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中取静

  上周股市大涨,风格差异并不明显。根据我们内部采用的一些技术指标,大量的板块都已经在过热状态。而从资金面角度讲,保险资金、海外资金净流出概率偏大,散户入场迹象较为明显。说市场很“闹”,一点也不过分。

  有交易、有资金进出,就有“解释”和“说法”。解释和说法本质上都是盲人摸象,是一种近似的理解,因为没人能清楚具体是谁在买和卖,因为什么买和卖。抛开各种不精确,就我们的观察,到上个星期,市场盛行的解释和说法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大家已经不再讨论经济明显回暖,或者即将明显回暖,也不再去讨论全面降息和全面降准——这些看起来已经不再重要,因为重点已经在“改革预期提升”和沪港通。

  “沪港通”的说法应该还有明确的标的、催化剂和进场出场时间的指引,也就是说,这个因素还可以把握。但“改革预期提升”就没办法去把握了,即便在季度的层面,也无法预测这个行情的开始。天下没有不跌的股票,那行情的结束又该怎么判断,是因为“改革低于预期”么?

  一个行情的主线,如果很难把握主线的变动,实际上是很难赚钱的,即便一时可以赚不少,最终坐电梯的概率是很高的。还是那句话,做自己能看懂的事情,赚能看懂的钱。

  那在欢闹的市场之外,我们能把握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8月中旬日均发电量同比下跌8.1%,下旬日均发电量同比下跌2.1%,季节调整后这些数字在接近十二个月以来的低点。PMI数字也开始走下坡路。8月商品房成交表现略佳,但明显低于月初市场的预期。8月份的经济数字应该会比较难看。二季报出来后,应该说上市公司整体利润率改善较多,这是利润增速还算不错的主要原因,但收入改善较少,同时仍普遍缺乏扩张意愿。

  200亿再贷款的利率调降,要觉得是“降息”也行,但这真的能解决多少融资的压力,恐怕也很有限。而当前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仍然在持续低于市场预期,未来呢?恐怕还是如此。

  但沪港通方面的确会迎来一个密集的政策出台期,催化剂出现的频率会逐渐增高。海外的央行政策和经济情况,海外投资者对国内经济情况的理解,也相对支持预期海外资金在沪港通开通后会进入A股。这决定从9月中旬经济数据出台后到沪港通开通,是相对可以把握的一个波段,开通之后的操作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海外投资者也关心经济数据,甚至比国内投资者更关心一些,一旦数字走弱,他们卖的比谁都厉害。

  在这个波段的操作中,具体品种可以考虑更偏向高股息率大市值公司、A股有稀缺性的公司,而非A/H股折价股,由于沪港没有套利机制,因此事实上不存在A/H股折价“自然”回归的途径。

  最后,关于“改革超预期”和“散户加速入场”因素,我们并不是不重视,而是很难把握。这也决定了操作需要额外重视下行风险,因为托着你飞行的风,有一股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停的。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 魏凤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