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的梦想与现实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韩国,仁川亚运会,体育,政治
  • 发布时间:2014-11-03 15:47

  承办大型赛事的韩国城市,历来喜欢打娱乐文化牌

  作为韩国第三大城市的仁川,是继首尔和釜山亚运会后,第三个承办亚运会的韩国城市。这个位于朝鲜半岛中央的韩国港口城市,原本的期待是通过亚运成为世界“多元融合”与“和平中心”。

  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以文化韩流开场、以“体育外交”收尾的仁川亚运,留给韩国社会哪些思考?2018年在韩国小城平昌举行的冬奥会,该如何办?

  “韩式办赛”风格,对于体育赛事和未来城市发展,有哪些借鉴?是不可复制的吗?

  体育与政治

  体育与政治无关吗?提出“相关论”的不是别人,正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2014年9月20日在出席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时说,人们应当摒弃“体育与政治无关”的固有观念,构建奥林匹克运动的美好未来,必须借助政治力量的支持与合作。

  “和平的气息,亚洲的未来”,16天的仁川亚运会在闭幕式上再次把对和平的向往传向世界。当天,朝鲜高层代表团空降仁川,参加闭幕式的“亚运外交”,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黄炳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兼朝鲜国家体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长崔龙海、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兼统一战线部部长金养健,先后同韩国统一部长官柳吉在、国家安保室长金宽镇、总理郑烘原等举行了非正式会谈。

  朝韩高层从足球夺冠谈起,柳吉在面带笑容开玩笑地说:“在韩朝男足决赛中,是不是你们‘故意相让’啊,让我们得了冠军?”

  崔龙海说:“我们怀抱着祖国统一事业中‘体育先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参加亚运会并取得了好成绩。这次南边的拉拉队毫无私心地为我们的选手加油助威,仁川组委会为我们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各个场馆采访时发现,凡是有朝鲜运动员出场的比赛,韩国观众都会报以热烈掌声为“同胞”加油助威。尤其是在朝韩男足决赛时,全场座无虚席,场上横幅写着“统一的进球”、“八千万同胞的愿望”等。

  2005年,前仁川市长安相洙在申办亚运会时,曾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申办成功,就在韩国仁川的江华岛和朝鲜的开城之间建一座桥,让仁川亚运会马拉松选手从韩国出发,跑向朝鲜。

  仁川亚运会落下大幕,桥虽未建成,但南北重启沟通的渠道已开。“希望仁川成为世界和平的中心,梦想超越亚洲。”在闭幕式直播现场,韩国文化电视台的解说员这样说。

  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在亚运会闭幕前说,“体育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许多问题。本届亚运会不仅组织工作取得成功,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与和谐。我们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瘦身”后的不靠谱和淡定

  然而,在韩国人心目中,仁川亚运会能打几分?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仁川亚运会在运营管理方面屡遭诟病,导致“成功”也打了折扣。文章说,韩国对于举办大赛的经验和能力不增反减,要想成功举办2018年的平昌冬季奥运会,必须对仁川亚运会的缺陷作出反思和改善。

  亚运期间,摆渡车不仅经常不开,还随意更改运行时间导致路面混乱的情况时有发生。亚组委对班车引发的不满和问题进行道歉,并保证加强管理。而且,由于亚运会的网上和电话售票系统不完善,很多外国观众很难预订到门票,往往是韩国队比赛结束后,场馆就出现大片空座。

  导致混乱情况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城市管理者的更迭。仁川市申办亚运会、筹备亚运会和举办亚运会时的市长都不是同一个人,而且每届市长所属的政党也不同,导致仁川市和亚组委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一波三折。加之责任指向不明,一出现问题,各方就互相推卸责任。

  《朝鲜日报》报道称,仁川亚运会共耗资4800余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7.5亿元)。赛前,仁川亚运预算大幅削减,相比原始预算,国家经费和仁川市经费分别减少约378亿和154亿韩元。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说,“(仁川亚组委)工作人员统统都是新手,他们没有任何经验。”魏纪中透露,在他与仁川亚组委打交道的过程中,没有碰到一个参与过1986年汉城亚运会、2002年釜山亚运会以及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人,经验自然无法传承下去。

  在魏纪中看来,这届亚运会的硬件与软件投入比例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把钱主要花在场馆建设上,不得已只能尽力压缩赛事运行服务方面的开支”。他直言,“省钱不是目的,办得不好,再省也是浪费。”

  面对指责,东道主坦率的态度令人吃惊。组委会负责人承认,因为财政困难等原因,在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交通保障等方面,不得不缩减开支,存在问题在所难免。

  实际上,按照传统的“全民总动员”思路,仁川组织工作中的混乱和疏漏完全可以避免,但那就意味着种种“不便”,比如,勒紧裤腰带,省出经费才能办出场面;军警戒备如临大敌,甚至让企事业单位放假来保证交通顺畅。

  一场大赛折腾一座城市的年代正在远去。韩国也曾有过“全民总动员”的经历,但在成功举办奥运会、两届亚运会以及足球世界杯、田径世锦赛后,韩国的城市似乎已学会谈定。接下来的城市与赛事不少:2015年光州要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8年平昌还要举办冬奥会,而平昌仅是一个人口不足5万的小城。

  节俭办亚运,仁川已做到极致。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量力而出,尽量不扰民,已成为举办赛事的基本共识。尽管可能会像仁川这样因为执政党的更替、财政投入的缩减而受到影响,但却可以通过节俭办赛,尽量弥补,渡过难关,对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也有益处。

  体育不够,韩流来凑

  在职业体育日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个地区性运动会,关注度下降,支持率降低,亚运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引不起大众兴趣的亚运会难免闹起“钱荒”。

  当东道主从最初的“赔钱也愿意”到现在的“赔钱就放弃”,当越南河内因财力不足放弃举办下届亚运会,当仁川不断压缩经费……亚运会的盈利能力已成为决定其未来存亡的关键。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竞技卖点不足是硬伤,需要拓展其他领域,亚运会未来不能仅是体育盛会。“可在亚运会同时举办体育旅游狂欢节、商品展销会、贸易洽谈会、博览会等活动,以赛办节,以赛办展、以赛办会,与亚洲经济、文化崛起相呼应,吸引更多眼球,拓展全球影响力”。

  体育不够,韩流来凑。仁川亚运会对文化韩流,旅游购物等元素的结合作了尝试。被评价为“韩流卷走”的仁川亚运会开幕式,因为有了“都教授”、“鸟叔”、“大长今”的出场助阵,成为吸睛和博关注的法宝。

  影视明星李英爱作为非体育人点燃圣火,“伤了体育人的心”,但不可否认大长今作为韩国文化输出的成功品牌,广受亚洲人的喜爱和认同。

  体育与文化的交融是行过一贯的传统,承办大型赛事的韩国城市,历来喜欢打娱乐文化牌。比如,在2002年承办世界杯期间的形象大使是当时的人气美女金喜善。本届仁川亚运会的形象大使是韩流明星玄彬。

  将体育竞技与提高体育文化软实力相结合,让“韩流”和体育明星成为吸引人气的“神器”,以娱乐文化为载体推介大赛的“韩式办赛”,这些均在仁川亚运会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商家成为城市营销的主角

  通过举办国际赛事提升城市知名度,也是韩国中小城市走向世界的秘诀之一。

  其中,仁川大学和仁川市立博物馆作为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拍摄地,成为外国尤其是中国游客到访的新景点,而仁川也依托距离机场近的地理优势,开发韩剧海岛外景拍摄地的旅行路线;而仁川和首尔的多家乐天百货、新世界百货等商家,也在亚运期间特别推出折扣活动,吸引外国客人购物消费。

  但在城市营销的过程中,商家成为主角。

  “询问客人点餐时应该说什么?说‘Are you ready to order?’或‘Can I take your order?’就行。”在仁川唐人街的一家中国餐馆,在亚运会开幕前的每天早晨,都会教职员说英语。

  而这一带的餐馆,几乎都制作了外国人专用的菜单,其中包括菜名和价格在内的韩文版、英文版、中文版、俄文版和日文版五种语言。店家还忙着宣传自己独特的料理方法,如某家餐馆推出“白酱”作为招牌,即在黄甜酱里放入猪肉和海鲜的一道菜。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杜白羽/韩国仁川报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