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高送转个股:请提前30个交易日

  在通过一系列指标筛选后,存在“高送转”可能的个股揭开了面纱。下一步面临的操作问题是,应该在什么样的时间点买入,能够最大概率的获取超额收益?

  通过对过往十年的高送转个股表现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预案公告日”(年报公告日)是把握高送转个股二级市场表现的重要时间节点,在预案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即大约1个半月的时间)介入高送转个股,能够获得最大的超额收益机会。

  而在股权登记日前介入高送转个股虽然也能获得超额收益,但收益率要明显小于预案公告日,在股权登记日后,投资者预期得以兑现,超额收益通常为负。

  另外,随着近2年来分红预案预披露制度的推行,获取超额收益的时间节点也相应的有所提前。

  “高送转”的交易策略

  从交易策略的角度来看,通过指标进行筛选得出存在高送转可能的个股后,在年末(11-12月份)逐渐布局介入,不失为稳妥的策略,特别是对结合个股的基本面及估值,进行中线持股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策略更为恰当。

  但对于直奔“高送转”概念而去的交易型投资者来说,过早的介入高送转个股亦意味着效率上的损失。因此,想要抓住“高送转”的交易性机会,务必较为准确的把握买入时间窗口。

  华泰证券此前的一项数据统计表明,在预案公告日(年报公布日)及股权登记日前30 个交易日介入高送转个股,能获取较高的超额收益率。

  具体而言,预案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介入高送转个股能获取较好的超额收益,并且随着预案公告日的接近,超额收益渐趋收窄,预案公告日后介入高送转个股仅能获得微幅的超额收益。统计数据显示,在2001到2011年,“预案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交易策略,平均得到的超额收益率为9.3%。

  预披露使得时间节点提前

  用“提前30个交易日”的策略回顾高送转个股的走势,亦可得到比较明晰的验证。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13年1月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提出上市公司在制定“分红预案”时,有义务征集股东的意见。所以,近2年来在年报期发布《利润分配预案的预披露公告》的公司数量大增,这相当于“预案公告日”更为提前。

  换言之,“预披露”虽然没有使得“提前30个交易日”的交易策略失效,但它意味着投资高送转个股的时间节点有所提前。按照交易所的规定,上市公司发布利润分配(或转增股本等)的预披露公告,一般较发布预案公告提前半个月以上,以方便和投资者进行交流协商。因此,对于已经“相中”了的存在高送转预期的个股,应该关注其预披露公告的可能。

  超额收益与送转比例正相关

  过往十年的统计案例也表明,高送转超额收益与送转比例及业绩增速正相关,平均来看,送转比例越高的公司超额收益也越大,送转比例>1.2 的公司平均超额收益率为20%,而送转比例在0.5-0.8之间的公司平均超额收益仅为6.2%。

  华泰证券方面认为,从管理层角度出发,送转比例越高,绝对股价降低就越多,这也表现出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公司的成长性具有较强的信心,市值管理的决心也越强。而高送转超额收益与公司的业绩表现有关,公司盈利能力稳定,成长性越高,市场炒作的风险就越低。

  交易型投资者忌过分“执着”

  一般意义上的高送转是指每10股送转5股及以上的情况,包括以可分配利润派发新股和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两种形式。高送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ROE、ROA、利润增长)没有影响,其实质只是对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把股本扩大、股价稀释,但高送转通过股本的扩张往往会向市场传递出一种潜在的高成长信号,因此,每年市场总会对高送转题材进行一番热炒。

  而对于仅只是冲着“高送转”概念而去的交易者,在交易时亦应避免过分“执着”,影响“高送转”行情的因素较多,包括送转行情发生时的大盘走势等,而“高送转”本身从历史统计来看只是在一个阶段内存在较高的超额收益而非绝对收益。

  本刊研究员 林然

  高送转推动股价的四种“假说”

  目前关于上市公司的送转动机存在多种理论解释,包括“最适价格假说”、“信号传递假说”、“价格幻觉假说”、“股本扩张假说”以及“股利迎合假说”,学术界也一直没有达成共识。这些高送转的动机不一定同时有效,由于我国存在较为独特的市场环境和制度背景,可能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理论能有效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行为。

  “最适价格假说”认为,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或股票拆分是为了将股价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内。股价过高限制了资金较少投资者的购买,股价过低则增加了大投资者的交易佣金与变现成本,因此存在一个对不同投资者来说最优的价格区间,这种假说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经验支持。

  “信号传递假说”是信息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上市公司与股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执行股票股利与股票拆分政策,主要为了传递公司的乐观信息与吸引投资者注意。多项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市场的经验证据支持信号传递效应。

  “股利迎合假说”认为上市公司的股利行为很大程度上基于投资者对股利的偏好,这种偏好通过支付的股票溢价(市值账面比)来反映。如果投资者对高送转的分配方式存在偏好,愿意为此类公司支付较高溢价,那么上市公司则存在迎合该偏好的动机,大量进行高送转的行为。

  “价格幻觉假说”认为我国投资者对低价股有一定偏好,上市公司通过送转股降低了股价,依靠市场的“价格幻觉”间接地提高市值。而“股本扩张假说”则认为我国企业上市门槛高,上市后再融资受上市时间和股本规模的限制,所以公司上市后有强烈的股本扩张动机,因此通过高送转来迅速增大股本。

  文/陈欣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