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打水的小城故事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克东的苏打水产业并没有多大的起色,当地水企面临着艰难的处境,当初的高端水定位也开始被反思

  从齐齐哈尔出发,向东北行驶近200公里,就能抵达克东县。在这里,外来者能随意发现很多与苏打水有关的细节:公路旁高高竖立的苏打水宣传标牌;街边高频率出现的苏打水专卖店;地图上十几个因苏打水得名的地方;甚至连当地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都是苏打水。

  这个深居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自2005年发现天然苏打水以来,在过去9年间经历着深刻的变化:不断开挖的水井、纷至沓来的水企、驶向全国的货车、成倍增加的税收,等等。曾经贫困的克东如今却因水而富了。

  克东县经济技术合作服务中心主任王立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苏打水正成为克东的一个名牌,一张王牌。不过,和另一个因矿泉水而崛起的小城吉林省靖宇县一样,克东“因水得福”,也因水而遭遇外界的非议和自身的困惑。

  偶然中的必然

  克东的水好在附近几个县是出了名的。“大家都知道这地下抽出来的水喝了能治病,都乐意喝。”克东当地一村民告诉本刊记者,水企聚集的宝泉镇就是因此得名。本刊记者在宝泉采访时发现,无论年龄大小,当地村民都能讲出几件因喝地下水而治病的真实例子。

  “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听说这水能治病,都跑过来买水喝,有些甚至在这住上几个星期试试效果。”上述村民说。尽管这些在克东人尽皆知,但也仅仅流传在民间,官方从没为其正名。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2004年。

  那一年,当地一个名叫高峰的商人在宝泉镇一处空旷的土地上开发稀土矿,后因该地稀土储量过小而没有通过政府的建厂审批。但是,在开发稀土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颇为神奇的事,一名患有严重胃溃疡的工人因为每天饮用厂区深井里的水病情好转,后来完全治愈。这引起了高峰的注意。

  随后,高峰通过熟人找到当时已经退休的黑龙江省著名地矿专家、原黑龙江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崔仲元前来取样检测。2004年8月31日,崔仲元拿到了地质矿产部黑龙江省中心实验室对该地水样的检测数据。

  彼时,做了一辈子地矿研究工作的崔仲元懵了,“检测数据显示,水中的钠离子含量是133.33毫克/升、碳酸氢根含量是339.78毫克/升。单从数据来看,这水不属于国内当时已经发现的任何一种水,没有可以比对的水样检测数据。”10年后的2014年10月,已经80岁的崔仲元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仍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通过实地调查,崔仲元发现,该地地处二克山—五大连池—克洛火山活动带尖山火山断裂带上,地下水来自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砂岩含水层,属于低矿化淡冷矿泉。同时,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后,崔仲元确定,该地水质与法国的一种弱碱性水很接近,水中的物质含量和组成都极其相似,并由此将该水命名为“天然含硼的淡冷苏打饮用水”。不过,这一在如今看来非常重大的发现在当时并未引起业内以及国内的注意。

  在崔仲元得出该地水质非常罕见的结论后,高峰投资上千万元在该地建设了一个小规模的水厂,取名世罕泉,寓意全世界都罕见的泉水。世罕泉也成为中国第一个生产天然苏打水的企业,至今在世罕泉工厂的门口还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天然苏打水发现者”。

  世罕泉成立后,并没有因为优良的水质而迅速走红,每桶几元的售价加上毫无知名度、市场销路不畅,使得工厂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一年后,不堪重负的高峰将世罕泉出售。

  世罕泉效应

  世罕泉的出名要归功于其后来的收购者张彬生及其女儿张姝,两人都是黑龙江当地媒体的记者,此前曾报道过此事。

  2005年12月22日,张彬生以近200万元买下了世罕泉。6天后的12月28日,张姝在黑龙江《生活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克东发现我国首个苏打矿泉》的新闻稿。文章称,克东发现了中国首个苏打矿泉,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发现苏打矿泉的国家,同时指出该水对胃肠、胆囊炎等疾病有保健作用。

  随后,这篇不足两百字的新闻被广泛转载。凭借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苏打水开始逐渐引发业内关注,世罕泉也声名鹊起。

  “很多人看到苏打水火了都开始投资生产,随便打一口井就开始生产苏打水。”张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世罕泉之后,当地一大批生产苏打水的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克东的苏打水产业也正是从此时起步,并渐成规模。

  王立勇说,当地政府对于苏打水的关注也始于此时,“随着外界对于苏打水关注度的提高,县里也逐渐意识到苏打水的重要性,开始探索发展苏打水经济。”

  2006年以后,克东县政府不仅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推介苏打水,还将苏打水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彼时,为了吸引投资,克东县给前来建厂的企业提供了丰厚的优惠条件,包括无偿划拨土地、减免税收等等。海昌正是在这一时期引进的。

  以海昌隐形眼镜闻名的台湾金可集团曾在2006年受邀到当地考察过,随后达成投资意向,准备在克东建立一个眼镜生产基地,但在当地政府的劝说和推介下转投了苏打水项目。2007年10月7日,该项目正式开工,计划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利润3600万元,税金1200万元。

  作为第一家投资苏打水的知名企业,金可集团的入驻为克东吸引了更多的投资。2009年,飞鹤乳业在克东投资建设黑龙江飞鹤宝泉饮品有限公司,专门生产苏打水;2010年3月,清华同方在克东投资的黑龙江舒达饮品有限公司投产,总投资6000万元;2012年,上海威湃在克东投资的苏打水项目开工,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三期建成;同年,汇源在克东投资的苏打水项目也开工建设。

  2012年,克东全县苏打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530万元的目标;2013年,克东全县苏打水企业的纳税额更是突破1000万元,较2012年增长了一倍。

  “目前,克东的苏打水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克东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王立勇说。

  1.5亿的门槛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和大多数地方遭遇的情景一样,克东也陷入了“为招商而招商”的模式之中,一味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招商引资过来的企业是没有任何筛选的,只要想来投资都可以,再加上本地一些无生产牌照的小作坊,整个市场非常混乱。”王立勇说,无序开发使得资源浪费严重。

  克东县水资源办公室主任陈德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地水企的大量聚集,加上企业生产技术落后,水资源损耗率非常高,浪费严重。根据当地有关部门的统计,2009年,世罕泉、世一泉、海昌公司三家企业开采原水125000吨,平均每吨水产出率仅为11.8%,与矿泉水66%的产出率相差甚远。

  这也正是崔仲元的担忧所在,“现在国内的苏打水市场还比较小,开采量还不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开采量也肯定增加,如果不合理开发就会很快枯竭。”

  与克东临近的五大连池市曾因储量丰富的矿泉水资源而备受关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大力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入驻,水资源遭到无序过度开发,目前该地的矿泉水资源正面临枯竭的窘境。

  2009年,克东对全县天然苏打水生产企业进行集中整顿,强制取缔了兢山泉、水易方、天宠泉、亿泉、蒲裕路等五家证照不全、规模较小的天然苏打水生产企业。在此基础上,当地还制定出台了《克东县天然苏打水资源开发管理办法》,对有意前来投资的企业设置了高门槛,包括投资企业必须拥有水资源开发经验、不享受任何优惠政策、固定资产必须达到1.5亿元、销售总部设在克东,等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前来投资的企业进行筛选,以保证投资的质量,改变以前无序投资的现状。”王立勇说,当地还要求所有的苏打水生产企业都必须改进生产工艺,以提高原水产出率,减少浪费。

  2011年,当地聘请哈工大专家对天然苏打水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形成了以乌裕尔河为轴心,以宝泉、克东、金城为核心区的天然苏打水产业开发带,开发带核心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

  另一个一直困扰当地决策者的问题是苏打水的定位。克东县一官员说,关于苏打水定位的问题,县里曾有过多次讨论,最终达成的共识是要坚持走高端水路线。为此,克东县在设立招商引资条件时,特别要求苏打水企业每吨水的出厂价不能低于1万元,也就是每瓶水售价不能低于5元。

  王立勇曾去过与克东县具有相似产业背景的吉林省靖宇县考察。作为聚集农夫山泉、康师傅等民企的矿泉城,靖宇县在十年间借助当地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刺激,克东的苏打水开发也快十年了,但是和靖宇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王立勇说。

  在后来的考察报告中,当地政府参照靖宇的模式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制定了宏伟的目标:到2015年,克东全县苏打水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加工量达到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税金5000万元。

  受阻的高端路

  按照当地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克东的苏打水企业必须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快速增加销量。但现实是,目前克东当地主要的8家苏打水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都不理想。而这一切与当地苏打水最初的高端定位有着密切关系。

  克东的高端水风潮来自于海昌。在2007年进驻克东后,海昌就打出高端水的旗号,立志生产针对高消费人群的高价水。此后,无论是克东本地的苏打水企业,还是外地前来投资的水企都纷纷走上高端之路。

  在克东当地的一家苏打水专卖店,本刊记者发现,所有品牌的苏打水售价均在每瓶5元以上,最高能达到7元;世一泉每箱天然苏打水出厂价是75元(24瓶330ml装)、舒达源是96元(24瓶330ml装)、海昌是139元(24瓶330ml装)。而这还仅仅是出厂价,如果算上后期经销商的加价,每箱天然苏打水的售价更远远高出上述数字。

  “太贵了,我们当地人根本喝不起。”上述苏打水专卖店的老板告诉本刊记者,苏打水在当地多用来当作高档礼品送人。

  另一个现实是,天然苏打水的市场认知度很低。“消费者根本就不知道、不了解这个水怎么可能会去买,更何况还是花高价去买。”张姝说。

  本刊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当地苏打水企业年销售量基本都在30万箱左右,月销售量最高在7万箱,最低只有2万箱。“我们都是按需生产,有订单了就生产,没订单就停工。”舒达源公司生产副总监周建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多家苏打水企业负责人都持相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现在不是某一家品牌的知名度问题,而是整个天然苏打水的知名度问题。 “我们也想多多宣传苏打水,但是按照国家的要求,市场上销售的水是不能宣传功能的,那就没有能够宣传的点了。”张姝无奈地说。

  克东的苏打水主要集中在会所、酒店等高档场所销售。2012年以后,随着中央一系列打击腐败措施的出台,包括会所、酒店在内的高档场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低谷,克东的天然苏打水自然也难以逃脱。

  本刊记者在当地走访发现,目前多家苏打水企业都已经处于停工状态。一位要求匿名的水企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当地苏打水企业现状普遍不好,多是在勉强度日,且各企业之间还存在恶斗。

  这样的窘境使得一些企业望而却步。2012年动工的汇源厂区,原计划次年建成投产,但直到近日厂区仍未建成。王立勇坦言,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汇源本身对于苏打水市场的未来仍心存疑虑。

  更多的企业则在尝试着作出改变。比如海昌专门推出一款针对年轻人群的加气苏打饮料,世罕泉等改变以往单一的高档场所销售渠道,寻求线下线上多种渠道发展。

  然而,由于克东县已经把高端水的牌子给打出去了,现在想降价都难了。“可以说是骑虎难下。”上述水企负责人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元元/黑龙江哈尔滨、齐齐哈尔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