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印象
- 来源:羽毛球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哥本哈根,羽毛球,亚运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1 08:21
作为羽毛球记者,经历了勾心斗角的釜山亚运会、淡然忧伤的吉隆坡世锦赛、浓烈炽热的雅加达汤尤杯和气吞万里的北京奥运会,我的羽球大赛经历只剩欧洲的丹麦和全英没有去过。2014年8月,哥本哈根第四次成为世锦赛举办城市,我有幸前往现场,在私人收藏里又增加了一枚徽章。
因为羽毛球高手频出,8次汤杯亚军、弗罗斯特和盖德以及这个那个拉斯姆森,让丹麦在羽毛球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看看地图,如果不算王国的海外领地,这个国家真的很小,而且很靠北,它在地理上只是一个半岛加两个小岛。
哥本哈根号称北欧第一大城市,既是海港也是空港,而且扼守波罗的海连接北海进入大西洋的厄勒海峡,像新加坡一样地处要津,可以想到物流吞吐量不会小。然而,它给我的实际感受也就是国内中小城市的规模,人、车都比树少。和地球上所有的海岛城市相似,哥本哈根的秋季十分凉爽,时刻都刮着三四级风,吹得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隔不了一两天就下阵雨,浇得土地肥沃、绿草如茵。
因为是为羽毛球而来,且早就从丹麦羽球器材商口中得知他们全国有2%的羽毛球注册人口,所以从下飞机的那一刻起,就瞪大了眼睛四处寻找和羽毛球相关的蛛丝马迹,以佐证丹麦成为羽毛球运动强国并非侥幸。实际上,在哥本哈根随处可见的却是另一项中国人十分熟悉的运动——自行车。
今年羽毛球世锦赛的比赛场地就是场地自行车馆,而哥本哈根人对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地位也极为尊重。这里的每条城市道路,机动车很少超过上下四车道,却都留出自行车道。机动车道有多长,自行车道就有多长,就连进入环岛行驶也是如此,不像国内很多地方,自行车道经常走着走着就到了断头路。自行车停车处随处可见,一概免费。也不知道哥本哈根人丢不丢自行车,从车上大锁来看恐怕也不好说。他们不盖停车棚,但有的停车架上设计了专门给车座遮雨的帽儿,节俭实用到了极致。按交通台的常用语,道路使用人的素质和管理相当到位,这里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之间从来不设硬隔离,却从未见自行车骑上机动车道或机动车占自行车道停车。路上车都骑得飞快,不少人也都戴着头盔,可能因为各行其道守规则,反正这些天在路上什么事故也没见到。
到哥本哈根的第二天就碰上了交通管制,因为港口正在进行城市铁人三项赛。可以看得出比赛是业余性质,饮水点的布置很简陋,不知道哪儿找的饮料商赞助了两车饮料,就热火朝天地赛起来了。水平不高,但装备专业,参与者甚众,围观的人群也里三层外三层,有的是拖家带口,拿婴儿车推着睡觉的孩子跑来看热闹,谁家的亲友跑过就引起一片叫好声。比赛从下午比到天黑,成了哥本哈根的一个节日。
随时随地可见跑步、骑车锻炼的人,是欧洲很多气候宜人的城市的一景,让我们这些“因公出国”的人忿忿不平,“他们都不用干活挣钱吗?”
除了在市中心的“走街”路口的广场上见到世锦赛宣传画,哥本哈根并没有表现出丹麦任何特别的羽毛球国家的特点,却很容易地让我们感到了它是一个体育国家。这里的人们喜欢运动,喜欢看比赛,无论是草台班子水平的城市铁人三项赛还是羽毛球世锦赛,观众都不是问题。当然,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这里的第一运动还是足球。
我们第一次走进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时候,不经意间一抬头,就发现路边正是“帕肯”公园球场(帕肯本身就是公园的意思),这里是丹麦国家足球队和哥本哈根俱乐部的主场。比起工体、天体、“八万人”那样被围在大院子里,下了地铁还要走上老远的路,这座球场就那么亲近地矗立在市民中间,像一位高大慈祥的老人,从旁边居民楼上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到它那斑驳的墙壁。
哥本哈根大大小小的足球场四处都是,不用刻意寻找,它们就会像城管抓小商贩一样随时冒出来。距离公园球场向南、向西直线距离大约30公里,分别就有另外两家参加过欧冠正赛的俱乐部布隆德比和北西兰,驾车不超过一小时就能抵达,高水平球队的密度让人惊讶。北欧森林覆盖率高,草坪在这里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用两排高大的树木围住一片草坪,和街道分隔开,戳上几个球门,就变成了随处可踢的免费足球场。有的足球场边,也会有一两片篮球场,但在这里我还真没见过人打篮球。想想也是,有那么漂亮的草皮,谁会去旁边水泥地上玩一身土?恐怕这也是高大的北欧人没有像样的篮球队和球员出品的原因。
在北西兰足球俱乐部的法鲁姆球场,买纪念品的时候和店员聊了几句。他得知我是来羽毛球世锦赛的,就问我支持哪个选手,当我说盖德的时候,他笑了笑,我感觉的意思是“跟你聊不下去了,你不说实话”。他告诉我,北西兰队所在的这个镇上(说镇都是客气了,按到欧洲生活的中国人的说法,那就是个村),有两个打羽毛球的俱乐部都在镇的另一头,而这次羽毛球世锦赛的场馆巴勒鲁普竞技馆他还去过。巴勒鲁普相对于法鲁姆来说,就是另一个镇了,相当于国内城市从一个县到了相邻的另一个县。
从法鲁姆球场直接上高速公路向南,过十几公里就能抵达举办世锦赛的巴勒鲁普竞技馆,这两个体育场馆都在哥本哈根西郊。巴勒鲁普竞技馆座落在一大片健身公园的一角,也掩映在树林、草地、湖水中间,它的停车场比法鲁姆球场的大得多,但世锦赛期间照样不够用,好在组委会有经验,临时停车场早已备好。审视一圈停车场,欧洲人很少开大车或高档车,80%都是两厢、手动档、小排量,但是这些小车的质量、做工、科技含量都超过国内市场上的中级车。实际上,在这里呆几天,不难发现,北欧人尽管身形高大,吃穿住用、行路盖房却从来不和人比高、比大。就像矗立在相邻城市马尔默的TuringTorso旋转大楼,号称北欧第一高楼,放在金砖国家眼里,实在是太没有气魄了。北欧的富和足,是藏在每个人家里,而不是做成城市地标供外人拍照的,任何东西,不求高大全,只求合理、精巧、适用、实在。
丹麦也是设计之国,工业设计全球首屈一指,这份匠心被哥本哈根组委会用到了世锦赛上。馆内的视觉设计令人啧啧赞叹,同样是简约而不简单,平实而不平淡,黑红两种主色简单却贵气。看上去很炫的标识、效果都是用灯光投影实现,巧妙的构思胜过任何豪华铺排。自然,观众也没有让人失望,几乎从首日起就爆满的观众席,让偶尔跑羽毛球当旅游的记者也没法再写“羽球世锦赛某地遇冷”这类充数主题。有两天比赛恰逢大雨,赛后散场的时候观众车辆也排起了两三公里的长龙,但是我没有听到一声喇叭。决赛没有丹麦选手能够出场,观众们依然守候到了最后一项颁奖结束,用掌声给选手们送上感谢。
虽然在哥本哈根不断感慨北欧不愧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宜居的地区,但也时常想想为什么丹麦的足球联赛、手球联赛是高水平的,羽毛球职业化却搞不起来?可能还是因为它虽然发达,但毕竟是个小国,人均GDP再高,但总共只有560万人口,经济总量有限,靠它的一己之力,也解决不了这个难以改变的现实。就像赛场外的羽毛球品牌商战,即使在大本营,丹麦本国的品牌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实际上,经历了羽毛球5大国的比赛报道,哥本哈根同样是通过体育比赛宣传了国家形象。只是他们无需刻意做什么,只在举手投足、微笑颔首之间,就亮出了真正的发达国家身份,真不是釜山、吉隆坡这样的亚洲小龙级别可比的。
文、摄/洪钢(CCTV5体育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