都将发现,“超大规模”创新能够带来日积月累的好处,帮助其数据中心逐步降低成本;然而当企业纷纷推进自身业务的数字化时,越来越多的领导者会认识到,对于下一轮的增长而言,这些硬件系统必不可少。

  在各个行业中,对规模化业务处理的需求正在激增。企业需要可靠的硬件来支持规模庞大的数据处理,由此实现预测分析和实时洞察。云计算、内存计算其他硬件创新等各类技术发展,都推动着超大规模硬件的开发。而存储、功耗、处理器和服务器架构的进步,连同基础设施的创新(如非易失性存储器),正在更快速、更节约、更庞大的超大规模系统铺平道路。

  硬件与服务器架构创新是超大规模系统发展的关键领域。脸谱网的“开放计算项目”主要仿效开放资源软件项目模式,公开共享硬件创新。参与这一技术创新交流的成员包括高盛(Goldman Sachs)和富达(Fidelity),这两家企业与AMD公司和英特尔公司通力协作,对新的母板设计进行了分析评估,并纳入各自的数据中心。这种模式有助企业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例如,脸谱网就自主设计并创建了自己的服务器和软件,并声称其建立的数据中心成本只是传统数据中心的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超大规模系统发展也在反向推动重大的硬件创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需要耗用远远超乎想象的存储、带宽、内存和计算能力。尽管这些数据中心会本着务实的原则来利用最新的硬件创新,但绝不以牺牲可扩展性为代价。超大规模系统需要企业进行综合考量,在使用公有云或私有云,以及商品化硬件与定制化硬件之间做出抉择,因此它也成为了企业重要的差异化手段。例如汽车行业正在秉承超大规模技术理念,建立了自己的海量数据中心。其意义绝非只是一个私有云平台,按通用汽车的话说:“在我们这里,IT技术绝不是用来管理日常运营的,而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工具。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通用汽车率先在密歇根州建立了两个数据中心,形成了自己的超大规模计算环境。此外,公司还取消了数十亿美元的外包合同。其认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中,有必要使这些战略性的能力保留在企业内部,尽可能地贴近业务决策。通用汽车的目标就是加快新产品研发,特别是要紧紧跟上车载电子设备的发展步伐。试想,假如路上行驶的众多汽车都装有数千个传感器,那么一天中的每一秒都会有几十亿字节的数据从世界各个角落涌向数据中心,而此时数据中心还需要保持高度的可靠性。如果按照目前的及时库存系统状况,任何一个工厂停工一分钟,就会令通用汽车损失100万美元。

  巨大的数据量和不断变化的数据容量需求正呼唤着中国发展超大规模信息技术

  在中国,超大规模IT基础设施的开发依旧遵循着全球市场的模式,但我们看到,其增长还受到了一些独特的中国因素所推动:

  ·中国人口众多,由此形成了企业和公共部门中庞大的用户群,需要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中国拥有着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最大的银行,以及在其专注的业务中占据了垄断地位的大型互联网服务巨头。

  ·作为产业升级和业务增值行动的一部分,中国已启动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致力发展数据密集型行业,例如基因工程、航天工业、飞机设计和制造,以及核能开发等。

  ·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都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产品和解决方案本地化,以此满足国内市场,而且还在于充分利用这里高素质、低成本的人才资源。

  因此,除了需要被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数据量极为惊人外,中国还展现出了多样化的数据处理需求——联机事务处理(OLTP)、包含大量图形的CAD数据类型,以及高性能科学计算(如核能,物理,新材料),等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正在促进一些新兴数据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位于深圳市的华大基因(BGI)是一家世界一流的基因组测序中心,拥有全球最大的基因组测序能力。公司将数据视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产,因此一直在集中投资于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华大基因投入了大量资源,建设、扩充及优化其生物技术研究云平台——华大基因云:除了将自身的各种应用程序集成到该平台中外,还可以为客户提供云支持服务。华大基因与芯片制造商合作开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和平台,以此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最终成为一家绿色的云计算平台供应商。

  在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硬件厂商也展示出了自身的实力和特长:由中国机构开发的、基于Linux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已稳居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首位达数年之久。华为是中国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公司通过推出超大规模硬件,成功拓展到了企业IT基础设施领域:最初,公司只能为电信运营商提供OEM服务器产品,作为其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随后,借助高度可扩展的服务器解决方案,公司将业务延伸到了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当中,充分满足它们的超高速发展需求。以这一成功为跳板,公司得以进军政府和金融服务等诸多行业。近期市场数据显示,华为已然成为国际主要的服务器厂商,在2013年全球出货量方面排名第4位。不仅如此,华为还成功打入数据中心市场,其高度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如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已在中国和海外得到了广泛部署。

  展望未来

  超大规模硬件将会在不同类型的大数据需求情境中得到发展,不仅是用于互联网服务中的交易处理,而且在研发数据和高性能计算领域同样可以一展身手。超大规模硬件不仅能够支持日益膨胀的数据容量需求,更将搭建出强大的集中式平台,促进各方展开协作。

  企业的下一步行动

  中国企业可以考虑采取如下创新步骤,从而更好地利用超大规划IT基础设施:

  ·立即着手加快云部署,借助云技术的力量和价值来改造陈旧的基础设施,从而满足数字时代要求。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多角度把握数字化机遇、从中创造价值的先决条件。

  ·确保IT部门清楚这些选择机会,抑或测试最新的硬件创新是否有用,从而筛选出对企业最重要的创新产品。

  ·制定支持关键数据资源在各架构间自由流动的计划。

  ·对数字企业最需要的计算流程模式进行升级,充分了解各项超大规模硬件选择的优缺点、以及机会与风险。

  ·设定超大规模工作量参考架构,对超大规模应用技术进行评估。坚持实施超大规模混合部署策略,提升SaaS、PaaS和硬件设施水平,为各类企业活动提供支持。

  趋势五

  应用再定位:软件是数字世界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构建软件的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企业正在紧跟消费领域的变革,迅速从大型应用向小型移动应用过渡。当然,复杂的大型企业软件系统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支持大规模组织的运转,IT开发人员仍必须一如既往对这些系统进行定制化修改、提供更新和补丁程序。但是现在,随着各个企业将目光投向如何提升运营的敏捷性,更为简单的模块化应用成了新方向。对IT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领导者而言,这将意味着在新的数字化企业中,他们不仅必须决定由谁负责开发怎样的应用,还要考虑如何转变应用开发过程本身。

  不断加快的IT变革步伐正在推动企业应用的部署。企业争相迅速部署最新技术,这显著加大了IT部门的压力——必须采用更快的方法来开发和部署应用,由此推进企业数字战化略。

  企业应用同时还有助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它们已成为业务增长和差异化经营的重要驱动力。日本邮政株式会社(Japan PostCo·),创建了15项定制型应用,用于提高旗下三大零售机构(即日本邮政银行、日本邮政保险和日本邮便事业株式会社)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业务流程透明度。尽管需要管理遍布全国的24,000家邮局,每年为高达1亿名客户递送包裹信件140亿次、签订保单600多万份,但通过此举,日本邮政不但显著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还实现了运营的灵活性,并削减了总体拥有成本。

  要想成功部署企业应用,还需要认真关注消费者和用户不断提高的期望。客户和员工一直在寻找消费型应用。他们迫切希望IT部门能够提供在工作场所使用的,低成本、易存取的应用程序,最好还具备智能化功能,从而每天都可以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来办公。

  这种向企业应用的转变受到了多项技术发展的推动,包括平台及服务(PaaS)、企业应用程序商店,以及API管理。在这些支持因素中,应用平台提供商的成熟居于核心位置。PaaS企业正在提供现成的数据服务平台,不但各种服务紧密衔接在一起,而且能够直接组合的系列应用也准备妥当。阿里巴巴、新浪网和Salesforce.com都已经开始提供此类解决方案,这为定制化的企业应用体验奠定了基础。

  但企业应用的真正威力在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即通过各种方式组合并连接在一起,从而创建出一个定制化的系统,能够处理更大的企业任务。在业务部门的驱动下,越来越多企业应用实现了智能化,它们可以更好地感知用户的状况、历史以及周围的环境并做出积极响应。有远见的企业用户也非常急切地想使自身的应用程序更为有用、更具联系感知能力,因此各方正在不断地加大努力,在商业应用中嵌入分析能力。具备丰富分析能力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利用自己的数据回答更多问题。

  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应用贴近客户

  就像世界其他地方那样,企业应用在中国同样取得了蓬勃发展,在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企业职能工作中大放异彩。越来越多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正在建立公共账户,充分利用微信进行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

  招商银行是中国领先的零售银行,它已设立了微信帐户,为信用卡持卡人提供客户服务,同时推广新的产品和服务。超过70%的信用卡相关服务都可以通过该公共账号完成,每天有超过15万信用卡持卡人通过这一渠道与招行进行交互。其他银行正在纷纷效仿,推出自己的微信帐号,完成类似职能服务。

  到目前为止,企业应用在中国仍主要集中在面向客户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领域中。然而,我们看到,许多内部职能中的应用开发已呈加速态势,特别是那些对移动性有着强烈需求的职能部门:本土的企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已经开发出了销售队伍管理企业应用,而更强劲的增长将出现在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等集中注重内部职能的企业应用之中。

  东方航空公司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之一,公司已在飞机保养、员工反馈服务、移动办公自动化等工作领域妥善部署了移动应用。此外,东航还购买了2,500部iPad,专门用于机舱服务,由此赢得了最新移动技术应用先锋的美誉。

  中国许多发电企业都在利用现场人员应用改进业务流程,提升资产质量和职能工作可见度,并且更快速地完成资产检查。其结果是,企业在总体生产力提高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资源消耗。部分企业还在安全系统中部署了基于移动技术的应用。例如,当外部现场人员被委派到电厂中提供支持和服务时,安装在工作人员移动设备上的应用可以跟踪他们的位置,监控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接触的设备和具体操作。

  总体而言,各种应用正在不断被部署,用以帮助管理员工、财务运作和物流工作。这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言是必然的趋势。

  展望未来

  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业务部门逐步参与到“自身”前端应用的生命周期,这种发展足以引人注目。我们预测,定制开发将再度兴起,很多领先企业会将其视为追求数字化企业发展目标的最佳途径。与此同时,无论是IT主管还是业务主管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组织结构能否为这种新的变化保驾护航。这绝不仅仅只是技术能力,更是指为基本的流程创新提供支持的能力,以及担当业务流程规划者和项目管理者的能力。

  企业的下一步行动

  中国企业应当考虑借助各种工具和服务,支持更小型、更灵活的应用得到发展和部署。如下这些步骤有助于充分利用这一创新方式,发展并管理各种业务系统:

  ·确定企业应用平台:基于业务和企业业务战略的性质,领导层应当决定是否需要一个全功能型的移动应用,或是在微信等平台上托管的轻应用。

  ·任命数字技术主管,负责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应用战略的制定工作。

  ·根据现有的SOA、API管理和PaaS投入情况,确定企业是否有能力开发云平台和移动应用。根据评估结果,开始制定将后端服务从前端应用中剥离出来的战略计划。

  IT领导者需要考虑的另一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应用商店,由此促进企业应用更快速的部署和使用。如果的确有这种需要,就应立即开始设计和构建企业应用商店,用以陈列各种移动和桌面应用。

  趋势六

  弹性架构:“有故障不宕机”不间断运营的秘诀

  数字时代,企业必须满足各种广泛需求,实现业务流程、服务和系统的不间断运营。这对首席信息官(CIO)的影响尤为显著:要求IT基础设施、安全措施和业务流程永不停歇地运行,而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可能使企业的品牌价值受损。

  因此,当今的IT部门领导者必须确保IT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各种技术参数,还需具能力来切实抵御故障和网络攻击,做到永不宕机。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出现信息系统故障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业务流程彼此关联在一起,自动化程度亦是不断提升,所有这些都成为了潜在的故障点。随着企业运营日趋数字化,系统故障的成本也在急剧攀升。数据中心宕机的每分钟平均成本自2010年以来已上升了41%。

  在数字时代,不管你的系统是否受到攻击,是否受到暴风雨的影响,也不管是否处于升级过程之中,人们希望企业提供永不停歇的服务。作为一家视频流媒体服务企业,奈飞公司(Netflix)极利用各种自动化检测工具——业内将它们称为“猴子军团”(SimianArmy),通过故意破坏来寻找自身系统的漏洞。这种测试会在无法预知的时间展开,但整个过程受到密切监控。为何要这样做呢?因为奈飞公司的工程师知道,这些举措不会令公司系统瘫痪,只会令其更加强健。事实上,采取这种做法的不仅是奈飞公司,亚马逊在十多年前就已率先尝试过,Flickr、雅虎、脸谱网、谷歌和Etsy等企业也都先后使用过类似办法。

  信息技术复杂性的增加提高了IT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更多的系统正被整合到一起,而且持续加以改进,这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常态。但是,对本已日益复杂的系统不断进行修改,导致其风险水平远远超过了以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源自网络的威胁也使得IT系统更加脆弱:这不仅是能否访问系统的问题,网络罪犯的目的是令系统彻底瘫痪。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日渐增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根据网络安全公司Prolexic的报告,2013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客户受到DDoS攻击的数量比同年第二季度增加了58%。企业要想大规模地实现敏捷性,必须借助一整套的行动策略和技术,其中包括开发运维(DevOps)、绩效监测和故障跟踪、工作量管理、软件定义网络(SDN)等。

  中国庞大的数据量需要系统具有弹性,并且加大对信息技术安全的投资

  ·系统成熟度很低:由于系统和应用测试方面的投资不足,这些系统和应用甚至在执行关键任务时也会宕机。我们不时地听到银行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系统发生故障,就连一些领先机构也无法避免。

  ·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越来越多的恶意网络黑客活动正在威胁着企业服务的可用性和客户的隐私。网站入侵报道近期频繁见诸报端,这其中既包括专业的IT网络,也涉及酒店之类的消费服务行业,其结果是数百万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漏。因此缺乏充足的IT安全投资已引起了广泛担忧:在中国,用于IT安全的投入仅占信息技术总支出的1%至2%,而在发达经济体中,这一比例大约为8%到10%。

  而且当前,中国对数据容量管理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数据处理及数据存储和传输的需求波动明显,特别是季节性因素会导致高峰期需求飙升。所以系统需要具有弹性,能在这些季节性的高峰时段中确保大量的查询和客户交易,例如中国农历新年不但是在线零售商的销售旺季,同时也是铁路客票预订最繁忙的时间。

  阿里巴巴是中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巨头。公司创建了中国主要的网上零售公有云计算平台——阿里云。小型商家通过迁移到阿里云,便可实现容量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对于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运营业务的所有商家而言,“双11”是每年一度的大型促销日。这一天,各家商户都会大打折扣,随之而来的便是不断高企的交易量。2013年,为了配合这一销售高峰,阿里巴巴为商家们提供了额外的处理能力,以确保服务畅通无阻及良好的购物体验。在强大且可扩展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支持下,该活动创出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单日交易额纪录——在线零售交易总额一举突破人民币350亿元。

  展望未来

  在中国,逐步增加的投资有望填补IT系统可用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欠缺,这要归功于有关网络安全和关键系统/应用成熟度的监管要求在日益加强(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移动银行应用的测试要求),同时企业也越来越关注系统弹性的重要性。

  当首席信息官们仔细审视战略规划时,构建系统弹性已成为了新的关键任务。这不仅需要建立起恰当的网络安全架构,还必须部署一系列配合完美、高度可用的系统。而首先,企业应当进行彻底的思维转变,树立100%不间断运作的理念。那些真正理解了弹性概念的CIO已经开始将自身企业转变为“永不宕机”的系统。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实现真正的系统弹性不但相当复杂,而且投入不菲,因此正在采取务实的态度,根据业务风险和流程经济学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实现这一目标。而且,部分管理者已开始畅想,未来的企业必将是一个基于云平台的数字化组织,能够持续不断地开展运营。

  企业的下一步行动

  所有真正具备弹性的IT系统都具备以下几点特征:互联性、多样性、冗余性及适应性。中国企业应当考虑采取如下步骤来实现系统弹性:

  ·针对当前和未来的业务运营情况,绘制安全、运营、故障等情境威胁模型,并进行优先排序。

  ·制定应对IT服务弹性业务需求的战略。

  ·创建监督和测试(内外部)由IT系统及其附属流程构成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治理模型,确保囊括产能利用率管理和混合基础设施使用的相关政策。

  ·创建一个安全路线图,由此建立先进的检测方法,以及获知外部威胁的能力。

  结束语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重大转型,其增长模式将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国内消费所驱动。因此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必须改造自身以适应这种变化,迎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而另一方面,消费正在升级,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应用数字技术的速度和深度已成为决定企业经营绩效的一项关键区别因素。

  摘自:埃森哲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