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的外交官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晚清 最后 外交官
  • 发布时间:2010-05-07 09:18
  梁敦彦是顺德勒流龙眼乡人,生于清咸丰七年。清同治十二年官费保送美国留学,是清廷派出的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光绪七年在耶鲁大学肄业归国,分发福建船政学堂任英文教习。十年应张之洞聘,历任两广、湖广督署文案,知州府候补道。

  名人掠影

  光绪三十三年,梁敦彦作为清朝公使出使美、德、墨、秘、古巴,同年官至外务部侍郎、尚书、右丞(副部长),宣统三年十月任袁世凯内阁外务部大臣,是清末的知名外交官之一。辛亥革命发生后,梁敦彦于民国3年任北洋政府交通。

  梁敦彦以贫穷出身,最终成为清末的外交与政坛重要人物。然而清朝贫弱,外交屡屡受挫,最终清政府也被推翻,梁敦彦等胸怀报国之心的人连“报国之门”也找不到。最终留恋清皇朝,甚至拥戴张勋复辟,落后于历史,终难脱离个人与历史的局限性。

  访旧寻迹

  麻线胡同3号院曾是清朝协办大学士敬徵住宅“意园”的一部分,民国初期为曾任国务总理的唐绍仪所有,后被其卖予梁敦彦。梁敦彦买到此宅后,曾大肆修葺,将宅子改成中西式建筑,中间还有一大圆亭,作为唱戏、跳舞用。宅内有太湖石砌门洞,两旁有大青条石,上有对联,正面为:“泉淙涧底琴音泻,峰依天边画景收”;背面是:“松老龙鳞皆合抱,山连螺黛自回环。”为乾隆御笔,是圆明园遗物,不知是何时搬到宅中。

  关于梁敦彦的身世,有资料以“贫家子”一笔带过。当年由于家贫,他出身很卑微,小小年纪就到香港去做一些打杂的活。但后来受人赏识而供他读书,并由此成为第一批留美幼童,改变了自己命运。

  由于他出身贫穷,后来在勒流龙眼乡所谓的故居,就是他当大官以后慈禧赏赐给他的,是他衣锦还乡而建的。据传当年他曾经穿着官袍“衣锦还乡”,但回来仅一天时间,第二天由于接到慈禧驾崩的消息,就匆忙赶回京城了。他的孙辈梁世平也曾回过故宅,但定居地则是香港。

  耶鲁校园的活跃分子

  两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廷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发起者,希望派出一批天资聪明的幼童,官费去美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中国近代教育活动家容闳,便于同治十一年在广东家乡挑选合适的幼童去上海参加留美考试。在这其中,除了条件优越的梁敦彦之外,还有他的佛山老乡——詹天佑、曹嘉祥,以及后来活跃于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的唐绍仪。

  来到美国之后,一些幼童为身边迥异的生活环境感到愕然,梁敦彦却很快适应了过来。他很快融入了自己所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并且在学业上显出天资。梁敦彦习性与自然科学较近,不过梁的祖父以为国内自遭受“洪匪之乱”(指太平天国运动)后,百政不举,很想让孙子读书为官报国。所以梁敦彦不想违背祖意,入读耶鲁大学即选择文科经济学。

  在耶鲁期间,开朗的梁敦彦俨然是一个很受同学欢迎的校园明星。梁敦彦在同学中组织了“东方人棒球队”,他本人是这支球队的投球手。梁的球队游历美国各地,与各校比赛,辄获优胜,美人至今还称道不已。梁敦彦不赞同同去的幼童们总是几个人挤在一起,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

  晚清最后一任外交官

  光绪七年,清廷出于不断恶化的国内外形势考虑以及国内保守势力不断施压,招回了留美的官费学生,那一年梁敦彦在耶鲁大学读大三,时年23岁。而他的耶鲁大学学位,直至光绪三十年才得耶鲁大学各师友联名推荐,获得大学毕业学位、文学博士头衔。

  梁敦彦回国之后,曾被派去充当电报学堂洋文教习,每月薪金十二两。清廷对这批留洋的学生相当怠慢,梁敦彦也一度为前途感到迷茫。受祖父影响很深的他,还曾像很多当时的读书人那样尝试选择了读八股、考科举的形式来报效国家、实现理想。

  事与愿违,光绪十年梁敦彦的父亲过世,这让他一度花光自己的积蓄,并且在广州、香港之间辗转。在遇到两广总督张之洞之后,他的命运发生转机,在署内管理电报翻译事务,随后被推荐给慈禧太后,便在外务部中先后担任外务部侍郎、尚书,同时担任美、墨等国公使。

  在出任美、墨等国公使的过程中,梁敦彦的仕途也在不断接近巅峰期。不过,当宣统三年,梁敦彦出任晚清最后一任外务部大臣之后,在出使德、美的过程中辛亥革命发生,他的外交生涯和仕途一度划上句号。滞留欧洲3年之后,他在外交领域的工作能力又受到北洋政府的肯定,随后出任徐世昌内阁的交通总长,总管全国的铁路、轮船、电报及电话,对中国的近代化起了不少作用。

  然后,家庭的影响、对清朝的留恋,还是让梁敦彦在1917年的张勋复辟中,选择站在保皇党一边,出任清废帝溥仪的内阁议政大臣以及外务部大臣。然后随着张勋复辟归于失败,梁敦彦在清末民初政治、外交舞台上的生涯就此结束,一直到1924年在天津去世。

  与詹天佑互为亲家

  梁敦彦善与人交往,也体现在他和他的南海老乡——詹天佑的交往中。举荐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梁敦彦,还和詹天佑结为亲家。

  1904年,梁敦彦出任天津海关道台。在天津时,他整顿“北洋大学”,并鼓励该校学生赴美留学。不久,梁敦彦兼任京奉铁路总办。就在这时,列强均想在中国扩张自己的势力,英国建议清政府修建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俄国及日本也想插手这条干线的修筑。梁敦彦得知后,连忙向袁世凯及清政府进言,称这条铁路将是京城通往内外蒙古的唯一要道,万不能叫外国插手。并举荐詹天佑来主持修筑这条铁路,以身担保詹天佑一定能成功(当时詹天佑正在广州黄埔海军学堂任教)。

  袁世凯与清政府最终采纳了梁敦彦的建议。詹天佑果不负梁敦彦所托,排除万难,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为华夏争了光争了气。梁敦彦还与詹天佑结成了儿女亲家,他的女儿梁霭珊嫁给了詹天佑的儿子詹文光。

  尽管梁敦彦在政治诉求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不论身边的政治、社会环境怎么改变,总想为国家做一点实事,这也是一种很为典型的“顺德性格”。他在外交、政治方面受到清廷和民国当权者器重,也正因为他具有这种务实、低调的品性,这也促使梁敦彦跻身清末民初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行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