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价利好 粗放模式更显效益
- 来源:农财宝典水产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虾价,虾养殖,白水虾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15 13:07
2014年对虾养殖总结报告
11月白水虾的养殖进入尾声,在台山有的浙江养殖户已经把虾抓完,回家盖房子过年了,而大鳌的冬棚虾养殖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经历这两三年虾病的洗礼,养殖户变得更加理性,赚钱的养殖户人数比去年多,养殖积极性逐步在恢复。
据各地养殖户、经销商反映,总体而言2014年对虾养殖呈现3大特点。第一,2014年的对虾行情总体比2013年好,40支/斤规格虾价在25元/斤左右,尽管各地土池亩产在300-500斤水平,但赚钱的养殖户比2013年多。第二,第一造虾的养殖成功率比第二造高。以湛江坡头区为例,第一造养殖成功高达5-6成,而第二造却因为海水倒灌损失惨重。第三,粗放型的养殖模式比精养有更高成功率,如潮汕饶平今年养殖成功率都在8成以上,年亩产达700-800斤,而去年异军突起的阳江大沟成功率却下跌到1-2成。对虾土池精养区域的亩产降低,土池精养的优势变得没那么明显。
同时,在企业的养殖模式宣传、经销商资金收紧的情况下,养殖户也意识到养虾的风险,养殖业逐步回归积极、理性,投苗密度降低,虾有问题就尽快出售,同时也更多养殖户尝试探索养殖风险低、稳产的养殖模式。
对虾粗放养殖逆袭,精养遭遇滑铁卢
潮州饶平:避开龙舟水,成功率高达9成在潮州饶平这个“土炮”当道、粗放式鱼虾混养的地区,今年养虾也有不错的效益。“今年饶平养殖成功率有8-9成。”饶平县钱东镇的黄宽海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当地放的都是20-30元/万尾的土苗,每亩放15万尾左右,等第一批虾长大后开始轮捕轮放,抓虾规格在60-100支/斤不等,一年抓5次虾,全年亩产在700-800斤左右,养殖户都有不错的效益。在前几年,一年亩产700-800斤算低产,但如今跟珠三角的精养池的平均亩产相比,已经相差不大。这种曾经被认为“落后”养殖模式来了一次完美逆袭。
黄冈镇的饲料经销商张俊生分析,今年饶平粗养模式收获良好效益,主要是因为今年当地大部分养殖户都在端午后才投苗,刚好避开了低温、阴雨等不稳定的天气,龙舟水过后,水温高、天气稳定,虾吃料快,虾少发病,土苗60天也可以长到60支/斤规格。
台山广海:台风后对虾接连发病
“广海今年第一造虾6成人赚钱,3成平本,1成人亏本。还算不错,但第二造就差很多。”台山广海的饲料经销商王如明表示,今年的养殖情况不错,亏本的人很少,但是第二造的表现并不理想,赚钱的人数下降到4成左右。“第二造虾来了两个台风,然后虾就接连发病。”
王如明猜测,第二个台风首先直接对养殖有影响;其次,台风对海南、湛江各地虾苗场的损坏,导致苗种供应缺乏,不少杂苗涌入市场。“第二造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力明显不如第一造。”
湛江坡头:海水倒灌,沿海虾塘被淹
“台风‘海鸥’对坡头的影响很大。”据利洋水产药店的蒋鹏介绍,湛江坡头区今年第一造的养殖成功率有5-6成,算是不错的成绩。但是第二造虾的时候,同时遇上台风海鸥以及涨潮,导致海水倒灌,坡头沿海的大部分池塘被淹,池塘设备受损,对虾也被冲走了不少, 即使幸存的虾在大多台风过后也发病,没多少产量。“第二造的成功率无法统计,不少养殖户都放弃了这一造虾,打算明年才复产。”
阳江大沟:养虾出现大小年
去年养得不错的大沟镇,今年也遭遇了滑铁卢。据了解,2013年养殖整体的低迷的时候,阳江大沟的养殖成功率还有4成以上,但今年下降到只有1-2成,发病主要表现为红体和偷死。
有养殖户认为,今年养殖成功率低跟下半年雨水少有关系。往年土池放苗的盐度有5-6格,随着养殖时间推移,水的盐度会下降到0-2格。而今年水的盐度一直比较高,放苗的时候在8格左右,由于盐度太高,超过了塘虱可承受的盐度范围,虾塘就不能混养塘虱,而不少养殖户的混养品种从塘虱变成罗非鱼,导致对虾病防治不够好。
冬棚规模依旧,盖膜时间推迟
在冬棚虾的准备上,目前新会大鳌正在有条不紊地搭棚、盖塑料膜。据了解,今年冬棚数量和去年大体相同,由于今年恰逢农历润九月,春节推迟到2015年的2月19日,盖膜的时间有所推迟,目前已经盖上薄膜的冬棚仅有3成左右,按照往年同期,大鳌盖膜率已经到达8成以上。
对虾产量低、价格高,养殖户对于冬棚虾养殖的寄望变得更加高,但同时也变得更加理性。据新会大鳌饲料经销商李剑峰介绍,今年的大鳌第一造虾养殖成功率6成左右,第二造虾没那么好,大概有4成左右,但亩产大多为300-500多斤,规格差异大,从40支/斤到100支/斤都有。“按照目前虾价,100支/斤价格在10多元/斤,基本不会亏本。”养殖户如今变得十分谨慎,一看到虾罾有虾偷死,会立即把虾卖掉,不会拖延。
在高虾价推动下,今年大鳌冬棚虾的数量跟去年大体相同。不少养殖户都计划把虾在春节前养到可销售规格,争取在虾价最好的时候上市。所以,9月份左右抓完虾的那批养殖户不像往年那样急于放苗,而是选择晒塘或者养两个月罗非鱼、草鱼后,到10月、11月左右才投放冬棚苗。
由于台山当地粗放型的鱼虾混养模式在今年第一造取得不错的成绩,大鳌也有不少养殖户开始尝试这样的养殖模式,李剑峰也是其中一个。“大鳌这边所谓的鱼虾混养,放的鱼一亩只有十多尾,在前几年偷死病刚开始时很有效果,但现在已经不管用了。”李剑峰告诉《农财宝典》记者,现在他尝试把7两规格的罗非鱼密度放到450尾/亩,罗非鱼既可以创收又可以防虾病,虾苗投放密度则按照正常的5万尾/亩。
“现在那口试验塘效果不错,一天喂3餐鱼料、2餐虾料,目前虾已经达到80多支./斤,一直没有出问题,除了一开始消毒、调水花了几百元,就基本上没有用过药。”李剑峰说。
案例
樊美梅:多品种混养,每亩可增收千元
“周边的养殖户几乎都有钱赚,只是赚多赚少而已。少的一口塘赚3-5万元,多的两口土塘赚40万元。”台山市海宴镇那马村的养殖户樊美梅告诉《农财宝典》记者,当地大部分人采用的多种鱼和对虾混养模式,放的是普通虾苗。尽管这种粗放型养殖模式的产量普遍偏低,亩产只有500斤左右,但由于对虾发病率减低,在今年高企的虾价下,养殖户基本都有钱赚,今年第一造虾,她获得了30-40万元的利润。
樊美梅是浙江人,四年前她在海宴镇那马村承包了100多亩的虾塘。“那时候虾塘价格低,塘租每年只需要几百元/亩,我们一下子承包9年。”樊美梅告诉《农财宝典》记者,这一下子给她省下了不少的养殖成本。
“除了虾,池塘里面还混养了草鱼、罗非鱼、塘虱和鳙鱼。”樊美梅介绍,她一般根据天气状况在清明前后投苗,对虾一年养两造,鱼则一直留在池塘里,等年底清塘的时候抓。2013年养殖一代苗不成功,鉴于养殖成本的压力,今年年初第一批虾投放的是土苗。
把池塘水调好之后,为了避免对虾在虾苗期被鱼吃掉造成损耗,她会先把4-5万尾/亩密度的虾苗放到池塘养殖25天以后,再放鱼苗。投放拇指大的罗非鱼苗40-50尾/亩,10公分左右的草鱼7-8尾/亩,10公分的鳙鱼7-8尾/亩,塘虱7-8尾/亩。由于混养的品种多,养殖的饵料系数也比精养的高。上一造虾的饵料系数到达了1.7-1.8。
“之前台山这边混养的鱼类只有一到两种,以草鱼、罗非鱼为主,今年不少人加入塘虱作为混养品种,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江门市澳华特种水产饲料有限公司区域经理符海宁介绍,塘虱的经济价值不高,价格在1元/斤,主要是起到生物防控的作用,多品种的优势是可以及时吃掉病,降低对虾发病机率,同时这些草鱼、罗非鱼、鳙鱼也能够增加养殖效益。按照樊美梅投苗的密度,一年一亩可以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100多亩塘一年可以增加10多万的纯利润。
由于混养鱼的品种多,饵料系数高,为了减少养殖成本,樊美梅第二造虾用鱼虾混养料搭配着虾料投喂,鱼虾混养料价格约是虾料的一半,40公斤包装的146元左右/包,与虾料搭配在一起投喂,可以减少其他鱼对虾料的损耗。
此外,为了减少饲料浪费,同时避免残饵对水体的污染,樊美梅总会根据料台的吃料状况和天气的变化调节饲料量。10月份早晚温差变大,樊会将饲料的投喂餐数从3餐减少到2餐,如果遇上下雨,甚至停料。“天气凉了,虾吃料慢,喂多了既浪费饲料又污染水质,反而不好。”
