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对话李连玉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打基础 谋长远 李连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14 13:20
一年多前的2008年7月17日,时任邳州市委书记的李连玉,曾接受过本刊记者的采访。在其去职邳州之后,再次梳理其当时的谈话内容,依然能有很多让人沉思的地方。
干群关系达到“史上最和谐期”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苏北欠发达地区的邳州,在发展地方经济过程中是如何解放思想的?
李连玉:一个地方要迅速崛起,领导干部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担起为民富民的责任。穷地方不能一直穷,怎样实现突破,就是要始终不断地坚持解放思想,围绕一个地方的发展瓶颈去解放思想,为地方百姓的盼富想富去解放思想,让干部带着责任和感情去履行责任。
落后地区存在所遇到的问题都要靠解放思想去解决。我们每年都派干部南下昆山、浙江,北上山东,从经济发达地方找到发展的差距,找发展的途径,收获很大。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待邳州现在的发展?
李连玉:思想观念的问题解决了,最终还是要靠干来落实,有了发展一方的愿望,惠及百姓的思路,这就要靠改造环境,一个是要改造硬环境,一个是要改造软环境,要改造城市环境,改善城乡环境。过去在邳州有句谚语“垃圾靠风刮,积水靠蒸发”,一个地方脏乱,就像一个家庭很脏乱,人家不愿意来。从硬环境上做起,改造以后灯亮了,路平了,街净了,城市升值了,精神振奋了,老百姓就有一种自豪感。软环境改造就是转变干部作风,心里想着百姓,身体力行为了百姓,无怨无悔造福百姓,那么凡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凡是老百姓不满意的,就要重拳出击,只有干部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发展,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目前邳州市创建了历史上干群关系最和谐时期,这就为干大事,创大业创造了环境。
《瞭望东方周刊》:邳州未来发展会怎样?
李连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发展经济,就是要为了民生,为了经济,为了蓝天绿地清水拿出一系列措施。思想解放了,目标明确了,那就靠干。我们一直在讲,事在人想,在人做,在人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
凡是不让干部做的,领导干部要先不做;凡是要求干部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做。思路明确,一个声音传到底,一个目的干到底,接受人民监督。这种氛围和激情,才能干成事,老百姓就满意。
生财之道
《瞭望东方周刊》:听说你曾要求在会议室里摆上一台电子秤,用来称干部的体重,以此来衡量干部的工作能力,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效果?
李连玉:有这个事情,干部体重上去了工作也上去了是有能力,体重下去了工作上去了是尽力尽心了,体重下了工作也下去了是能力不行,这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让所有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来惠及百姓。
《瞭望东方周刊》:在邳州,大家都在提“邳州模式”,那么“邳州模式” 的内核是什么?
李连玉:“邳州模式”是外地给定义的,我们的体会是一个地方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靠的是心要齐、气要顺、劲要足,把最大限度的干部潜能发挥出来,把民间资本的潜能发挥出来,把全民的创新潜能发挥出来,就是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这种氛围和激情,我想这个地方振兴就有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有问题有挫折也是正常的,我一直说不发展没问题,小发展大问题,只有大发展快发展才能化解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了既定的目标,同心同德,凝心聚力谋发展,像这种执著的精神要始终如一,再穷的地方也能发展起来。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经济洼地的邳州是如何解决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李书记的“生财之道” 是什么?
李连玉:改造环境,经营城市;改造环境,吸纳外资;改变作风,凝心聚力,激活民资。这三条听起来不错,干起来不那么容易,有些地方的人到邳州一看,不敢相信,没有钱怎么发展?所以说这三条别的地方看着不错,但不一定学得去,这就要靠地方党委政府有科学的运作力,基层干部坚决的执行力,这两种力加起来才会一加一等于二。我常说敢想才能敢为,但敢想必须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敢想。
“面子工程”是“打基础谋长远”
《瞭望东方周刊》:你前面提到邳州干群关系达到最和谐期,但在互联网上关于你的评论很多,网友关注的焦点就是邳州所谓的“面子工程”,比如“莲玉大道”、“亚洲第一喷泉”、“凤凰家具城” 等,你对此是怎样看待的?
李连玉:我们想的是要打造文化城市,打造生态城市、绿色城市,邳州要做旅游业,因为邳州历史文化比较深厚。建设旅游业,不仅要弘扬历史文化,还要积聚商机,积聚人气,把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搞活旅游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要有个过程,那就要做好一个规划,按照规划一年做那么一两件事情,那么通过这样的努力几年下来就可以打造出一个产业链。
我们这有历史文化,有蓝天绿水,应该做这个产业,我们也去过别的地方,就那么一湖水,造个景点人就来了。通过发展旅游业,弘扬历史文化把地方彰显了,就会产生效应,但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有效应,我们是在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都不愿打基础,那么基础由谁来打?别人都不愿做打基础的事情,不愿意做公益性的事情,我们愿意做,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
比如喷泉,那是有公益性的,心里想的是老百姓,那会给邳州带来效应。
目前邳州的旅游事业发展势头很好,去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在苏北是不多的。我们造景造绿这是改善生态环境,是惠及民生。一个地方的发展,都说好不见得就好,只要改革就会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就要更科学化,认定的就要坚持去做,是对是错要经过几年的检验才能看出来。
举个例说明,一到夏天,天热的要命,老百姓不可能家家都有空调,晚上热要去室外,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去凉快,那么到了沙沟湖公园,把喷泉打开,增加了空气湿润度,让老百姓享受,让老百姓开心。当然也会有群众在想,还不如发几百块钱实惠。
再比如凤凰家具城的事,邳州是板材大市,引进一个大的家具企业,有利于将产业链拉长,通过它的影响力能带动一个产业发展,金凤凰家具从深圳引进来在我们这儿建厂,成本也很大,三到五年达到效益最大化,别的企业一看都来了,今年我们的板材销售达到2 个亿。
“都说好的可能已经滞后了”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一些争议,市委、市政府为何不向全市干部群众解释?
李连玉:我们本着一条,就是发展大产业,发展大产业后惠及民生。但一个产业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几年的检验,我还是那句话,大家都说好的可能已经滞后了,实干不张扬,快干不争论,干好再讲,在领导岗位上,履行职责,上对组织下对百姓问心无愧。
《瞭望东方周刊》:邳州经济发展上去了,但有邳州人说工资收入却不高,连续几年都没有涨,这个看上去与邳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符。
李连玉:我们的干部职工的工资完全是按照国家标准来发的,徐州东部几个县市的工资都没有涨,国家没有规定的不能乱发,还要考虑到农民这个层面,以后会逐步提高标准,我们首先要考虑把有限的财力投放到惠民上,在全市给弱势群体办理低保,这在相对落后地区还是少有的。
《瞭望东方周刊》:邳州的一位市民曾找到我,反映邳州市目前存在的烂尾楼和盖好后一直闲置的大楼,比如邳州市卫生局大楼、邳州图书馆等,他认为这是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后果。
李连玉:这也是改革的标志,通过改革把几个小部门合并成一个大部门、大单位,因为现在土地比较紧张,要集约化用地,要效益最大化,这就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他以前在原单位楼下有几间门面房,合并好就没有了,他以前上班很近,现在要骑自行车上班,中午回不了家了,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协调不好就办不成事情,就把盖好的楼搁那儿了。
《瞭望东方周刊》:开完十七大的“返乡风波” 发生后你怎么想?
李连玉:这个,这个怎么说呢,我不管别人去说什么事情,我始终抱着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事情。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网络上的一些非议如何看待?
李连玉:我实实在在去做事情,真心实意把事情做好,改革力度越大,不同的声音就越多,但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动力,用改革成果来惠及百姓。在邳州工作的七八年,在组织给我提供的舞台上施展,尽职尽责尽心把事情做好,但也很难达到让人都满意。
……
干群关系达到“史上最和谐期”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苏北欠发达地区的邳州,在发展地方经济过程中是如何解放思想的?
李连玉:一个地方要迅速崛起,领导干部就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担起为民富民的责任。穷地方不能一直穷,怎样实现突破,就是要始终不断地坚持解放思想,围绕一个地方的发展瓶颈去解放思想,为地方百姓的盼富想富去解放思想,让干部带着责任和感情去履行责任。
落后地区存在所遇到的问题都要靠解放思想去解决。我们每年都派干部南下昆山、浙江,北上山东,从经济发达地方找到发展的差距,找发展的途径,收获很大。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看待邳州现在的发展?
李连玉:思想观念的问题解决了,最终还是要靠干来落实,有了发展一方的愿望,惠及百姓的思路,这就要靠改造环境,一个是要改造硬环境,一个是要改造软环境,要改造城市环境,改善城乡环境。过去在邳州有句谚语“垃圾靠风刮,积水靠蒸发”,一个地方脏乱,就像一个家庭很脏乱,人家不愿意来。从硬环境上做起,改造以后灯亮了,路平了,街净了,城市升值了,精神振奋了,老百姓就有一种自豪感。软环境改造就是转变干部作风,心里想着百姓,身体力行为了百姓,无怨无悔造福百姓,那么凡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凡是老百姓不满意的,就要重拳出击,只有干部精神状态发生了变化,一心一意为老百姓谋发展,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目前邳州市创建了历史上干群关系最和谐时期,这就为干大事,创大业创造了环境。
《瞭望东方周刊》:邳州未来发展会怎样?
李连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发展经济,就是要为了民生,为了经济,为了蓝天绿地清水拿出一系列措施。思想解放了,目标明确了,那就靠干。我们一直在讲,事在人想,在人做,在人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
凡是不让干部做的,领导干部要先不做;凡是要求干部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做。思路明确,一个声音传到底,一个目的干到底,接受人民监督。这种氛围和激情,才能干成事,老百姓就满意。
生财之道
《瞭望东方周刊》:听说你曾要求在会议室里摆上一台电子秤,用来称干部的体重,以此来衡量干部的工作能力,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效果?
李连玉:有这个事情,干部体重上去了工作也上去了是有能力,体重下去了工作上去了是尽力尽心了,体重下了工作也下去了是能力不行,这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让所有干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来惠及百姓。
《瞭望东方周刊》:在邳州,大家都在提“邳州模式”,那么“邳州模式” 的内核是什么?
李连玉:“邳州模式”是外地给定义的,我们的体会是一个地方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靠的是心要齐、气要顺、劲要足,把最大限度的干部潜能发挥出来,把民间资本的潜能发挥出来,把全民的创新潜能发挥出来,就是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这种氛围和激情,我想这个地方振兴就有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有问题有挫折也是正常的,我一直说不发展没问题,小发展大问题,只有大发展快发展才能化解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了既定的目标,同心同德,凝心聚力谋发展,像这种执著的精神要始终如一,再穷的地方也能发展起来。
《瞭望东方周刊》:作为经济洼地的邳州是如何解决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李书记的“生财之道” 是什么?
李连玉:改造环境,经营城市;改造环境,吸纳外资;改变作风,凝心聚力,激活民资。这三条听起来不错,干起来不那么容易,有些地方的人到邳州一看,不敢相信,没有钱怎么发展?所以说这三条别的地方看着不错,但不一定学得去,这就要靠地方党委政府有科学的运作力,基层干部坚决的执行力,这两种力加起来才会一加一等于二。我常说敢想才能敢为,但敢想必须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敢想。
“面子工程”是“打基础谋长远”
《瞭望东方周刊》:你前面提到邳州干群关系达到最和谐期,但在互联网上关于你的评论很多,网友关注的焦点就是邳州所谓的“面子工程”,比如“莲玉大道”、“亚洲第一喷泉”、“凤凰家具城” 等,你对此是怎样看待的?
李连玉:我们想的是要打造文化城市,打造生态城市、绿色城市,邳州要做旅游业,因为邳州历史文化比较深厚。建设旅游业,不仅要弘扬历史文化,还要积聚商机,积聚人气,把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搞活旅游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要有个过程,那就要做好一个规划,按照规划一年做那么一两件事情,那么通过这样的努力几年下来就可以打造出一个产业链。
我们这有历史文化,有蓝天绿水,应该做这个产业,我们也去过别的地方,就那么一湖水,造个景点人就来了。通过发展旅游业,弘扬历史文化把地方彰显了,就会产生效应,但不是今天做了,明天就有效应,我们是在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情,都不愿打基础,那么基础由谁来打?别人都不愿做打基础的事情,不愿意做公益性的事情,我们愿意做,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个系统的产业。
比如喷泉,那是有公益性的,心里想的是老百姓,那会给邳州带来效应。
目前邳州的旅游事业发展势头很好,去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在苏北是不多的。我们造景造绿这是改善生态环境,是惠及民生。一个地方的发展,都说好不见得就好,只要改革就会有不同的声音,我们就要更科学化,认定的就要坚持去做,是对是错要经过几年的检验才能看出来。
举个例说明,一到夏天,天热的要命,老百姓不可能家家都有空调,晚上热要去室外,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去凉快,那么到了沙沟湖公园,把喷泉打开,增加了空气湿润度,让老百姓享受,让老百姓开心。当然也会有群众在想,还不如发几百块钱实惠。
再比如凤凰家具城的事,邳州是板材大市,引进一个大的家具企业,有利于将产业链拉长,通过它的影响力能带动一个产业发展,金凤凰家具从深圳引进来在我们这儿建厂,成本也很大,三到五年达到效益最大化,别的企业一看都来了,今年我们的板材销售达到2 个亿。
“都说好的可能已经滞后了”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一些争议,市委、市政府为何不向全市干部群众解释?
李连玉:我们本着一条,就是发展大产业,发展大产业后惠及民生。但一个产业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通过几年的检验,我还是那句话,大家都说好的可能已经滞后了,实干不张扬,快干不争论,干好再讲,在领导岗位上,履行职责,上对组织下对百姓问心无愧。
《瞭望东方周刊》:邳州经济发展上去了,但有邳州人说工资收入却不高,连续几年都没有涨,这个看上去与邳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符。
李连玉:我们的干部职工的工资完全是按照国家标准来发的,徐州东部几个县市的工资都没有涨,国家没有规定的不能乱发,还要考虑到农民这个层面,以后会逐步提高标准,我们首先要考虑把有限的财力投放到惠民上,在全市给弱势群体办理低保,这在相对落后地区还是少有的。
《瞭望东方周刊》:邳州的一位市民曾找到我,反映邳州市目前存在的烂尾楼和盖好后一直闲置的大楼,比如邳州市卫生局大楼、邳州图书馆等,他认为这是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后果。
李连玉:这也是改革的标志,通过改革把几个小部门合并成一个大部门、大单位,因为现在土地比较紧张,要集约化用地,要效益最大化,这就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比如,他以前在原单位楼下有几间门面房,合并好就没有了,他以前上班很近,现在要骑自行车上班,中午回不了家了,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协调不好就办不成事情,就把盖好的楼搁那儿了。
《瞭望东方周刊》:开完十七大的“返乡风波” 发生后你怎么想?
李连玉:这个,这个怎么说呢,我不管别人去说什么事情,我始终抱着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事情。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网络上的一些非议如何看待?
李连玉:我实实在在去做事情,真心实意把事情做好,改革力度越大,不同的声音就越多,但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是一个地方发展的动力,用改革成果来惠及百姓。在邳州工作的七八年,在组织给我提供的舞台上施展,尽职尽责尽心把事情做好,但也很难达到让人都满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