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再见,再相见

  • 来源:羽毛球
  • 关键字:青奥会,奥林匹克,南京
  • 发布时间:2014-11-01 08:23

  8月28日,四年一度的青奥会完美谢幕于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细雨飘零,灯光闪烁,这场属于年轻人的盛会到了注定要分别的时候。光影交错间,似乎还能看到这些孩子们在赛场上挥洒的汗水、身披国旗骄傲的呐喊和领奖台上满足的泪光,这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永不磨灭的回忆,定格在所有人心中。

  悲喜交加的赛场

  “棋差一招,满盘皆输”,以此形容青奥会羽毛球比赛的赛制或许最适合不过。从小组赛单循环赛到最后的8强淘汰赛,每一场比赛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闪失。

  中国女单小将秦金晶小组赛0比2输给中华台北的李佳馨后,便再也没有了翻盘的机会。好在另一女单何冰娇霸气十足,很顺利地PK掉之前的所有对手,风风火火地闯进了决赛。决赛中,何冰娇面对的是日本的山口茜,在今年的世青赛上,何冰娇就是输在山口茜手上。

  “说实话,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赛前看到对手是山口茜时,我还是觉得输定了。”回忆起自己决赛前的心态,何冰娇有些难为情。“我根本没想过能拿冠军,我觉得我在决赛中的紧张程度。还不如小组循环赛,因为循环赛一场都不能输。”

  抱着“肯定没戏了”的心态,何冰娇上了战场。在以22比24输掉第一局后,何冰娇突然狠劲大爆发,以23比21、21比17连扳两局,逆转拿下了这枚青奥会金牌。“跟刚跑完万米似的,有种终于解脱了的感觉。”何冰娇这样形容当她知道拿到冠军时的感觉。“后来想想,其实,和世青赛时相比,这次再与山口茜交手,自己更加坚定了。在能退能进的情形下我选择了向前,所以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也算是情理之中。”

  这次青奥会,中国队两员男单小将石宇奇和林贵埔携手闯进决赛,这样的成绩多少有些超乎预想。决赛中,面对熟悉的队友,两人一点也不敢懈怠,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石宇奇技高一筹获得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青奥会,石宇奇不仅保持全胜,而且未失一局,这是个了不起的战绩。

  青奥会结束了,中国队的4员小将各有收获。夺冠的石宇奇和何冰娇开心于自己的成长,而没有取得佳绩的秦金晶虽然有些郁闷,但也通过比赛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她看来,自己在比赛中还是太紧张,自己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导致自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这样的教训值得反思。林贵埔在距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时止步,赛后,他表示:“说不遗憾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这次输掉比赛对我而言也有好处。如果我总是赢就很难发现和正视自己的弱点,之后也就不会针对自己的弱点,更为全面地进行训练了。”

  啼笑皆非的混双经历

  混双比赛无疑是本届青奥会羽毛球赛场上的一个亮点。根据规定,获得青奥会参赛资格的选手必须参加混双比赛,而且搭档是随机抽签组成的。

  这样搭配出来的临时组合在训练和比赛时自然是窘态百出。石宇奇的搭档是位有中国血统的澳大利亚姑娘,她虽然不会说普通话,但是能讲几句粤语。和她一起打比赛,石宇奇有些哭笑不得,“我听不懂粤语,更不会说,比赛时我只能跟她蹦英文单词,比如‘move’、‘up’之类的。”而秦金晶虽然看起来腼腆,在这一点上倒是显得很机灵。她与她的搭档初次见面后,互相加了微信,而微信是有翻译功能的,他们各自使用自己的语言,然后软件翻译成英文,再转译成对方的语言。虽说不是那么准确,但也能很好地沟通了。“直到现在我还和他保持联系呢,没事儿还会聊聊彼此国家的特色啊,或者有哪些好玩儿的地方。”秦金晶笑着说。

  可想而知,国际奥委会这样的安排自然不是让大家去争夺奖牌,更重要的是促进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发酵。虽说如今国际的通用语言是英语,但并不是所有国家的人都能将英语说得很流利。面对可能肤色、国家、母语都不同的搭档,羞涩、尴尬、零沟通都是难免的。正是这样,只有在赛场上才能强迫运动员们必须开口沟通,国际奥委会设定如此规则,想来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抛开竞技名次的束缚,让这些年轻人真正享受比赛的过程。

  有了这次青奥会混双比赛的经历,中国队的4位小将均表示要报学习班,尽快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如果今后他们再遇到青奥会时的混双搭档,相信他们之间的沟通会更加顺畅了。

  精彩纷呈的青奥村

  本次青奥会的运动员村,每天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参赛的3000多名选手,即使是在第一天就完赛,也不用马上离开,可以继续住在运动员村直到闭幕。

  国际奥委会在青奥村里布置了很多世界小屋,每个小屋都代表着一个国家,运动员们可以参加小屋里独具该国特色的活动。在中国小屋里就有一架古筝,配有一名专业的古筝老师在那里教琴。只要有兴趣,每个人都可以上去摸一摸、弹一弹。秦金晶特别喜欢弹古筝,“老师还夸我很有天赋呢!”她得意地说。

  除了世界小屋,运动员们还可以参加很多户外活动,例如定向越野、采摘等等,亦可以深入后厨,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亲自动手烹饪美食,体验一把大厨的感觉。中国队的4员小将也参与了这个活动,在此之前,他们都是“君子远庖厨”,对自己能动动锅铲感到很新奇。权衡利弊之下,他们选择了看似简单的包饺子。由于从未包过饺子,所以自己动手,自然“惨不忍睹”。这些形状各异的“饺子”下锅之后,出来的成品自是有些上不来台面,大家看了看煮出来的“饺子”,很默契地默默走开了,独留石宇奇有如英雄就义般地全部吃光,“虽然卖相不好,但还能下咽,只能说幸好不是我们自己做的馅儿。”

  青奥村的大广场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地方,每晚的灯光表演和回荡的音乐声让身体里躁动的因子随之活跃。每天晚上,各国青年都会聚在这里载歌载舞、嬉笑打闹。大家随着音乐的节奏摆起长龙跳着、笑着,将每一个路过的人玩笑般地扔进水池。在这里,没有比赛,没有名次,有的只是许许多多年轻的笑容,每一个这样的夜晚都热闹得好似最后一夜的狂欢。

  南京青奥会虽然结束了,但这并不是终点。再见,象征着我们还会再相见,短暂的别离意味着我们还会再相遇。青春不老,你我不散,属于这群年轻人的时代正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文/张荷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