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懿:三重抉择,双轨人生

  • 来源:羽毛球
  • 关键字:羽林争霸,红牛,生活体验
  • 发布时间:2014-11-01 08:34

  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俱乐部主力,梁德懿今年的主要比赛任务已告完结,现在的他满脑子都是休息。作为中山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在很早之前就过上了这种忙碌的日子,分饰两角、快速切换、全力适应,已然是生活常态。这位22岁的少年,有着比许多同龄人更厚实的生活体验。

  “我想给自己放个假”

  梁德懿刚从北京归来,他想给自己放一个彻底的、悠长的假期,以缓解近期“神经快崩断”的难受。

  “红牛羽林争霸赛前,我刚熬完期末考十三科。”他就读于中山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书本都是难啃的大部头。他伸出手粗略比划一下,手指凭空捏出约4厘米的长度:“最薄的书大概有这么厚。夜里常到一两点,早上6点就爬起来考试,连着一个半月。”

  结束考试,梁德懿马上投笔换戎装。这位相貌清秀、身材纤长的小伙子有让人不易察觉的运动神经及强健肢体,这是多年高强度训练的结果。为了赶上紧凑的训练和比赛,梁德懿还极不情愿地缓考了一门课。

  红牛羽林争霸赛素来强手云集,今年尤甚。这个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5个城市、超过8500支队伍共6万名羽毛球爱好者参与的赛事,是业余选手最重要的舞台之一。广州德讯阳光俱乐部在去年的决赛中惜败,自有卷土重来、再冲顶峰之意,作为阵中大将,梁德懿没有放松的理由,使命推着他一路前行。

  梁德懿在德讯阳光俱乐部中的定位很明确,黎汉伟教练一贯把他当成一击制敌的大招使。单打历来是各俱乐部必争之地,最顶尖的选手全放在这一场,梁德懿一般只打硬仗,只碰强手。他说:“说实话,我更喜欢和高手打,对手越强我越兴奋。”他颇似《龙珠》里越挫越强、潜能无限的孙悟空。同时又足够沉稳坚韧,心态甚佳,黎教练称“他少年老成,很少让人失望”。

  纵横业余赛场多年,梁德懿掰着手指头数最重视的对手:刘瀚滔、杨霖飞,这次羽林争霸等到了张昌龙和宋宗耀,大羽赛又与廖戈交手,还有打了个照面的欧阳南军,皆非凡俗。梁德懿称他们为“比赛目标”,“打赢了,就是完成了教练交代的任务,感觉很踏实,辛苦训练也值了。”

  张昌龙与宋宗耀在羽林争霸都领教了梁德懿的敏锐和沉稳。“我一开始并不算太了解张昌龙,他打球也是很稳的,不怎么叫。和他打到7比8时,我跟他对视了一眼。他在那一瞬间头一低,躲开了我的眼神,我知道他虚了。宋宗耀也是,赛前握手时他的胸都挺到这儿了。”梁德懿做了个夸张的前倾动作,双目圆睁,“练球时他也不客气,有些球不拉,直接一拍抡过来,我都笑了……

  这些细节反映了他的急躁,打起拉锯战我就有底了。第一盘我输了,但当时下来觉得非常自然:我发挥很好,他发挥也很好,输了正常;第二盘上去后整个人很放松,却明显感觉宋宗耀压力变重,失误变多,所以形势逆转。”用脑打球是一件抽象的事情,而梁德懿在实战的高压之下将其具象化。他强调“在卢日初教练带我时,就有意把我培养成这类风格的球员”。

  紧接着练了10天,梁德懿率领中山大学在第18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上完成了处子秀。这个6天便战了1000余场的高密度赛事,对每个参赛者都是严酷的考验。虽然无论团体还是个人都成绩平平,他也并不过分介意。梁德懿的俱乐部队友、率华南农大获得大羽赛甲组男团第二的许绩彤显然更有心得:“打这么密集的比赛,德懿的经验还是太浅。”

  三重选择,两次破例

  回到故事的开端:2004年,梁德懿在小学五年级升六年级前夕正式练球,师从林方航教练,未来之星自此发出了微弱亮光。“当时跟着大人去场馆,只是觉得好玩,后来就是想发展一种特长吧。”

  训练未及两月,他便夺得广州市波若亚士杯双打赛小学组亚军;又过一月,即抢下广州市传统学校羽毛球赛小学组冠军;随后两年,广州市传统学校羽毛球赛小学组、广州市大中小学羽毛球锦标赛小学组、广州市中学生运动会羽毛球赛三个冠军陆续被梁德懿收入囊中。众人始料未及,包括他的父母。

  2008年,梁德懿上初三。此时,他已跟随卢日初教练在伟伦体校训练了近一年,水平在组里稳居前列。得益于卢教练的悉心指点,梁德懿在全国中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等赛事中单双并进,兼领团体,开始体验核心人物的感觉。也是在这一年,梁德懿突飞猛进的运动成绩和一贯拔尖的学业首次迎来了正面交锋:收回来专心求学,还是豁出去投身体坛?两截独木桥,他须择其一。另外,名校广东省实验中学、华南师大附中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时任华附副校长的朱子平先生更是亲自登门邀请,希望梁德懿入读。梁德懿没有走寻常路,他与父母商议后决定:继续读书,但不去名校,留在母校89中。

  这是一系列折中的、常人会感到有些讶异的选择。首先,梁德懿倾向于稳妥的求学之路,做此决定前,他在伟伦体校的同组循环赛中总是排在第二,当年组里的头把交椅汤俊贤现在是广东省一队的男单选手。“我很佩服他,那身板不是开玩笑,简直就是野兽,速度和耐力太棒了。”排第三是高天宇,今年大羽赛的男单乙组亚军,近期刚入选国家队,正与谌龙等最高水平的选手切磋技艺。汤俊贤与高天宇已经在这条路上径直而去,但梁德懿在独木桥前忐忑了好一阵子。“我曾经想继续打,但专业队的路始终太窄了,如果留在专业队,定义你成败的就只剩下运动成绩。我的学习成绩不差,未来有太多的可能,所以我放弃了走专业运动员的路子。”

  其次便是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抉择,这对绝大多数的家庭和孩子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梁德懿的中考成绩优异,比华附、省实分数线高出一截,特长生还能加分,绰绰有余。而且他的母亲希望儿子上重点高中,可以拓宽眼界、多交良友,也可以让她在邻里间获得不少艳羡眼光。但梁德懿与父亲却坚持认为,留在89中也未尝不可,能够兼顾学习与训练。因为89中能为梁德懿一个人破例,为了他调全校的课表,把体育课放在最后一节,确保他可以赶上伟伦的训练。紧接着伟伦体校也为他破了例:队里从未有边读全日制高中边训练的个例,为了留住这个好苗子,体校保留了梁德懿的训练资格。

  “我很庆幸当时做了这样的决定,人生一下子变宽了,而且享受到了很多独家的资源。”两次难得的破例助推了他的全面成长,梁德懿连连感恩,“我确实受了不少照顾,很多都是唯一的、只为我破的例,如果走得不好,对不起这么多期待。”

  他确实从未辜负这些优待。黎汉伟教练谈到梁德懿,最常提起的形容词便是“自律”:定好的训练计划,即使没人监督,梁德懿也会像应对功课那样把该练的全练完,量足质优,从不糊弄或推逃。

  德讯阳光四子梁德懿、徐俊彬、刘嘉辉、许绩彤,彼此关系极好,水准也都毋庸置疑。只要在业余赛事前点个头,何愁无处可去,无利可图,但他们从未因此而分开。今年红牛羽林争霸赛,刘嘉辉、许绩彤因要求过高、配合疏失,输了几场比赛,并产生了诸如“你能力不够、你心态不好”的埋怨。梁德懿便把他们召集到一起敞开谈心,舒缓情绪,化解矛盾。最后,爽直的队长刘嘉辉总结道:无论如何,我们四个都不分开,不做雇佣军。今年拿不到冠军,明年从头再来,即使永远拿不了冠军,我们还有兄弟的情谊。

  这是最终的、最明确的理由。三重抉择,至此梁德懿都选对了。他对羽球路上的贵人心怀感恩:林方航教练为天赋异禀的他打了基础;卢日初教练助他的技战术跃升到新的高度;黎汉伟教练对他略做点拨并加强体能训练,自此一飞冲天。

  英雄少年的“计划外”人生

  学校之中,遍地学霸;体校之内,皆是天赋出众、体格健壮、球技了得者。而梁德懿的中小学阶段便在两种状态之间自如转换,无缝对接,走得稳健而超卓。他可以凭自觉的学习意识考出高分,不输名校学子;也可以克服一周只练三次、每次只练不到两小时的困难,凭飞速进步与全日训练的队友对抗,不落下风。黎汉伟教练最欣赏梁德懿的便是:他中学时期并不在名校,但身上有名校学生之风,自我把控能力很强。这种把控力统领了读书与打球两方面,贯穿始终。

  大多数同龄人在本科最后一年的实习期,正为生计与前途奔忙、磕碰,踉跄而行。而梁德懿的专业需读满5年,暂无实习之需,更重要的是,他早早就断了朝九晚五过日子的念头:“我们这专业对口的就是疾控中心、防疫站等地方,对于有冲劲的年轻人,那显然不是能够施展拳脚的地方。”他正在规划更有意思、更具挑战性的人生,“我学了5年医科,当然不想轻易浪费。运动医学是个很好的方向,如果我能把它融到教球中,不是很好么?”

  过去是学习练球两不误,现在是比赛教球都熟稔。梁德懿始终习惯双轨并行,而且都干得不赖。现在,年少的他也开始了教练之路。“我和黎教练的风格不太一样,他是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点拨,而我是对初学者和一般提高者的辅导。高中毕业时开始有第一批学球的人找我,刚开始是认识的朋友,后面有一些人因为我的成绩才来。我不会等到学员来了再想今天练什么,而会在练习之前给每一个学员写详细的训练计划。”这些笔触仍显稚嫩但颇费心思的计划书,至今已攒了厚厚数本,一笔一划都清晰规整。“我比大多数业余教练更严谨认真。”总结还不成规模的教练生涯,梁德懿格外自信而笃定。

  梁德懿取得了大多数人标准中的成功:一个无论在哪儿都能考高分的学生;一个业余圈顶尖水准的球手;一个聪颖、自律、行事周全的少年。他在面对“这么顺的人生,这么多的厚待,那么你在成长过程中有过什么遗憾”的问题时,绞尽脑汁,半天才说:“应该是忙于训练和课业,本来该多读些历史书的,但远远不够。我对历史只停留在兴趣阶段,文化底蕴还是不足,有些遗憾。”

  梁德懿有足够的资本傲然于同龄人之间,但他却习惯谨言慎行,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持重感。他早慧,无论运动还是学业均成绩超卓,很受追捧,体验着双轨并行又驾轻就熟的人生。但他始终保持初心、稳住航向,比大多数同龄人显得更为平和,这种品质更弥足珍贵。

  文/詹腾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