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鲃鱼对虾混养模式实现零用药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山鲃鱼,虾混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5 12:53
中山市神湾镇逸岛水产生态养殖场靠近磨刀门水道出海口,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质良好,是国家质监总局核批的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林柏炎在这里探索实践南美白对虾养殖已经十几年,是中山有名的养虾“土专家”。他告诉笔者,目前他的50多亩虾塘以高位池对虾循环水分级养殖模式,而且以鲃鱼(也叫河豚)和对虾混养为主,整个养殖过程已经基本达到不用农药、零污染排放,在国内独创出一条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道路。
林柏炎按每亩虾塘投放4万尾虾苗,然后根据虾苗的不同生长阶段,引入生物天敌鲃鱼与虾苗一起混养。林柏炎通过大量研究发现,鲃鱼是中底层鱼,对虾是底栖动物,而且鲃鱼是虾苗的天敌——鲃鱼喜欢吃虾苗,但鲃鱼的嘴很小,很难捕捉到健康正常的虾苗,只能吃到那些发生病害的虾苗或死虾。引入鲃鱼混养,就是要利用鲃鱼吃掉体质弱或生病死亡的对虾,从而起到清洁虾塘水体、减少污染和控制病害的作用。
“鲃鱼就像是虾塘的清道夫,使对虾的成活率大幅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传统对虾养殖都是虾苗在同一个池塘里从小养到大,1年最多养3造,亩产400公斤就不错了。而我的养殖模式单造亩产可达500公斤。”林柏炎说。
林柏炎总结这种对虾养殖模式与传统方法的区别有三:一,高位池分级养殖模式的养成池底设置有2条生化处理沟,通过定期用泥浆泵抽走对虾排在池底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可以晒干作为农作物种植肥料,实现对池塘养殖环境的零污染排放;二,养殖海水每天24小时循环流动,先入沉淀渠,经过蛋白分离器(高压水泵)进行脱氮处理再流入池塘,确保良好的养殖水质;三,引入鲃鱼天敌保护池塘生态环境和水质,增强对虾抗病能力,使养殖过程中不用任何药物,成品虾达到零药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