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坚定不移,但汇改不会因为外部压力而推进,主动权在自己手中。分析人士表示,是否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决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的企稳好转,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回归到小幅、渐进的升值模式,逐步向均衡汇率靠拢,并实现双向波动。
时机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
人民币汇率无法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局面已成为多方共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撰文指出,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年均达5.9%,对华逆差年均增长21.6%,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而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5.7%降至3.5%,对华逆差下降16.1%。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加剧了双边贸易不平衡。
是否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
目前,宏观经济存在有利于人民币升值和不利于升值的双重因素。在有利因素方面,一是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热度不减,内需显著提速。1季度GDP增长接近12%。投资方面,随着私人投资的复苏,今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将保持在较快水平;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2.6万亿元,保持在历史高位,显示投资增长对信贷需求依然强劲。尽管一季度大众商品价格涨幅较大,但大宗商品进口数量依然停留在历史高位,显示国内投资需求旺盛。
供国内消费的非大宗商品进口也环比增长明显,说明国内消费需求提速。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这一思路之下,我国正在努力实现以内需为主、“三驾马车”均衡发展的经济增长。因此,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将逐步减小,这扩大了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空间。
不利因素在于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的测算,进口早在2009年7月就已大致回到甚至超过危机前水平,但目前出口尚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
回归小幅渐进升值
种种迹象显示,在适当的时机,人民币汇率可能将恢复小幅、渐进升值模式,兼顾双向波动,并在升值中考虑到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
对于人民币一次性升值的看法,分析人士表示,这种方式的弊病在于难以确认一次性升值的幅度,一次性升值也可能对出口行业造成较大冲击。这种激进改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太可能成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选择。
未来人民币汇率或将回归到2005年7月至2008年上半年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小幅、渐进的升值模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认为,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有助于人民币名义汇率逐渐向实际汇率靠拢,从而逐渐纠正国内的资源配置;对中国出口行业的冲击是渐进的,有助于出口企业的调整,因而对增长与就业的冲击也是可控的。
但小幅渐进的升值模式是否会导致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套利,从而给中国经济带来资产价格泡沫与通货膨胀压力呢?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给出的答案是采用效果较佳的“鸡尾酒疗法”,即在人民币小幅渐进性升值的过程中,同时辅以小幅渐进式加息,目前中国处于低位的利率水平,也决定了仍有加息空间。若只升值不加息,则会吸引大量“热钱”流入。
在升值的过程中辅以加息,可以起到更加综合的政策效果。
同时,走向双边波动,避免单一升值预期,也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
有专家,4月份进口价格高位徘徊,同比涨幅仍可能居于高位,而出口回升力度较弱,价格提升能力不强,必然使得3月份出现的逆差不会成为孤立现象,年内一些月份仍可能继续出现逆差。这种情形为人民币扩大双向波动幅度创造了难得的基本条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