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荔波:精准扶贫的六个围绕

  • 来源:中国扶贫
  • 关键字:贵州,荔波,扶贫
  • 发布时间:2014-11-03 10:23

  贵州省荔波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推进“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工作,提高了扶贫精准度。

  对于如何在工作中落实“六个到村到户”工作,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荔波县总结认为,必须做好“六个围绕”。

  第一,围绕党建抓扶贫落实,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要充分发挥党建扶贫特点和优势,重点是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通过发动机关党员干部、基层组织、部门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形成大扶贫的格局。这就需要扶贫部门积极与组织部门对接,按照“一村一扶贫工作队、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抓好落实。要采取向一、二、三类贫困村派驻同步小康工作组的方式,帮助群众减贫摘帽实现同步小康;还要明确1个部门分别帮扶1个一、二、三类贫困村,1名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的精准帮扶机制,由帮扶部门为村、帮扶干部为户制定帮扶计划、脱贫措施,农户不脱贫、干部不收兵。

  荔波县从2010年开始就在全县94个一、二、三类贫困村派驻驻村干部参与扶贫开发,全县17个乡镇、办事处近1000名干部职工实行包村包组包户帮助发展农村经济,计生部门实行计生“三结合”结对帮扶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近年来,县委又以“伙计”干部为载体,按照“54321”工作模式,明确县级领导干部与5名群众打伙计,科级干部4名,股级干部3名,党员2名,一般干部1名,组织各机关事业单位5000多名干部职工下基层与群众结成“伙计”关系,实现了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同时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把扶贫队伍建成“想发展、会发展、能发展、快发展”的先锋队,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

  第二,围绕增收抓扶贫,落实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随着国家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发展格局,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扶贫部门首先要抓好产业开发,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龙头企业带动,选准2-3个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村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推进贫困村向一村一品方向发展。

  荔波县2010根据群众意愿组织申报并实施了1000万元的“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乡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三年来组织项目区内的玉屏、朝阳、瑶山3个乡镇8个村28个组的群众种植了近2.6万亩蜜柚,1234户5155名群众得到了扶贫资金的扶持,极大地推动了全县“双十”工程的实施,全县经果林种植面积达8.3万亩以上。2012年在瑶山瑶族乡实施了150万元的村旅游项目,重点扶持28户贫困户每户5.36万元,帮助建立乡村旅游农家乐接待点,同时针对有一技之长的农户,投入扶贫资金30多万元帮助他们建成了1个百鸟园、1个葡萄园、1个无公害蔬菜园及50亩的瓜娄子基地等,通过实行产业项目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户,把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经过发展,荔波县逐步建成了樟江生态农业产业园区、洞塘梅园、玉屏泰美乡居、瑶山古寨等乡村旅游精品景点。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34元。

  同时,还要抓好信贷扶贫,解决贫困地区农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扩大扶贫贴息到户贷款规模,促进贫困村重点产业发展,帮助贫困农民减轻贷款还息负担,调动他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发挥扶贫龙头企业作用,加大扶贫龙头企业贴息贷款规模,提高其在贫困地区的幅射带动能力。荔波县从2006年以来共投入贴息资金526万元,项目贷款贴息资金196.88万元。小额到户贷款贴息项目共带动金融贷款7680万元,覆盖全县17个乡镇96个行政村扶持4078户,其中贫困农户3567户。项目贷款贴息共带动4家龙头企业,带动金融贷款6563万元,在提升龙头企业融资能力的同时,对发展区域农业产业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围绕素质抓扶贫,落实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就贫困个体而言,自身素质是第一位的,没有贫困人口自身积极性的释放和发挥,很难使他们真正脱贫致富。因此,必须围绕素质抓扶贫,提高贫困对象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力,这是实现扶贫开发由“输血”到“造血”功能转变的关键。

  贫困地区地处偏远,教育水平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获得实用技术和科学种养知识的机会较少,极大地阻碍了他们增收致富。所以,要多管齐下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培训方式,一方面依托职业培训、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大对贫困青壮年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务工就业能力。2010年以来,荔波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63.6万元,依托“雨露计划·助学工程”、圆梦行动、“三位一体”职业技能培训等智力扶贫举措,举办各类培训班558期,培训8.2万人次,帮助202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一批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植养殖能手和农民经纪人应运而生。推广农业新技术165项,有1.8万多人掌握一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8000多人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

  第四,围绕民生抓扶贫,落实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开发的总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而三保障中有一个保障就是住房。农村危房改造要实现到村到户,需要坚持五方面原则:一是坚持确保重点的原则。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最危险、最困难、最急需的危房改造,对低保户、贫困户优先改造。二是坚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三是坚持经济安全的原则。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引导帮助群众建造适中的房屋,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四是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制定好工作方案,落实改造对象和改造方式、改造要求等,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是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为确保危改对象评定工作公平公正,应始终坚持政策、对象、补助标准三个公开,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程序,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方式,全程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五,围绕城镇建设抓扶贫落实,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树立小城镇建设与扶贫开发同步发展的思想,把扶贫生态移民主动融入小城镇建设之中,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实行整体搬迁和非整体搬迁相结合的方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民族特色小城镇和民族旅游村寨,增强小城镇经济活力和发展空间,同时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

  2010年以来,荔波县投资2962.4万元,在瑶山瑶族乡、瑶麓瑶族乡、洞塘乡、翁昂乡、甲良镇实施了易地移民搬迁、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对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威胁严重地区的389户1847人实施整体搬迁,形成了甲良喀隆移民新村、瑶山拉片移民新村、洞塘板寨移民新村、翁昂丹洞台移民新村以及洞塘梅原、玉屏泰美乡居、瑶山古寨等乡村旅游精品景点。全县旅游共接待49.12万人,旅游直接收入1990万元,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3.5万人。

  第六,围绕乡村抓扶贫落实,基础设施到村到户。我国城乡、镇村贫富差距大,农村基础设施更是欠帐太多,而贫困地区更为严重,因此,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只有打通致富路、搭建创业电、引来放心水、住上小康房,群众才能有计划地开展种养殖产业,从而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贵州荔波县扶贫开发局)

  □何学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