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的低碳设想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南昌,低碳,设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11 13:29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还是一个核心问题。政府的作为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文|本刊记者 管方方
南昌被称为“绿色南昌”,它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0%,居全国第二。
南昌市走低碳之路的信心也因此而起。
2009年11月,江西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被称为我国首个低碳经济白皮书。其中对南昌的低碳之路制定了具体的细则。
光伏产业先行
南昌紧邻被称为“长江绿肺”的鄱阳湖,绿化好、植被多、空气佳、雨水充足,在环境上的优势得天独厚。“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我觉得在全国都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没有一定之规,但绿化好,环境优美,则肯定是低碳城市的内涵之一。”江西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志萌说,南昌市的森林覆盖率达60%,居全国第二,南昌市的目标是5年之内,使森林覆盖率达到63%。
南昌建立低碳城市的规划,可以被放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背景下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构建环鄱阳湖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其目的是追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规划于2009年12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顺应传统经济转型这一时代潮流,南昌对自身提出了低碳城市的建设要求。2010年2月,中国低碳经济合作项目动员大会上,南昌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被列为发展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
同许多有着低碳规划的城市一样,南昌也将自己的第一个步骤放在产业规划上。“低碳经济不意味着零排放,不是降低碳排放总量,而是降低碳排放强度。”南昌市工信委调研员何其说,“产业转型无非两方面,一是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改造,由高耗能变为低排放;另一个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比如风能、光伏产业等等,在农村,我们还有沼气能源的使用。”
在南昌市高新产业开发区内,政府正致力打造多个特色园区,其中光伏产业园和LED产业园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
光伏产业属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产业。南昌的目标是三至五年内,将光伏产业做成“千亿产业”,打造“世界光都”。目前进驻光伏产业园的企业名单,包括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卡姆丹克、通用太阳能电力(南昌)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
但2009年8月份,国家工信部发布《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光伏产业曾明确被列入产能过剩的“黑名单”。面对关于光伏产业是否产能过剩的疑问,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总裁彭小峰的回答是:“目前只是低端产能过剩,国内80%的优质产能还是依赖进口,不能因为低端产能的过剩而否定整个行业的运行,全球光伏产业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随着市场的自然淘汰,落后产能会逐渐转化为中高端产能。”
针对光伏产业的另一争议是,其终端产品,即用太阳能发电虽是清洁能源,但生产的过程却是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但南昌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柳华则认为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所以我们正在尝试做的,是把光伏产业的前端刨去,只做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后半段。这里就需要一个科技的力量,我觉得核心就是一个技术创新的问题,包括我们旧有的产业改造,也是一个技术创新的问题。”他说。
技术创新是根本
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潮流中是能占据先机的根本。
以光伏产业为例,其最主要的原材料,多晶硅核心技术和优质产能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和日本,国内具有竞争力和先进水平的优质多晶硅厂家非常稀缺。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唯这才是既低碳又能得到高回报的环节。如果不拥有技术,不可能做到把既耗能又污染的 “光伏产业的前端刨去”。
“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这个时候我们正需要展开手脚发展时,却搞出来一个低碳的概念,还没高碳就让我们低碳,这对我们是不公平的。但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个机遇,别人走的误区犯过的错误,我们干脆绕开不走,但兼顾发展和环保只有从提高技术入手。”李志萌说。
据李志萌介绍,曾有英国的专家团来南昌给他们培训,“他们设计好了低碳路线图,碳排放指标,甚至碳规则都为我们制定好了,发达国家卖低碳技术和低碳设备给我们,从低碳产业的一开始就试图取得控制权。”
有专家认为,包括南昌的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在内,中国工厂把太阳能电池生产出来,把产品出口到国外,却是别人在使用新能源,只留给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薪水,和环境污染的后遗症。这一现状显然需要被改变,而掌握技术和技术革新,是其核心之一。
2009年11月,南昌举办了“2009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把技术创新作为市场博弈的关键筹码,可以被看做是南昌市的认知,同时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清晰的集体共识。
“在这种大势所趋下,小的没有技术附加值的企业被淘汰,这是合理的。在全球环保的主张下,其余企业被迫形成一种观念:我该怎么做才更环保,更节能?这种观念的转变不管对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正面积极意义,也是经济形态由粗放型向高技术含量型转变的必须。”柳华认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还是一个核心问题。而低碳产业的发展,是更高效的一种发展。
摸索中的低碳之路
虽然经济发展同沿海发达城市呈现差距,但是南昌市政府在环保和生态保护上却得到了受访者的肯定。
南昌市环境保护局章美良回忆,市委搬迁前的旧址,位于南昌市中心位置的阳明路中段,市委迁出后,曾有多家开放商表示出以高价拿地的意愿,南昌市政府最后的决定是,在旧址建一座占地1.7公顷的公园,大规模绿化和种植,供市民游玩,也保护了城市中心地带的生态平衡。
参照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的减排目标,江西省在其首个低碳白皮书里宣称,要同全国的平均减排量持平,甚至更高。
西方国家的主要碳排放是居民个人,而中国主要是企业。政府的政策导向与企业观念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
李志萌认为,政府的作为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承担着政策制定以及构建地区经济发展框架的重要职能。“比如,南昌就已经率先提出了绿色GDP的衡量指标。如果减排指标无法达标就会有一票否决制来保证,对于一些生态保护区,传统的GDP就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了,已经引入了生态、绿色衡量标准。”他说。
对比欧美国家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不同点。曼彻斯特市政官员列出的本城低碳举措有:鼓励市民使用绿色能源,建造更多的公共绿地,用节能材料建造房屋,尽量使用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等。
排除发达国家与我国在技术进步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差别之后,仍能看出中国式低碳城市的规划里,决策者更多的注意力被投放在产业规划和产业开发上,与民生相关的低碳内涵,则被大大忽略了。
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孟立慧曾说过:“只有产业规划的太阳城,与太阳城无关。”这话同样可以改成:“只有产业规划的低碳城市,与环保无关。”
南昌市政府在低碳生活的提倡上也有过许多举措,比如2009年新投放了107辆空调公交车,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在红谷滩新区启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放1000辆自行车,供市民免费租用等。
但让低碳意识深入人心,这些还远远不够。章美良说:“意识的培养需要时间,跟市民素质也息息相关。”
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
文|本刊记者 管方方
南昌被称为“绿色南昌”,它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0%,居全国第二。
南昌市走低碳之路的信心也因此而起。
2009年11月,江西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纲要》,被称为我国首个低碳经济白皮书。其中对南昌的低碳之路制定了具体的细则。
光伏产业先行
南昌紧邻被称为“长江绿肺”的鄱阳湖,绿化好、植被多、空气佳、雨水充足,在环境上的优势得天独厚。“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我觉得在全国都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没有一定之规,但绿化好,环境优美,则肯定是低碳城市的内涵之一。”江西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志萌说,南昌市的森林覆盖率达60%,居全国第二,南昌市的目标是5年之内,使森林覆盖率达到63%。
南昌建立低碳城市的规划,可以被放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背景下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旨在构建环鄱阳湖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其目的是追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规划于2009年12月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顺应传统经济转型这一时代潮流,南昌对自身提出了低碳城市的建设要求。2010年2月,中国低碳经济合作项目动员大会上,南昌市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被列为发展低碳经济试点的省会城市。
同许多有着低碳规划的城市一样,南昌也将自己的第一个步骤放在产业规划上。“低碳经济不意味着零排放,不是降低碳排放总量,而是降低碳排放强度。”南昌市工信委调研员何其说,“产业转型无非两方面,一是对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改造,由高耗能变为低排放;另一个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比如风能、光伏产业等等,在农村,我们还有沼气能源的使用。”
在南昌市高新产业开发区内,政府正致力打造多个特色园区,其中光伏产业园和LED产业园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
光伏产业属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产业。南昌的目标是三至五年内,将光伏产业做成“千亿产业”,打造“世界光都”。目前进驻光伏产业园的企业名单,包括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卡姆丹克、通用太阳能电力(南昌)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
但2009年8月份,国家工信部发布《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光伏产业曾明确被列入产能过剩的“黑名单”。面对关于光伏产业是否产能过剩的疑问,江西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总裁彭小峰的回答是:“目前只是低端产能过剩,国内80%的优质产能还是依赖进口,不能因为低端产能的过剩而否定整个行业的运行,全球光伏产业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随着市场的自然淘汰,落后产能会逐渐转化为中高端产能。”
针对光伏产业的另一争议是,其终端产品,即用太阳能发电虽是清洁能源,但生产的过程却是高耗能和高污染的。但南昌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柳华则认为这个问题可以解决,“所以我们正在尝试做的,是把光伏产业的前端刨去,只做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后半段。这里就需要一个科技的力量,我觉得核心就是一个技术创新的问题,包括我们旧有的产业改造,也是一个技术创新的问题。”他说。
技术创新是根本
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在“低碳经济”潮流中是能占据先机的根本。
以光伏产业为例,其最主要的原材料,多晶硅核心技术和优质产能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和日本,国内具有竞争力和先进水平的优质多晶硅厂家非常稀缺。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唯这才是既低碳又能得到高回报的环节。如果不拥有技术,不可能做到把既耗能又污染的 “光伏产业的前端刨去”。
“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这个时候我们正需要展开手脚发展时,却搞出来一个低碳的概念,还没高碳就让我们低碳,这对我们是不公平的。但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个机遇,别人走的误区犯过的错误,我们干脆绕开不走,但兼顾发展和环保只有从提高技术入手。”李志萌说。
据李志萌介绍,曾有英国的专家团来南昌给他们培训,“他们设计好了低碳路线图,碳排放指标,甚至碳规则都为我们制定好了,发达国家卖低碳技术和低碳设备给我们,从低碳产业的一开始就试图取得控制权。”
有专家认为,包括南昌的光伏产业等新能源在内,中国工厂把太阳能电池生产出来,把产品出口到国外,却是别人在使用新能源,只留给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薪水,和环境污染的后遗症。这一现状显然需要被改变,而掌握技术和技术革新,是其核心之一。
2009年11月,南昌举办了“2009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把技术创新作为市场博弈的关键筹码,可以被看做是南昌市的认知,同时也是中国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清晰的集体共识。
“在这种大势所趋下,小的没有技术附加值的企业被淘汰,这是合理的。在全球环保的主张下,其余企业被迫形成一种观念:我该怎么做才更环保,更节能?这种观念的转变不管对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正面积极意义,也是经济形态由粗放型向高技术含量型转变的必须。”柳华认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还是一个核心问题。而低碳产业的发展,是更高效的一种发展。
摸索中的低碳之路
虽然经济发展同沿海发达城市呈现差距,但是南昌市政府在环保和生态保护上却得到了受访者的肯定。
南昌市环境保护局章美良回忆,市委搬迁前的旧址,位于南昌市中心位置的阳明路中段,市委迁出后,曾有多家开放商表示出以高价拿地的意愿,南昌市政府最后的决定是,在旧址建一座占地1.7公顷的公园,大规模绿化和种植,供市民游玩,也保护了城市中心地带的生态平衡。
参照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的减排目标,江西省在其首个低碳白皮书里宣称,要同全国的平均减排量持平,甚至更高。
西方国家的主要碳排放是居民个人,而中国主要是企业。政府的政策导向与企业观念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
李志萌认为,政府的作为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承担着政策制定以及构建地区经济发展框架的重要职能。“比如,南昌就已经率先提出了绿色GDP的衡量指标。如果减排指标无法达标就会有一票否决制来保证,对于一些生态保护区,传统的GDP就不是唯一的衡量指标了,已经引入了生态、绿色衡量标准。”他说。
对比欧美国家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不同点。曼彻斯特市政官员列出的本城低碳举措有:鼓励市民使用绿色能源,建造更多的公共绿地,用节能材料建造房屋,尽量使用环保的公共交通工具等。
排除发达国家与我国在技术进步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差别之后,仍能看出中国式低碳城市的规划里,决策者更多的注意力被投放在产业规划和产业开发上,与民生相关的低碳内涵,则被大大忽略了。
复旦大学城市环境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孟立慧曾说过:“只有产业规划的太阳城,与太阳城无关。”这话同样可以改成:“只有产业规划的低碳城市,与环保无关。”
南昌市政府在低碳生活的提倡上也有过许多举措,比如2009年新投放了107辆空调公交车,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在红谷滩新区启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投放1000辆自行车,供市民免费租用等。
但让低碳意识深入人心,这些还远远不够。章美良说:“意识的培养需要时间,跟市民素质也息息相关。”
这都需要一个过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