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光 我与“毛岸英”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于晓光 “毛岸英”
  • 发布时间:2010-05-07 09:07
  《毛岸英》挑战自我

  今年央视的献礼剧《毛岸英》,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主要是围绕毛岸英的故事展开,虽然他的生命仅仅是短暂的28年,但是从小时候的生活到朝鲜战场的牺牲,他的人生经历都非常丰富。“现在的电视剧中,还没有一部电视剧是围绕毛岸英展开的,所以希望这部电视剧让新老观众对毛岸英有新的认识。”于晓光如是说道。

  知道自己要饰演伟人的后代,这让于晓光忐忑不安了好一阵。“看剧本之前我还和导演聊了很长时间,没有想到这个题材是那么丰富,变化如此之大。虽然只有28岁,但是他的人生却分了好几个阶段,亲眼看到母亲被杀、流浪、卖报、到苏联抗战、斯大林送抢、回延安学农、翻译工作,到最后抗美援朝、牺牲。短短人生却精彩绝伦。所以看完剧本后很振奋,很感慨。觉得他是个真正的男人。之前的忐忑也渐渐消失了,不过这次独挑大梁,800场戏,场场都有我和其他演员的对手戏,所以觉得很辛苦,压力确实也很大。”

  为了演好毛岸英,于晓光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而且在拍摄前还特意去瞻仰了毛岸英、毛主席的照片。和毛主席的照片说话,与烈士陵园中毛岸英、杨开慧烈士的塑像聊天,之后向毛岸英的塑像三鞠躬。这种特殊的做法让他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力量和感觉,再看到毛主席的时候就觉得那是自己的“父亲”。

  前期的充分准备和拍摄中的尽心尽力,兢兢业业,让于晓光在拍摄现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甚至有一位当地的老妈妈来看他时会亲切的叫他“岸英”。这让于晓光对演好这个角色更加充满信心。

  记得有一阵子是在俄罗斯黑河拍摄,零下四十多度的气温,加上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让于晓光有些吃不消。“因为冬天相对干燥,所以在山里拍戏不能生火,脸部的肌肉都冻僵硬了。拍摄的机器工作几十分钟运转不了,现场的机器,甚至连手机都无法正常工作,经常自动关机。尤其是女演员都被冻哭了。”

  一场12月份下河的戏让于晓光至今难忘,“当时河面都是冰,因为是拍大部队渡河,旁边还有炸点,炸起来的冰雪把衣服浸透了。那会我还在发高烧,而剧组也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就停工,所以打完吊瓶就接着冲上战场。”

  音乐只是业余爱好

  “我们说好绝不放开相互牵的手,可现实说光有爱还不够,走到分岔的路口,你向左我向右,我们都倔强得不曾回头;我们说好就算分开一样做朋友……”

  当初由张靓颖演唱的这首《我们说好的》红极一时,至今还是各大KTV中的热门点唱歌曲。

  很难想象这首歌的作曲竟然是出自于晓光之手。我好奇的问他,当初是怎样的灵感让你创作出这样一首歌的时候,于晓光先是哈哈大笑,然后说:“当时就是有一种感情,好像积压在内心多年的一种情感的爆发。但是的确没想到这首歌会那么红、那么火、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当初因为对音乐的兴趣,让于晓光在读完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之后,又毅然决然的考取了新加坡李伟菘音乐学院。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让于晓光感触颇多,寂寞或是没有灵感时他便会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中,久而久之他的足迹遍布了整座城市。总是在幕后为别人作曲的于晓光,也产生了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想法,而且在筹划当中,“在拍摄电视剧《娘》的时候,我写了一首《微笑》。那是首真真正正表达我内心的一首歌,可能会用在这部电视剧中,希望可以由我来演绎。”

  演艺源自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中的于晓光在朋友眼中是个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人,这也让他的周围总是集结了好多志同道合的人。不过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是一个外表阳光、开朗,内心却是十分细腻的人,对生活有很深的感悟和思考。空闲时,于晓光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或是睡觉,或是上网,或是看电视,有时还会静静的去思考一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全身心的去休息,去放松心情。还能够对自己进行一个梳理,解决之前存在的疑问。“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力以赴。不过随着工作的增加,现在这样的休闲时光基本已经很少见了,成了一种奢望。”

  平时的于晓光喜欢穿着舒适的、适合自己的衣服,他觉得那样才能称得上是时尚。“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挺时尚的人。”于晓光开心的说,“其实我的穿着就是随心情、环境,而且必须是最适合自己的舒适衣服。再流行,再时尚的服装,如果不适合我,穿上别扭,那它再好我也不会选择的。”

  于晓光虽然不刻意追求名牌,但是阿玛尼还是他最喜欢的品牌之一,因为它是如此的讲究精致的质感与简单的线条,让人不知不觉就被吸引。“不过生活中我不会穿西装、衬衫之类的衣服,因为原先做过运动员,所以觉得还是运动服最舒服。”

  采访渐渐接近尾声,我不仅感叹眼前的于晓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三所学校(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新加坡李伟菘音乐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系)。只是因为他想给自己一个积累。而且在着三个方面他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这是怎样的一种历练才能达到的成就。他说:“所有的这些都是为我提供舞台和平台的机会。而且我一直觉得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机会没有降临,那等待的过程中还不如去充实自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