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急救”行政解码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玉树急救” 行政解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14 11:12
邓尔平几个健步冲出办公室,勉强在州委大院的场坝边上立住脚时,发觉脚下的地皮还在一个劲地颠着他左摇右晃。
邓尔平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秘书长。作为省管干部,他于2006年从青海大学组织人事部部长任上派往玉树工作后,5年来,和其他外派干部一样,一直在州委办公室“宿办一体”。
4月14日地震的头天晚上,他因手头几件应急公务熬到很晚,到睡觉时又一反往常地失眠。早晨7点47分,睡得昏昏沉沉的他被震醒时,几乎本能反应跳下床藏到了办公桌下。
在天摇地动当中,邓尔平听见头顶水泥天花板砸落在办公桌上、电脑上、地板上,“砰砰” 炸响。
他捱了几秒,才抱着头往室外院坝猛冲。当时,与他一前一后,从另外一间办公室冲出的,还有州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传河。
现在可以想见,在河山破碎的强震当中,彼时院坝中两个惊魂未定的男人,更像是惊涛骇浪中,两片可怜的树叶。
不过,当时摆在这两片“树叶”面前的另一个局面,是州委书记在北京学习,州长出差西宁,州委仅剩邓、刘两位常委在州–––– 作为事实上的玉树最高行政指挥中枢,两人能否果断展开一番应急行政作为,则攸关着整个救灾大局成败。
决断:“线裤秘书长”的震后上午“当时我也没顾得穿长裤,还是一条睡觉时的线裤,就和组织部长一起跑上街。” 地震第二天晚上,15日晚9时许,邓尔平披着军大衣,站在玉树军分区内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帐篷门口,一边等待一个临时会议,一边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邓尔平说,他们两人先叫来司机开车沿州府所在地结古镇跑了一圈,看见到处都是房倒屋塌的情形,震时掀起的漫天灰尘还弥散在空气中,沿途好几家房子又着了火,满街都是灰头土脸的市民在奔跑,哭喊声不绝于耳。
当时通讯和电力已经中断了,8时10分左右,邓尔平和刘传河回到州委,赶紧往机要室跑,给省委常委办公室挂电话汇报地震情况。
然后,两人再往州政府跑。
“政府大院场地上,四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成员都在场,而且处级干部都在。” 邓尔平说,他立即给身在北京的州委书记请示,“书记在电话里安排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由我和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三人负责。”
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立后,邓尔平“应急行政” 的第一步,是划分出七个工作组,包括“救援、道路疏通、治安” 等小组,处级干部都依照各自所属部门职能对口分到各小组中。
“其中,考虑到大部分公务员家中也都遭了灾,允许他们回家自救,但公安部门除外,无论你家里受多大灾,所有人必须回来参加政府安排的统一救援。”
在邓尔平看来,此时要控制住玉树这一盘棋,当紧有四件事要做。一是立即派出工作组成员上街抢救伤病员;二是派出公安对银行、加油站等敏感单位进行保卫;三是派出水利局长和电站老总查看城郊上游水库;四是分派两组人马,分别查看玉树机场和通天河大桥是否完好。
“通天河大桥是玉树通往西宁214国道线上的大桥,只要这条线和机场无碍,救援生命线就是安全的。”
与此同时,邓尔平又派出一批干部奔赴州辖各县了解受灾情况。
一直到当日中午1时左右,邓尔平在州府大院临时指挥部里部署完第一轮救灾任务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还穿着线裤,赶紧找来长裤穿上。
14日下午,青海省长骆惠宁一行紧急抵达玉树,随即成立的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接过了玉树临时指挥部的全部救灾工作,而此前邓尔平一班人马于混乱中勘定的救灾行政架构,也获沿用。
本刊记者注意到,骆惠宁在随后的一次会上说,一到玉树,看到震后的情景,十分痛心,但看到震后有一支党员干部真正能够把群众的事当自家的事情干,又感到欣慰。骆惠宁说,当得知有的干部穿着线裤在救灾一线指挥若定时,他尤为感动。
响应:两位玉树干部的震后行踪
14日地震时,玉树州档案局副局长扎西措毛正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参加“青海省档案局馆长上海培训”。
扎西措毛的儿子正在西宁读书,退休后的丈夫也一直陪在儿子身边,地震对她家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工作而言,43岁的扎西措毛在进入档案系统以前,从县里一直干到州委,都在秘书岗位上。用她自己的话说,始终在首脑部门工作。7年前调入相对“清闲” 的档案系统后,她心理落差极大,一度对手头的工作提不起兴趣。
由于培训尚在进行当中,又没有接到领导召回的命令,扎西颇有理由盘桓上海。然而,当订制的手机报报道玉树地震确切消息后,扎西哭着找到一同参与培训的青海省档案局领导,要求立即回玉树。
经上海市档案馆帮助协调机票,扎西于15日上午飞抵西宁。到了西宁机场,正常飞往玉树的航班早已被取消,航线专门用于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
心急如焚的扎西,一时在西宁机场找不到登机的门路,幸好这时看见青海省民政厅副厅长景占荣正在组织救灾物资登机。景此前在玉树州任副书记时分管档案工作,扎西就托“老书记” 帮忙。
16日上午,在机场守候一夜的扎西终于拿到了登机牌,于中午抵达玉树,随后立即投入统一救灾工作。扎西告诉本刊记者,此次与她一同赶回玉树的还有州监察局局长魏生廷。
至于他们为什么托门路想办法也要赶回玉树,而不是托辞躲开,扎西难以说清理由,“也许自己是干部吧。”
与扎西不一样,31岁的州工商干部嘎松格来在地震发生时,正和一家大小睡在结古镇解放路自家房子的二楼。他家楼房是老式土木结构,房子在地震中坍塌了,他和一家大小逃离及时,都活了下来。
格来在州里的工商所开车,地震发生后,单位考虑到他家的情形,没有组织他统一救援,“我就到处找活干,帮忙挖人,昨天在结古寺了解到运送遗体的车不够,我就主动报名参加。”
16日早上8时左右,开着自家崭新的农用车,拉完一车遇难者尸体到城郊扎西大同的火葬场后,格来跳下车一边用手搓着制服肩章上的血迹,一边告诉本刊记者,他是无论如何也总结不出自己参与救援的理由的。
类似扎西、格来这样的基层干部,其在震后自觉或不自觉对于抗震救灾的种种响应,放在邓尔平这位指挥官的视野下,他觉得这正是应急行政中政令通达的关键。
“我这几天也在想,为什么在那么混乱的情况下,大家会听我的话,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 邓尔平分析,其实是干部平时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起了关键作用,“所谓灾情就是命令,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组织:片会、村两委、社区委员会17日凌晨1时许,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帐篷里灯火通明。由玉树州委书记、州长召集州里30多名干部开的一场会议,已经持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这场会也叫“片会”,14日起的每个晚上,“片会” 都这样开到很晚。
青海省一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运行以来,州政府原本的局、委、办职能部门设置统统被打破,转而将玉树灾区划分成19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分由州里一名厅级官员任组长,各部门处级干部配置到各组的副组长岗位上去。
按照这一组织设置,作为片区责任人,组长和副组长每天不分昼夜值守在自己的区域内,布置协调全部救灾事宜。只有晚上“片会” 时间,才回到指挥部,汇报各自片区当日救灾情况,并统一听取下一步工作安排。
因此,“片会”在整个救灾行政运作中,亦具中枢意义。
16日晚的“片会” 中,片组长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他们在底下给群众承诺的物资和帐篷,一部分还未到位;二是先期物资发放中,部分区域秩序不佳,仅靠现有人员维持局面又十分吃力。
这两个问题从底下片上带到大会上来,本来指望从“上面” 给予解决。但会上几经磋商后,大家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基层。有的片组长介绍经验,说村两委(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的作用恢复了,问题就迎刃而解,“群众的工作还要靠村两委去做,他们两家坐在一起,才能把话往一块说,而社区的人口情况,社区委员会最清楚。”
此次“片会”最终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在现有分片划组行政架构之下,迅速恢复和启动村两委和社区委员会的工作。当晚会议发出指令,各片区村两委和社区委员会要挂牌办公,办公现场要插上国旗,“让群众看得见党,看得见政府。”
至此,废墟上的玉树已然构建起一张清晰的行政网络。在这张网上,位于终端的村两委和社区委员会,发挥着惯有的基层攻坚强项,紧紧联接着群众一头。中间“片组长” 分而治之,对各自区域内的救灾任务负责,上面指挥部则通过“片会” 收集汇总各片情况,最后形成统一的行政意志,贯彻到救灾工作中去。
理念:强卫的“人”术16日晚间指挥部的另一场会议,《瞭望东方周刊》被允许独家列席旁听。
会上,穿一身墨蓝色防雨外套的青海省委书记强卫,通报了回良玉副总理早上回京时留下的嘱托。他说,回副总理走时告诉他,两天来,他没洗脸没脱衣服,“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这样,能吃苦。”
按照回副总理的交待,强卫要求玉树救灾要从前三天的紧急状态转移到“有序、有利、有效” 的正常模式上来。而要完成这个转变,就务必在一周之内继续并集中力量办好三件与“人” 有关的事情,即“抢救人”、“救助人”、“安抚人”。
强卫给在座的干部举例子,现在群众都集中住,相互之间都不认识,感觉很陌生,没有家的温暖。所以,要尽快按照过去的行政区域,把群众安置在一起,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
强卫还特别提醒玉树要尽快恢复商业活动。强卫的观点是,政府发放救灾物资是一码事,而商业活动的恢复是另一码事,有了正常的商业活动,群众心里面马上就会感觉到踏实,“如果玉树没有商家敢开业,那我们就从西宁调,从下面县上调,房子里不能摆,就搭帐篷摆在大街上,由武警和公安提供保护。”
强卫的另一番关于“震后城市脏乱差” 的说法,也让在座的一些干部感到突然。因为当时呈现出的脏乱差,实际应该是地震后城市该有的样子,群众也能够接受。
但强卫要求要尽快组织打扫清洁城市。“如果玉树原有的清洁工不够,就从社会上招聘,这样群众就有活干,有钱挣,秩序就恢复了。不但是清洁工作,恢复重建的更多工作,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让群众参与进来。”
当晚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强卫说,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他深深感到,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是靠得住的,他由衷对扑在一线的干部表示感谢。他同时也严词批评个别脱岗的干部,“现在所有的党员干部,包括事业单位,凡是拿国家工资的,组织部立即要让他们回来,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来。”
17日开始,玉树救灾工作正式转入常态。本刊记者在灾区看到,大型机械开始大规模投入到废墟清理工作中,街头巷尾出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拾捡垃圾。
以后几天,学校陆续开课,商铺一家一家开张。
……
邓尔平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秘书长。作为省管干部,他于2006年从青海大学组织人事部部长任上派往玉树工作后,5年来,和其他外派干部一样,一直在州委办公室“宿办一体”。
4月14日地震的头天晚上,他因手头几件应急公务熬到很晚,到睡觉时又一反往常地失眠。早晨7点47分,睡得昏昏沉沉的他被震醒时,几乎本能反应跳下床藏到了办公桌下。
在天摇地动当中,邓尔平听见头顶水泥天花板砸落在办公桌上、电脑上、地板上,“砰砰” 炸响。
他捱了几秒,才抱着头往室外院坝猛冲。当时,与他一前一后,从另外一间办公室冲出的,还有州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传河。
现在可以想见,在河山破碎的强震当中,彼时院坝中两个惊魂未定的男人,更像是惊涛骇浪中,两片可怜的树叶。
不过,当时摆在这两片“树叶”面前的另一个局面,是州委书记在北京学习,州长出差西宁,州委仅剩邓、刘两位常委在州–––– 作为事实上的玉树最高行政指挥中枢,两人能否果断展开一番应急行政作为,则攸关着整个救灾大局成败。
决断:“线裤秘书长”的震后上午“当时我也没顾得穿长裤,还是一条睡觉时的线裤,就和组织部长一起跑上街。” 地震第二天晚上,15日晚9时许,邓尔平披着军大衣,站在玉树军分区内的抗震救灾指挥部帐篷门口,一边等待一个临时会议,一边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邓尔平说,他们两人先叫来司机开车沿州府所在地结古镇跑了一圈,看见到处都是房倒屋塌的情形,震时掀起的漫天灰尘还弥散在空气中,沿途好几家房子又着了火,满街都是灰头土脸的市民在奔跑,哭喊声不绝于耳。
当时通讯和电力已经中断了,8时10分左右,邓尔平和刘传河回到州委,赶紧往机要室跑,给省委常委办公室挂电话汇报地震情况。
然后,两人再往州政府跑。
“政府大院场地上,四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成员都在场,而且处级干部都在。” 邓尔平说,他立即给身在北京的州委书记请示,“书记在电话里安排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由我和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三人负责。”
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立后,邓尔平“应急行政” 的第一步,是划分出七个工作组,包括“救援、道路疏通、治安” 等小组,处级干部都依照各自所属部门职能对口分到各小组中。
“其中,考虑到大部分公务员家中也都遭了灾,允许他们回家自救,但公安部门除外,无论你家里受多大灾,所有人必须回来参加政府安排的统一救援。”
在邓尔平看来,此时要控制住玉树这一盘棋,当紧有四件事要做。一是立即派出工作组成员上街抢救伤病员;二是派出公安对银行、加油站等敏感单位进行保卫;三是派出水利局长和电站老总查看城郊上游水库;四是分派两组人马,分别查看玉树机场和通天河大桥是否完好。
“通天河大桥是玉树通往西宁214国道线上的大桥,只要这条线和机场无碍,救援生命线就是安全的。”
与此同时,邓尔平又派出一批干部奔赴州辖各县了解受灾情况。
一直到当日中午1时左右,邓尔平在州府大院临时指挥部里部署完第一轮救灾任务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还穿着线裤,赶紧找来长裤穿上。
14日下午,青海省长骆惠宁一行紧急抵达玉树,随即成立的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接过了玉树临时指挥部的全部救灾工作,而此前邓尔平一班人马于混乱中勘定的救灾行政架构,也获沿用。
本刊记者注意到,骆惠宁在随后的一次会上说,一到玉树,看到震后的情景,十分痛心,但看到震后有一支党员干部真正能够把群众的事当自家的事情干,又感到欣慰。骆惠宁说,当得知有的干部穿着线裤在救灾一线指挥若定时,他尤为感动。
响应:两位玉树干部的震后行踪
14日地震时,玉树州档案局副局长扎西措毛正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参加“青海省档案局馆长上海培训”。
扎西措毛的儿子正在西宁读书,退休后的丈夫也一直陪在儿子身边,地震对她家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工作而言,43岁的扎西措毛在进入档案系统以前,从县里一直干到州委,都在秘书岗位上。用她自己的话说,始终在首脑部门工作。7年前调入相对“清闲” 的档案系统后,她心理落差极大,一度对手头的工作提不起兴趣。
由于培训尚在进行当中,又没有接到领导召回的命令,扎西颇有理由盘桓上海。然而,当订制的手机报报道玉树地震确切消息后,扎西哭着找到一同参与培训的青海省档案局领导,要求立即回玉树。
经上海市档案馆帮助协调机票,扎西于15日上午飞抵西宁。到了西宁机场,正常飞往玉树的航班早已被取消,航线专门用于运送救援人员和物资。
心急如焚的扎西,一时在西宁机场找不到登机的门路,幸好这时看见青海省民政厅副厅长景占荣正在组织救灾物资登机。景此前在玉树州任副书记时分管档案工作,扎西就托“老书记” 帮忙。
16日上午,在机场守候一夜的扎西终于拿到了登机牌,于中午抵达玉树,随后立即投入统一救灾工作。扎西告诉本刊记者,此次与她一同赶回玉树的还有州监察局局长魏生廷。
至于他们为什么托门路想办法也要赶回玉树,而不是托辞躲开,扎西难以说清理由,“也许自己是干部吧。”
与扎西不一样,31岁的州工商干部嘎松格来在地震发生时,正和一家大小睡在结古镇解放路自家房子的二楼。他家楼房是老式土木结构,房子在地震中坍塌了,他和一家大小逃离及时,都活了下来。
格来在州里的工商所开车,地震发生后,单位考虑到他家的情形,没有组织他统一救援,“我就到处找活干,帮忙挖人,昨天在结古寺了解到运送遗体的车不够,我就主动报名参加。”
16日早上8时左右,开着自家崭新的农用车,拉完一车遇难者尸体到城郊扎西大同的火葬场后,格来跳下车一边用手搓着制服肩章上的血迹,一边告诉本刊记者,他是无论如何也总结不出自己参与救援的理由的。
类似扎西、格来这样的基层干部,其在震后自觉或不自觉对于抗震救灾的种种响应,放在邓尔平这位指挥官的视野下,他觉得这正是应急行政中政令通达的关键。
“我这几天也在想,为什么在那么混乱的情况下,大家会听我的话,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 邓尔平分析,其实是干部平时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起了关键作用,“所谓灾情就是命令,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组织:片会、村两委、社区委员会17日凌晨1时许,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帐篷里灯火通明。由玉树州委书记、州长召集州里30多名干部开的一场会议,已经持续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这场会也叫“片会”,14日起的每个晚上,“片会” 都这样开到很晚。
青海省一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运行以来,州政府原本的局、委、办职能部门设置统统被打破,转而将玉树灾区划分成19个责任片区。每个片区分由州里一名厅级官员任组长,各部门处级干部配置到各组的副组长岗位上去。
按照这一组织设置,作为片区责任人,组长和副组长每天不分昼夜值守在自己的区域内,布置协调全部救灾事宜。只有晚上“片会” 时间,才回到指挥部,汇报各自片区当日救灾情况,并统一听取下一步工作安排。
因此,“片会”在整个救灾行政运作中,亦具中枢意义。
16日晚的“片会” 中,片组长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他们在底下给群众承诺的物资和帐篷,一部分还未到位;二是先期物资发放中,部分区域秩序不佳,仅靠现有人员维持局面又十分吃力。
这两个问题从底下片上带到大会上来,本来指望从“上面” 给予解决。但会上几经磋商后,大家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基层。有的片组长介绍经验,说村两委(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的作用恢复了,问题就迎刃而解,“群众的工作还要靠村两委去做,他们两家坐在一起,才能把话往一块说,而社区的人口情况,社区委员会最清楚。”
此次“片会”最终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在现有分片划组行政架构之下,迅速恢复和启动村两委和社区委员会的工作。当晚会议发出指令,各片区村两委和社区委员会要挂牌办公,办公现场要插上国旗,“让群众看得见党,看得见政府。”
至此,废墟上的玉树已然构建起一张清晰的行政网络。在这张网上,位于终端的村两委和社区委员会,发挥着惯有的基层攻坚强项,紧紧联接着群众一头。中间“片组长” 分而治之,对各自区域内的救灾任务负责,上面指挥部则通过“片会” 收集汇总各片情况,最后形成统一的行政意志,贯彻到救灾工作中去。
理念:强卫的“人”术16日晚间指挥部的另一场会议,《瞭望东方周刊》被允许独家列席旁听。
会上,穿一身墨蓝色防雨外套的青海省委书记强卫,通报了回良玉副总理早上回京时留下的嘱托。他说,回副总理走时告诉他,两天来,他没洗脸没脱衣服,“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这样,能吃苦。”
按照回副总理的交待,强卫要求玉树救灾要从前三天的紧急状态转移到“有序、有利、有效” 的正常模式上来。而要完成这个转变,就务必在一周之内继续并集中力量办好三件与“人” 有关的事情,即“抢救人”、“救助人”、“安抚人”。
强卫给在座的干部举例子,现在群众都集中住,相互之间都不认识,感觉很陌生,没有家的温暖。所以,要尽快按照过去的行政区域,把群众安置在一起,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
强卫还特别提醒玉树要尽快恢复商业活动。强卫的观点是,政府发放救灾物资是一码事,而商业活动的恢复是另一码事,有了正常的商业活动,群众心里面马上就会感觉到踏实,“如果玉树没有商家敢开业,那我们就从西宁调,从下面县上调,房子里不能摆,就搭帐篷摆在大街上,由武警和公安提供保护。”
强卫的另一番关于“震后城市脏乱差” 的说法,也让在座的一些干部感到突然。因为当时呈现出的脏乱差,实际应该是地震后城市该有的样子,群众也能够接受。
但强卫要求要尽快组织打扫清洁城市。“如果玉树原有的清洁工不够,就从社会上招聘,这样群众就有活干,有钱挣,秩序就恢复了。不但是清洁工作,恢复重建的更多工作,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让群众参与进来。”
当晚会议快要结束的时候,强卫说,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他深深感到,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是靠得住的,他由衷对扑在一线的干部表示感谢。他同时也严词批评个别脱岗的干部,“现在所有的党员干部,包括事业单位,凡是拿国家工资的,组织部立即要让他们回来,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来。”
17日开始,玉树救灾工作正式转入常态。本刊记者在灾区看到,大型机械开始大规模投入到废墟清理工作中,街头巷尾出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拾捡垃圾。
以后几天,学校陆续开课,商铺一家一家开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