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冬:花心男 新好男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郭晓冬 花心男 新好男
  • 发布时间:2010-05-06 17:20
  郭晓冬的影视梦想来源于小时候在村庄里看到的露天电影。“很小的时候,我们村儿会定期放映露天电影,我总是最先到放映处占好位置,而且一次会占几个。等电影放映完小伙伴们就会聚集起来:‘来,我们也演演!你来做小兵,你来做敌人,我是司令!’就这样大家都玩开了。从那个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做演员。”郭晓冬说。

  1996年,郭晓冬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他所在的96级是有名的“明星班”,赵薇、黄晓明、陈坤……都是他的同班同学,而他则是这个班里学习最刻苦的。赵薇曾经爆料,郭晓冬当时是自己的榜样。“那时的我吃了上顿没下顿,经济上非常拮据,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生怕多花了第二天就没饭吃。”这种状况,让郭晓冬有些自卑。那时的他变得不爱与人说话,时常独来独往,意志消沉。

  人生的第一次转机

  2000年毕业后,郭晓冬的日子并没有好起来,一年中有大半年呆在家里,没戏可拍。机遇这东西很神奇,一旦来了挡都挡不住。2002年郭晓冬有幸与霍建起导演合作电影《暖》,这部影片不仅让他走出国门,也给他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当他突破自己后,曾经的自卑化为了一种无畏。当然,这也需要他取得一些成绩和人们的认同来作为支撑。“其实我最初的梦想和到电影学院学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可以演戏、可以做演员。”2000年郭晓冬考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虽然那段时间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成为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演员,但可以演戏,做喜欢的事情让他感到很满足。“现在虽然知道我的人多了,但我从来不会把自己和‘明星’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我就是一个工作者,而且是靠自己的努力来接近梦想的工作者。”

  也许因为出身和成长背景的不同,郭晓冬的经历比很多人要丰富一些,也坎坷一些。郭晓冬1993年到北京的时候就考过一次北京电影学院,但落榜了,之后的北漂生涯都是为了再次考试做准备,那时候他就告诉自己,机会只剩一次,如果再落榜就回家卖水果、种地。结果,1996年他如愿以偿考上了北影。“现在看来这些都不是磨难而是财富,因为那些经历和出身于泥土的背景,我才会把《暖》、《新结婚时代》和《大校的女儿》中的男主人公诠释得让大家认为那就是我,演员虽然是在演戏,但传达的很多东西其实也是自身的。”

  不久导演霍建起成为郭晓冬的第一个伯乐,霍建起说过:“郭晓冬就是一个奇迹,一个天生的演员。”郭晓冬相继接拍了《大校的女儿》、《新结婚时代》、《不能没有她》、《江山美人》、《投名状》等一系列作品,这让郭晓冬有了“偶像兼实力派”的双重身份,奠定了他在演艺圈不可取代的地位。说起与霍建起导演合作的电影《暖》,郭晓冬感慨万千。“最早我们一起合作过《蓝色爱情》,他对我印象很好,说欠我一部电影,后来投拍《暖》的时候他觉得男主角就是我。这部电影让我走出了国门,当时在日本参加影展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离电影梦近了。对于演员来说,其实作品就是机会,但有时候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可能并不会获得大众的认可。”

  男人的责任

  没有谁比郭晓冬更在乎生活中的“责任感”。“责任感至关重要。男人可以没有一切,但是如果没有责任感,就连男人都谈不上。同样,男人即便有了一切,但没有责任感,也根本谈不上成功。责任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对“责任感”这样看重,缘于父亲去世的那段时间的内心成长。

  《暖》让郭晓冬一举成名,但是同时也让他失去了最爱的父亲。55岁的父亲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的时候,郭晓冬刚进《暖》剧组不过第三天。“我没有回去送我爸爸最后一程,这是我这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的事情。”当时身为男主角的他,如果回家扶灵,整个剧组都会停下来,损失巨大。“妈妈给我电话,说如果剧组不让回来就不要回来吧。妈妈的话让我马上崩溃了。你要知道,我妈妈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村妇女。”他突然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暖》的成功让郭晓冬在2003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可这些也换不回来我的父亲。《暖》让我得到一些,也让我失去一些,但那些失去的却是我生命里最厚重的。”在郭晓冬的生命金字塔里,他的家庭,他的亲人,就是他的基石和顶点。《暖》获奖后,郭晓冬拿着一个小小的DVD机,在父亲的坟前放了一遍《暖》。“我相信爸爸在天上是能够看到的。”

  用戏感受生活

  在《亲爱的敌人》中,郭晓冬第一次挑战父亲的角色,他说:“我的演员路才开始,我要珍惜成为演员的机会,尝试各种角色。在拍戏的间隙,我看了江苏卫视播出的《亲爱的敌人》。感触颇多……看自己演的戏会觉得有些特别,有时候很难投入的去看。但这部戏例外。我是真心的为穆仰天心酸、为穆童心疼、为童云心碎、为闻月遗憾、为仆天红无奈,为每一个出现在穆仰天生命中的朋友感到温暖。”

  “最初读剧本的时候我就被穆仰天深深地感动。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太沉重,太累。可是我觉得他是一位最有责任感,最称职的丈夫、父亲。从他身上,我看到一个男人的宽容、坚强和隐忍。一位父亲对孩子最伟大的爱!更看到一个完整的家庭对于男人、女人、孩子来讲是何等的重要。”

  《秋喜》差点“潜伏”出抑郁症

  《秋喜》是孙周继《周渔的火车》后蛰伏多年推出的新作,以广州解放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地下党员为保卫电台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时间点非常特别,讲述的就是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至10月14日这两周内的故事”,郭晓冬表示影片的故事和人物性格也都比较极端,“那个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广州还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我扮演的地下党员晏海青一方面急切盼望迎接新生活的到来,一方面又陷入恶劣危险的斗争中,那种思想上的焦灼、矛盾和压抑比《潜伏》中的余则成要强烈很多。”

  郭晓冬说自己在片中的台词比较少,“我演得也很痛苦,为了找到人物的感觉,那段时间在片场都不苟言笑,总觉得周围的空气都很紧张,我经常跟孙周说特别想大吼两声以释放那种压抑”,郭晓冬说自己差点就“潜伏”出抑郁症。

  在片中,郭晓冬与江一燕饰演的佣人秋喜产生了一段真挚但无望的感情,“是那种想爱却不敢爱的状态,因为你不能给对方任何承诺”。郭晓冬说影片之所以取名为《秋喜》,是寓意秋天革命的胜利果实,而且当时广州的很多渔家女都叫这个名字。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

  作为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红色电波》中,首演谍战戏的郭晓冬有着“惊艳”表现。郭晓冬坦言,自己以前对剧本的挑选一直很有规律,这次跳出老圈子首演谍战戏,对他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何况角色还是一个玩弄感情的特工。剧中,郭晓冬饰演的许少清深爱着秦岚饰演的辛晴,但他却要不断利用张萌饰演的章嘉雯对自己的感情来完成地下工作,感情线索相当复杂。

  电影《无间道》中,梁朝伟的对手是刘德华,而在《红色电波》里,郭晓冬的对手是“谍战戏之王”——刘小锋。他出演了一个潜伏在我党内部的国民党特工,这个角色与电影《无间道》中刘德华饰演的角色相似度极高。

  《建国大业》和陈道明搭戏扮哨兵

  郭晓冬在上海拍戏的时候,《建国大业》也转到上海来拍,有天陈道明来扮演稽查大队队长阎锦文,喊他一块去,他就去了。

  郭晓冬在片中扮演了一个哨兵,阎锦文(陈道明饰)在毛人凤(姜文饰)的授意下去暗杀张澜,只见他气势汹汹地闯进医院,“请”张澜跟他走 ,到了岗哨的时候,他下车并排点燃两支香烟,把其中一支递给郭晓冬扮演的哨兵,然后神情自若地说自己带“老爷子”出去溜溜,郭晓冬怀疑地看了他几眼,见陈道明面不改色,就放行了。虽然郭晓冬因为档期原因,只在片中出演了国民党警卫连长一角,但他声称只要能够参与此片就是一种荣耀,“角色没有大小,虽然这部影片中可能连群众演员都是明星,但每一个人哪怕没有台词都会认真对待自己的角色,因为大家把这个团结协作的作品当做一份献给祖国60周年的礼物,当做我们艺术工作者的一次献礼。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摇摆的婚约》尝试“花心男”

  如果把郭晓冬一直看成是个新好男人,那这次就有机会一睹他另一面的演技了。在即将上映的《摇摆的婚约》中郭晓冬一改往日的角色,首次挑战了一位帅气潇洒的建筑设计师。事业上小有成就的巨源却在爱情上开始摇摆,成为了一个“花心男”……郭晓冬为了演好事业型男巨源,不仅从头到脚必须穿着讲究,头发也被造型师染成了栗红色。“希望以后在生活中也尝试一下这种时尚的情调。”郭晓冬笑着说道。

  不拍戏的时候郭晓冬的生活很规律,一般早7点前就会起床,晚10点睡觉,不抽烟,不喝酒,不泡酒吧,兴趣就是看影碟和书。“不过这种状态很久没有了,因为不拍戏的时候很少。”郭晓冬笑笑。

  现在郭晓冬的母亲和他一起居住在北京,“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对妈妈要更加好。”就好像是他扮演的《新结婚时代》里的何建国。“他对家人毫无原则的偏袒,有人说他是愚孝。但是我觉得孝顺真的是没有原则的。真的,我特能体会那种感觉……”

  2010年对于郭晓冬来说最大的喜事就是刚刚降生不久的儿子了,此时的郭晓冬一定是幸福的。一提到儿子,郭晓冬就开心的合不拢嘴,连连称儿子很帅气,那种幸福的神情真是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面对儿子,郭晓冬也小心翼翼,他希望儿子有个美好的将来,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