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联动共谋扶贫方略
- 来源:中国扶贫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社会组织,扶贫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3 09:48
首届晋陕蒙冀豫扶贫开发协会扶贫项目合作会议举办
9月20日上午,山西省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五楼会议室,酝酿许久的晋陕蒙冀豫扶贫开发协会首届扶贫项目合作会议在此召开。在这次由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延安市扶贫开发协会和内蒙古扶贫开发协会三家协会倡议,榆林市扶贫开发协会、河北省扶贫开发协会、河南省扶贫开发协会积极响应的会议上,各家扶贫协会都是抱着相互学习和合作的诚意而来。
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一直都被社会广泛认可,他们的出现弥补了我国公共服务的很多短板。但社会组织毕竟只是民间机构,无权力、无资金,大多只专注于引导本区域内的社会企业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工作。广泛交流合作是扶贫协会这类社会组织一项重要的成长方式,这次会议无疑给五省区市的扶贫协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良机。
兄弟省份扶贫协会的大聚会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组织方面的内容”,这是山西省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胡俊来在座谈会上对所有与会者的一项提议。每位与会者手中都有一本《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第58条写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职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胡俊来说,“决定全文出来后,我和全体协会的工作人员都进行了认真学习,尤其是第58条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对扎实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做出了明确规定。我们认为这给社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个看法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赞同。
自2009年开始,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就把承接市政府委托的扶贫开发项目和主动承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社会服务项目作为发展方向,先后承接并实施了晋中市太行山革命老区“千村万户”玉米高产扶贫攻坚项目等十多项社会扶贫开发项目,在如何承接与实施政府社会服务项目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这也是首届扶贫项目合作会议能够花落晋中的最重要原因。
晋中:靠玉米高产打响头炮
2009年,一份由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提交的“关于实施晋中市太行山革命老区‘千村万户’玉米高产扶贫项目”的建议,引起了时任晋中市长张璞的重视,他当即批示拨付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的启动。
为什么一个由民间社团提议的扶贫项目能够得到市长的垂青?胡俊来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缘由:在晋中,玉米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玉米的增长增收对于农民增收脱贫和养殖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
一组来自晋中市统计局的数据也佐证着胡俊来的解释:2009年晋中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05.78万亩,同比增加12.18万亩,增长了4.15%,这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晋中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的第九个年头。九年来,晋中玉米种植面积从92.54万亩增长到305.78万亩,净增213.24万亩,年均增幅达23.69万亩,年均增速达14.2%。
常银村是位于晋中市榆社县郝北镇的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乡村,现有耕地面积约3296亩,其中玉米1600亩。该村在市扶贫协会农业专家组、市直农业系统驻榆社县郝北镇工作队的指导下开展了玉米高产示范田项目。市扶贫协会负责复合肥免费供应,农业专家组负责品种推荐、技术方案细化、日常技术指导服务和产量评估测定。
今年,常银村有40户农户示范种植“先玉335”200亩,村民自发种植该品种1600亩。玉米田按照每亩4400株,每亩底肥和追肥总计175斤的标准种植。村里将农发办提供的75吨化肥,市、县农业局扶持的197.5吨有机肥,市扶贫协会扶持的8吨有机肥,共计4685袋肥料全部发到了种植户手中。
记者在常银村的地头看到,玉米长势良好,杆叶发黑绿。据了解,没有追肥的玉米杆叶会发黄。
据测算,村中200亩的示范田按照2元每公斤的玉米市场价格测算,将实现纯收入34.2万元,户均8550元。剩余自发种植的1600亩玉米纯收入将达到287.99856万元,全村人均增收达到3388.2元。
可喜的是,常银村的玉米示范田还有效地带动了郝北、韩村等18个具有发展玉米种植潜力的村庄高产创建热情,共计实施高产田面积8000亩,并全面推广了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和地膜覆盖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常银村是今年才分享到玉米高产项目给农民带来的喜悦。其实从2009年到2013年,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已在市、县委下乡工作队所在的937个贫困村实施了该项目,玉米种植面积达60.88万亩,总产69.6亿斤,产量增加2.13亿斤,收入增加2.13亿元,受益农户18万户,每位农民年均增收200多元。
2012年3月,该协会通过市民政局了解到,中央财政拨出了专项资金,用于民政部支持AA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协会立即递交了申请书,并提出了变灾后救济为灾前救助的建议,这一思路也得到了民政部的认可。
从2012年开始,协会连续三年承接了民政部的玉米增产减灾救助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160万元的项目资助款,同时还获得了市政府每年拨出的50万元配套资金,支持协会承接该项目。
仅在2013年,项目区玉米种植面积就达1.048万亩,辐射带动了9.2372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278斤,按2元每公斤的玉米市场价估算,亩收入1278元,受益农户5万户、受益农民15万人。
胡俊来认为,在承接社会服务项目、打造品牌项目的过程中,扶贫协会的服务水平就会得到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就会逐步扩大,就能承接更多的社会扶贫项目,形成良性循环,并在一个又一个的项目中得到发展壮大。
延安:产业扶持汇聚老区大爱
延安市扶贫协会是这几家扶贫协会中资历最老的,成立于1999年12月。在十多年的工作中,协会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为市政府拾遗补缺,积极组织实施了产业开发、科技培训、助学帮困等扶贫项目。
协会成立之初,会员一致认为扶贫资金的筹措是工作的关键环节,于是便及时向市财政申请补助和动员社会力量捐助,共筹集扶贫资金900多万元。协会换届后,第二届理事会设立了企业家冠名扶贫基金,募集资金200万元,争取国家、省级扶贫协会项目投资近百万元,这些资金采取企业有偿借用的办法滚动发展,多年来共投入扶贫帮困工作资金约800多万元,目前扶贫基金已经增长至650万元。
在农业科技扶贫工作中,该协会以产业为抓手开展了多项扶贫活动,指导资助贫困户饲养羊2万多只,使一部分贫困户奠定了脱贫基础;与吴起县有关部门合作改造老杏园1000多亩,新建杏园200多亩;投资近10万元,在安塞县刘坪村和宝塔区松树林乡支持瓜果蔬菜育苗生产;在甘泉县寺沟河村发展“七月鲜”红枣产业130余亩,协会聘请了省市红枣专家全程技术指导,该村已形成稳定的红枣产业,今年又进行了大棚栽植和矮化密植试验,已初见成效;和省扶贫基金会合作,在延长县郑庄镇开展“十村百户千亩苹果示范园建设”和“罗子山镇安河社区山圪垛红枣低效林改造”项目。
河南:资金使用紧贴扶贫开发
河南省扶贫开发协会于2011年9月23日成立,现有会员939人。他们将协会会员及爱心人士捐赠资金项目与其他扶贫济困活动统称为“大爱工程”,把落实扶贫捐赠资金项目作为中心工作。目前,已有69家会员企业与协会签订了《捐赠协议书》,扶贫捐赠意向资金总额达19090万多元。审核并备案扶贫捐赠资金项目59个,其中基建项目20个、养殖项目16个、种植项目8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8个、其它项目7个。所备案项目已编制了项目规划书,并付诸实施,落实投资捐赠资金18661.935万元,大部分项目现已竣工并发挥效益。
依据国家扶贫开发有关精神和河南省扶贫办制定的政策措施,协会把专项扶贫资金与企业爱心捐赠资金项目有机结合使用,同时加强与单位会员和市(县)扶贫办分管协会联络工作有关人员的沟通联系,邀请省扶贫办有关领导和业务处长参加驻会会长项目工作会,研究年度扶贫捐赠资金项目对接问题。截至目前,在整村推进、扶贫搬迁、科技扶贫、产业化贷款贴息、到户增收等专项资金方面对接项目192个,共计投入资金10301万元,带动102个贫困村贫困农民就业24242人(次),农民年增收总额达6996万元,促进了当地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企业、政府和农民的多赢。
榆林:立足优势促扶贫
榆林市扶贫开发协会于2012年9月24日成立,现有会员275名。今年协会确定了实施产业扶贫的工作目标,规划了一批产业扶贫项目,重点扶持了蓖麻、养羊和红枣三大产业。
蓖麻在榆林市有很长的种植传统,协会主要以贴息借款的方式进行扶持,打造靖边县海子滩良种蓖麻繁育基地和全市3万亩标准化种植2个项目。良种蓖麻繁育基地在海子滩村沙地上种植蓖麻杂交种“淄蓖8号”300亩,目前效果较好。3万亩蓖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分别在定边、绥德和子洲3个县各种植1万亩,农业局每亩补贴100元,协会每亩补助10元进行扶持。目前3个县的蓖麻长势喜人,特别是定边县1万亩盐碱地的蓖麻种植试验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榆林,养羊也是传统的优势产业,协会在子洲县马岔乡、老君殿镇和绥德县崔家湾镇扶持了3个养羊项目,通过养殖优质育肥羊、白绒山羊和种羊繁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3个项目的羊饲养量达到1400多只。
此外,协会还在清涧县实施“万亩有机红枣低产园改造示范项目”,在枣园采取降树体、强拉枝、深翻地、巧施肥、季防虫、调密度、保增收等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内蒙古:将纯净甘泉送到牧民身边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与宁夏中卫市接壤处的腾格里沙漠腹地,出现了很多面积较大的排污池。
近年来,内蒙古和宁夏分别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了内蒙古腾格里工业园和宁夏中卫工业园区,引入了大量的化工企业。这些企业正在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沙漠,同时也在开采着地下水用于生产,地下水位降低严重威胁着农牧民的日常生活。这些排污池实际上是蒸发池,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后,经过自然蒸发,然后将沉淀下来的黏稠的沉淀物,用铲车铲出,直接埋在沙漠里面,更破坏了沙漠的生态系统。
内蒙古扶贫协会在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贫困地区污水处理和农牧民饮水的问题。今年以来,协会结合内蒙古区域特点,广泛挖掘爱心企业,寻求会企结合新路,重点解决区域内贫困地区水污染、水匮乏和吃水安全。
经过深入调研,协会选择了唐山曹妃甸海清源科技集团公司,作为系统解决区域内贫困地区水治理合作伙伴,计划年内为贫困地区水质不安全的5所学校、5个养老院,以最低成本价安装净化水装置;计划年内为贫困地区2个乡镇,以最低成本价系统解决污水治理工程项目;着手规划设计贫困地区城市生态环境水系统治理工程项目,争取两年内解决2个城市的项目;系统规划设计贫困地区缺水城市水循环再利用工程项目,争取两年内解决2个旗县的项目;针对游牧民游动特点,着手研制游牧民便携式净化水设备,争取明年下半年投放到牧民手中。同时,该协会积极协同推动区政府及区内各地政府、工业企业,将唐山曹妃甸海清源科技集团公司作为内蒙古各地市城市净化水、市政及工业企业污水治理合作伙伴。
凝聚共识谋发展
在会议上,晋中的玉米高产增收项目得到了各地各家扶贫开发协会的关注。除此之外,晋中市扶贫开发协会还一股脑地推出了4个合作项目来与兄弟协会分享,这其中,有些是该协会的会员企业,有些则是协会农业专家推荐的农业实用技术。4个项目均是该协会已经实施、并取得良好助农增收成效的项目,分别是:中量元素富硒肥料项目、晋中科普惠农、绿色通道扶贫项目、香港榆次新思维劳动力培训项目和红枣防裂、防病技术项目。
各家参会协会也纷纷拿出自己的合作展示项目。河南扶贫开发协会带来了两个会员企业的负责人参会并现场推荐,河南封丘县青堆树莓合作社理事长推荐的是树莓(覆盆子)种植加工项目,河南龙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推荐的是大型面粉加工项目;内蒙古扶贫开发协会带来的则是净水器具推广项目。
参与此次合作会议,几家协会不仅得到了实地学习和提升,还获得了更多的思考和实施空间。项目的对接也为山西周边区域扶贫民间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胡俊来说:“我们实施扶贫项目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贫困农民获取更大利益,得到更多的实惠,最终实现脱贫的目标。只有高质量,才有高效益,才能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本刊记者 韩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